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线屏蔽壳送料切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49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数据线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数据线屏蔽壳送料切料结构,用于将屏蔽壳从料带上切割下来,包括对接工位、位于对接工位下方的料带、输送结构以及布置在料带上方的切刀;料带的侧边连接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屏蔽壳,料带置于输送结构上,由输送结构带动朝对接工位移动;切刀的底部具有倾斜面,倾斜面的底部具有切断料带的料带切边,倾斜面的侧边具有侧切边,侧切边切断所述屏蔽壳与料带的连接处;切刀的料带切边则可以将料带切断,且同时,切刀的侧切边则可以将屏蔽壳与料带之间的连接处切断,从而使得整个屏蔽壳从料带上切断下来,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操作效率高,大大降低加工成本。

Data line shield shell feeding and cut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线屏蔽壳送料切料结构
本技术专利涉及数据线的
,具体而言,涉及数据线屏蔽壳送料切料结构。
技术介绍
数据线(datacable)是用来将移动设备与电脑或电源等进行连接的,以达到移动设备传输数据、充电或通讯的目的。数据线包括线体以及数据头,数据头与线体连接,形成连接段,为了使得数据头与线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在连接段的两侧分别对接两个屏蔽壳,屏蔽壳包括半环壳以及对接在半环壳后端的铆压缺口环,两个屏蔽壳对接在连接段的两侧后,两个半环壳围合形成环形壳,包裹在连接段的外周,且两个半环壳的前端包裹在数据头的外周,两个铆压缺口环套在线体的外周,铆压固定,这样,两个两个屏蔽壳将数据头与线体之间相对固定,也就是将连接段固定,且两个半环壳围合形成环形壳,可以对数据头内的线路形成电磁屏蔽。现有技术中,为了便于屏蔽壳的送料等,多个屏蔽壳连接在料带上,屏蔽壳的铆压缺口环与料带的侧边连接,且多个屏蔽壳均间隔布置在料带的侧边上,这样,料带置于输送结构上,随着输送结构的输送,将屏蔽壳朝着对接工位输送。在实际操作中,在对接屏蔽壳之前,需要将屏蔽壳从料带的侧边上切料下来,是的屏蔽壳与料带之间脱离,从而,才可以将两个屏蔽壳对接在数据线的连接段上,但是,目前的切料结构复杂,导致切料操作繁琐,降低加工效率,增大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数据线屏蔽壳送料切料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将屏蔽壳从料带上切料下来的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数据线屏蔽壳送料切料结构,用于将屏蔽壳从料带上切割下来,包括对接工位、位于对接工位下方的料带、输送结构以及布置在料带上方的切刀;所述料带的侧边连接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屏蔽壳,所述料带置于输送结构上,由所述输送结构带动朝对接工位移动;所述切刀的底部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底部具有切断料带的料带切边,所述倾斜面的侧边具有侧切边,所述侧切边切断所述屏蔽壳与料带的连接处。进一步的,所述侧切边与料带上下对齐布置。进一步的,所述侧切边与所述屏蔽壳与料带的连接处呈上下对齐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倾斜面具有翘起侧边,所述翘起侧边与侧切边相对间隔布置,沿着所述侧切边至翘起侧边的延伸方向,所述倾斜面朝上倾斜布置。进一步的,所述料带上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布置两个相邻布置的屏蔽壳之间,所述料带的上方设置活动布置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上方设有驱动所述定位块朝下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定位块的底部设有尖端状的定位端,所述定位端嵌入所述料带的定位块中对料带进行定位,所述定位块上设有限制料带背离对接工位移动的限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朝向对接工位的侧边具有竖立状布置的限制壁,所述定位块背离对接工位的侧边具有倾斜状的倾斜壁,沿自上而下的方向,所述倾斜壁朝下对接工位倾斜布置,所述限制结构包括所述限制壁及倾斜壁。