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菊芬专利>正文

一种妇产科医疗专用术后康复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173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妇产科医疗专用术后康复床,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座;底座一表面开设有限位滑槽;限位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升将座;底座内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液压杆;液压杆一端与升降座固定连接;升降座一端固定连接有床体;床体一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凹孔和第二凹孔;床体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一表面铰接有前床板;连接板远离前床板的一表面铰接有后床板;后床板相对表面之间铰接有脚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前床板、后床板、第一侧护板和第二侧护板的设计时术后患者在需要活动或进食时,能够通过床板连接处的相互铰接结构,灵活对患者的姿态进行调整,满足术后患者的舒适性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妇产科医疗专用术后康复床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妇产科医疗专用术后康复床。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在给妇科患者进行手术完成后大多直接躺在护理床上进行护理,而现有的护理床主要由床板和床腿构成,妇科手术后容易流出大量血液,很容易污染床褥,给医院护理人员增加了工作难度。同时,对于妇产科分娩手术后的患者,剖腹产占绝大多数,在产后的2-3天需要产妇下床活动,而产妇很难自行起卧,需要在他人协助下方能完成,这样操作十分麻烦、费时费力,给患者增加了极大的痛苦;因此,极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妇科护理床;且现有的护理床不便于妇产科术后患者在活动或进食时进行姿态的调整,同时安全防护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妇产科医疗专用术后康复床,通过前床板、后床板、第一侧护板和第二侧护板的设计,解决了现有的康复床不便于妇产科术后患者在活动或进食时进行姿态的调整,同时安全防护性较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妇产科医疗专用术后康复床,包括底座;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妇产科医疗专用术后康复床,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n所述底座(1)一表面开设有限位滑槽(2);所述限位滑槽(2)内壁滑动连接有升降座(3);所述底座(1)内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液压杆(4);所述液压杆(4)一端与升降座(3)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座(3)一端固定连接有床体(5);/n所述床体(5)一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凹孔(6)和第二凹孔(7);所述床体(5)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一表面铰接有前床板(9);所述连接板(8)远离前床板(9)的一表面铰接有后床板(10);所述后床板(10)相对表面之间铰接有脚板(11);所述脚板两侧面分别与第二凹孔(7)铰接;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妇产科医疗专用术后康复床,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一表面开设有限位滑槽(2);所述限位滑槽(2)内壁滑动连接有升降座(3);所述底座(1)内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液压杆(4);所述液压杆(4)一端与升降座(3)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座(3)一端固定连接有床体(5);
所述床体(5)一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凹孔(6)和第二凹孔(7);所述床体(5)一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一表面铰接有前床板(9);所述连接板(8)远离前床板(9)的一表面铰接有后床板(10);所述后床板(10)相对表面之间铰接有脚板(11);所述脚板两侧面分别与第二凹孔(7)铰接;所述前床板(9)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绞座(12);所述后床板(10)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绞座(13);两所述第一绞座(12)相对表面之间均铰接有第一侧护板(14);两所述第二绞座(13)相对表面之间均铰接有第二侧护板(15);所述床体(5)前后两端分别卡接有前护板(16)和后护板(17);
所述前床板(9)、后床板(10)、脚板和连接板(8)一表面均开设有透气孔(18)。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菊芬李亚芳刘飞英
申请(专利权)人:赵菊芬李亚芳刘飞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