一种混泥土骨料的预热预冷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8915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泥土骨料的预热预冷一体化装置,具体涉及建筑生产领域,箱体内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第一过料通道的下方设有第二过料通道;进料口的下端与第一过料通道的一端联通;第一过料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过料通道的一端联通,第二过料通道的另一端与出料口联通;第一过料通道和第二过料通道均设有夹层,夹层内均设有螺旋管,螺旋管套设在第一过料通道和第二过料通道的外围;第一过料通道和第二过料通道上的螺旋管首尾相接,且螺旋管一端为循环水进口,另一端为循环水出口;第一过料通道和第二过料通道均设有螺旋推进桨,螺旋推进桨的两端与箱体的两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使用的便捷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泥土骨料的预热预冷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泥土骨料的预热预冷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寒冷地区,由于混凝土在自然条件下浇筑的可利用时间较短,影响正常施工时间,为满足混凝土在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施工条件下的正常施工,一般需对混凝土骨料进行制冷或加热;现有的设备制冷和加热是分开的,占用体积大,使用不方便。针对上述不足,现需求一种混泥土骨料的预热预冷一体化装置,可提高使用的便捷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混泥土骨料的预热预冷一体化装置,可提高使用的便捷度。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泥土骨料的预热预冷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箱体内还设有第一过料通道,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下方设有第二过料通道;所述进料口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一端联通;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料通道的一端联通,所述第二过料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联通;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均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内均设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套设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的外围;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上的螺旋管首尾相接,且螺旋管一端为循环水进口,另一端为循环水出口;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均设有螺旋推进桨,所述螺旋推进桨的两端与所述箱体的两端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内的螺旋推进桨的轴端部设有两个传动轮;所述第二过料通道内的螺旋推进桨的轴端部设有一个传动轮;两个所述螺旋推进桨的传动轮通过传动带相接;所述箱体的上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传动带与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内的螺旋推进桨的传动轮相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之间设有过料管道,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之间通过所述过料管道相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之间的缝隙内,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与所述箱体之间的缝隙内均填充有保温棉。优选的,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均呈倒锥形的管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第一过料通道和第二过料通道均设有夹层,夹层内均设有螺旋管,螺旋管套设在第一过料通道和第二过料通道的外围;第一过料通道和第二过料通道上的螺旋管首尾相接,且螺旋管一端为循环水进口,另一端为循环水出口;将混凝土骨料通过第一过料通道和第二过料通道,往螺旋管内通过循环冷水或热水或蒸汽,进而可实现骨料的制冷和制热,将预热和制冷合二为一,可减少装置占地空间。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中标记为:1、箱体;2、进料口;3、出料口;4、第一过料通道;5、第二过料通道;6、螺旋推进桨;7、夹层;8、过料管道;9、传动轮;10、电机;11、螺旋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混泥土骨料的预热预冷一体化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3;所述箱体1内还设有第一过料通道4,所述第一过料通道4的下方设有第二过料通道5;所述进料口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过料通道4的一端联通;所述第一过料通道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料通道5的一端联通,所述第二过料通道5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口3联通;第一过料通道4和第二过料通道5为平行设置,且第一过料通道4和第二过料通道5的进料和出料呈S型,如此可提高物料的过料时间;所述第一过料通道4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5均设有夹层7,所述夹层7内均设有螺旋管11,所述螺旋管11套设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4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5的外围;所述第一过料通道4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5上的螺旋管11首尾相接,且螺旋管11一端为循环水进口,另一端为循环水出口;螺旋管11可提高介质的传热面积和传热时间,利于提高加热或制冷效果;传热介质采用冷水或热水或蒸汽;介质的进口和出口的设置,可通过在箱体的侧壁上设有循环水进口和循环水出口,循环水进口与介质源头相接,循环水出口进介质排出;所述第一过料通道4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5均设有螺旋推进桨6,所述螺旋推进桨6的两端与所述箱体1的两端转动连接,通过螺旋推进桨6可将所述第一过料通道4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5内的物料进行推进,确保物料的过料顺畅;所述第一过料通道4内的螺旋推进桨6的轴端部设有两个传动轮9;所述第二过料通道5内的螺旋推进桨6的轴端部设有一个传动轮9;两个所述螺旋推进桨6的传动轮9通过传动带相接;所述箱体1的上端设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通过传动带与所述第一过料通道4内的螺旋推进桨6的传动轮9相接;通过电机10的驱动传动轮9,再通过传动带将两个螺旋推进桨6带动,且两个螺旋推进桨6推进方向为相反的,如此可确保物料呈S型运动,可提高物料的过料时间,可提高预热或制冷效果;其中,所述第一过料通道4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5之间设有过料管道8,所述第一过料通道4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5之间通过所述过料管道8相接,通过过料管道8可将所述第一过料通道4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5之间联通;所述第一过料通道4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5之间的缝隙内,所述第一过料通道4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5与所述箱体1之间的缝隙内均填充有保温棉,通过保温棉可防止热量的散热,提高能源利用效果;所述进料口2和所述出料口3均呈倒锥形的管道,如此便于进料和出料。本技术的工作方式:如图1所示,预热采用热水或蒸汽,预冷采用冷水或其他冷媒介质;螺旋管11的循环水进口与介质源头相接,循环水出口进介质排出;螺旋管11可提高介质的传热面积和传热时间,利于提高加热或制冷效果;混凝土骨料从进料口2进入第一过料通道4,在通过过料管道8进入第二过料通道5内,通过螺旋推进桨6可将所述第一过料通道4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5内的物料进行推进,确保物料的过料顺畅;通过电机10的驱动传动轮9,再通过传动带将两个螺旋推进桨6带动,且两个螺旋推进桨6推进方向为相反的,如此可确保物料呈S型运动,可提高物料的过料时间,可提高预热或制冷效果;预冷或制热后的混凝土骨料从出料口3送出。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泥土骨料的预热预冷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n所述箱体内还设有第一过料通道,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下方设有第二过料通道;/n所述进料口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一端联通;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料通道的一端联通,所述第二过料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联通;/n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均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内均设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套设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的外围;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上的螺旋管首尾相接,且螺旋管一端为循环水进口,另一端为循环水出口;/n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均设有螺旋推进桨,所述螺旋推进桨的两端与所述箱体的两端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泥土骨料的预热预冷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箱体内还设有第一过料通道,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下方设有第二过料通道;
所述进料口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一端联通;所述第一过料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过料通道的一端联通,所述第二过料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出料口联通;
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均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内均设有螺旋管,所述螺旋管套设在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的外围;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上的螺旋管首尾相接,且螺旋管一端为循环水进口,另一端为循环水出口;
所述第一过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料通道均设有螺旋推进桨,所述螺旋推进桨的两端与所述箱体的两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泥土骨料的预热预冷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彬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民用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