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块的中部通过转动轴铰接,所述复位弹簧连接在所述定位块的上部,且处于预拉状,所述限制结构设置在定位孔的下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数据线屏蔽壳送料切料结构,通过输送结构的输送,使得料带朝着对接工位移动,且利用布置在料带上方的切刀朝下移动,切刀的料带切边则可以将料带切断,且同时,切刀的侧切边则可以将屏蔽壳与料带之间的连接处切断,从而使得整个屏蔽壳从料带上切断下来,结构简单,操作简单,操作效率高,大大降低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数据线屏蔽壳对接铆压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图1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屏蔽壳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铆压头、对接工位以及抵压头配合的主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数据线的主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切刀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6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线屏蔽壳对接铆压设备,用于将两个屏蔽壳200对接铆压在数据线的连接段502上。数据线包括线体503以及数据头501,数据头501与线体503连接,形成连接段502,屏蔽壳200包括半环壳201以及对接在半环壳201后端的铆压缺口环203。数据线屏蔽壳对接铆压设备,包括对接工位300,两个抓取臂、两个焊接头以及铆压结构,其中,对接工位300用于放置数据线的数据头501,两个抓取臂分别布置在对接工位300的两侧,两个焊接头分别布置在对接工位300的上方及下方,铆压结构位于对接工位300的外侧。上述的数据线屏蔽壳对接铆压设备的操作流程步骤如下:1)、将数据线的数据头501置于对接工位300上;2)、对接工位300两侧的抓取臂分别抓取屏蔽壳200,且将两个屏蔽壳200的半环壳201对接在数据线的连接段502,两个半环壳201围合形成环形壳,环形壳包裹在连接段502的外周,且环形壳的前端包裹在数据头501的外周,当然,仅是包裹着数据头501的部分外周,也就是靠近连接段502的后端的外周,两个铆压缺口环203则处于线体503的外周;3)、布置在对接工位300上下方的两个焊接头,将环形壳的前端与数据头501焊接固定;4)、通过铆压结构将两个铆压缺口环203铆压在线体503的外周。上述提供的数据线屏蔽壳对接铆压设备,通过抓取臂抓取两个屏蔽壳200,且实现两个屏蔽壳200对接在连接段502的外周,再由焊接头将对接后形成的环形壳的前端与数据头501焊接固定,最后利用铆压结构将两个铆压缺口环203铆压在线体503的外周,操作步骤简单且少,操作简单,大大提高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在对接工位300上设有感应杆,当数据头501插入在对接工位300上的过程中,数据头501推着感应杆后退,且当数据头501插入到位以后,对接工位300后方的感应器则会感应到数据头501,从而判断数据头501已经插入到位,整个设备可以运行。本实施例中,多个屏蔽壳200连接在料带100上送料,抓取臂具有抓取端,上述的操作步骤2)中,抓取臂的抓取端抵压着料带100上屏蔽壳200后,通过切刀900切断料带100以及切断屏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数据线屏蔽壳送料切料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将屏蔽壳从料带上切割下来,包括对接工位、位于对接工位下方的料带、输送结构以及布置在料带上方的切刀;所述料带的侧边连接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屏蔽壳,所述料带置于输送结构上,由所述输送结构带动朝对接工位移动;所述切刀的底部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底部具有切断料带的料带切边,所述倾斜面的侧边具有侧切边,所述侧切边切断所述屏蔽壳与料带的连接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数据线屏蔽壳送料切料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将屏蔽壳从料带上切割下来,包括对接工位、位于对接工位下方的料带、输送结构以及布置在料带上方的切刀;所述料带的侧边连接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屏蔽壳,所述料带置于输送结构上,由所述输送结构带动朝对接工位移动;所述切刀的底部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底部具有切断料带的料带切边,所述倾斜面的侧边具有侧切边,所述侧切边切断所述屏蔽壳与料带的连接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屏蔽壳送料切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切边与料带上下对齐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屏蔽壳送料切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切边与所述屏蔽壳与料带的连接处呈上下对齐布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线屏蔽壳送料切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具有翘起侧边,所述翘起侧边与侧切边相对间隔布置,沿着所述侧切边至翘起侧边的延伸方向,所述倾斜面朝上倾斜布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孝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