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生座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036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生座垫,包括位于最外层的表面蒙皮,所述表面蒙皮通过三面拉链分为可开合的上部表面蒙皮和下部表面蒙皮,表面蒙皮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包裹有海绵垫、弹力布和内胆;内胆内部填充有多个聚合物小球,聚合物小球可在内胆内部流动;内胆上方是用于提供回弹力的弹力布,弹力布上方是用于均匀聚合物小球对弹力布压力的海绵垫;防止仿生座垫在使用过程中滑动的防滑层,其设置于表面蒙皮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座垫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且可瞬间自适应人体,为人体提供足够的包覆状态,提高使用时人体的舒适度。

A bionic seat cush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座垫
本技术属于座垫纺织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提高人体舒适度的仿生座垫。
技术介绍
现有的的座垫的制作材料以泡沫、棉花、海绵为主,且很多座垫在使用时,座垫本体容易滑动,造成了使用舒适度很差。并且,现有的座垫存在回弹性差,透气通风性差,包覆度不足的缺点,人体接触面应力分布和大小不能满足长时间状态下不同体型人体的舒适性需求。而满足高回弹性,透气性好,防螨防菌,健康环保等显著优点的乳胶垫又面临因制作工艺复杂,价格高昂而不适合推广使用的现状。一般座垫不能同时满足工艺简单,原材料常见,造价低廉,舒适度高,符合人机工效等要求。因此,亟需提供一种使用舒适度好、回弹性高价格低廉的座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仿生座垫,包括:位于最外层的表面蒙皮,所述表面蒙皮通过三面拉链分为可开合的上部表面蒙皮和下部表面蒙皮,表面蒙皮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包裹有海绵垫、弹力布和内胆;内胆内部填充有多个聚合物小球,聚合物小球可在内胆内部流动;内胆上方是用于提供回弹力的弹力布,弹力布上方是用于均匀聚合物小球对弹力布压力的海绵垫;防止仿生座垫在使用过程中滑动的防滑层,其设置于表面蒙皮底部。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内胆填充的聚合物小球之间具有空隙,聚合物小球可在内胆中流动。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仿生座垫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上表面与表面蒙皮底部连接固定,且防滑层与表面蒙皮长度和宽度相同。优选的是,其中,所述防滑层底部是多个并列设置的防滑条,防滑条横截面呈三角形,每个防滑条底部采用圆角设置。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下部表面蒙皮包括四个侧面的表面蒙皮和底部的表面蒙皮;上部表面蒙皮与海绵垫缝接为一体,下部表面蒙皮与弹力布缝接连接,弹力布与内胆缝接为一体,下部表面蒙皮底和上部表面蒙皮通过三面拉链连接。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弹力布与内胆缝接为一体,内胆上设置有用以填充聚合物小球的拉链口,拉链口通过拉链封闭。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在人体接触作用于仿生座垫时,本座垫能够瞬间适应人体,给人体提供足够的包裹状态,降低座垫上各部位的局部应力,提升人体舒适度;同时,本仿生座垫底部设置有防滑层,可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座垫滑动,提高了座垫的使用舒适度。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仿生座垫各层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仿生座垫横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仿生座垫,包括:位于最外层的表面蒙皮1,所述表面蒙皮1通过三面拉链6分为可开合的上部表面蒙皮11和下部表面蒙皮12,表面蒙皮1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包裹有海绵垫2、弹力布3和内胆4;内胆4内部填充有聚合物小球41,聚合物小球41可在内胆内部流动;内胆4上方是用于提供回弹力的弹力布3,弹力布3上方是用于均匀聚合物小球41对弹力布压力的海绵垫2;防止仿生座垫在使用过程中滑动的防滑层,其设置于表面蒙皮底部。工作原理:表面蒙皮1是由皮革制成,其弹性模量较大,海绵垫2弹性模量小于表面蒙皮1的弹性模量,而弹力布3的弹性模量最小。其中,弹性模量是衡量材料产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使材料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弹性模量越大,在一定应力作用下,材料发生弹性变形越小;弹性模量越小,在一定的应力作用下,材料发生弹性形变越大;即在上述三层材质中,在相同的应力作用下,弹力布3发生的弹性形变最大。当人体对仿生座垫上部产生压力时,力从上至下从表面蒙皮1、海绵垫2和弹力布3传递下去,最后传递给内胆4中的聚合物小球41。聚合物小球41受压后在内胆4中流动,内胆4发生形变。由于仿生座垫的四侧和下侧均为弹性模量较大的弹性皮革1,聚合物小球41向上侧弹性模量最小的弹力布3方向流动,对弹力布3产生向上的力。海绵垫2可均匀分摊人体与座垫贴合处聚合物小球41对弹力布3产生的的压力,缓解人体与聚合物小球41直接接触的不适感。当压力过大时,弹性模量适中的海绵垫2可起到缓冲作用,防止弹性模量最小的弹力布3过度形变,避免弹力布3遭到损坏。当仿生座垫上方的压力减小或消失时,处于形变中的弹力布3由于具有回弹力,推动聚合物小球41流动恢复原状态。仿生座垫底部的防滑层5在仿生座垫使用过程中,防止座垫发生滑动,提高仿生座垫的使用舒适度。在另一种实例中,与其他现有座垫使用的填充材料不同的是,本仿生座垫采用了聚合物小球41作为内胆的填充材料,这样的设计由于所述内胆4填充的聚合物小球41之间具有空隙,聚合物小球41可在内胆4中流动,由于内胆中的聚合物小球具有流动性,因此在仿生座垫受力时,聚合物小球41流动,内胆4发生形变;且聚合物小球41是由对人体感官最佳的材料制成,当人体坐在仿生座垫上时,聚合物小球41流动,使仿生座垫能瞬间自适应人体,即仿生座垫能瞬间形成与外部人体形状相匹配的最舒适形状,均匀分摊座垫的局部应力,提升了仿生座垫对人体的包覆度。内胆4中的聚合物小球41是由无弹性、光滑和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制成,内胆是由弹性材质制成,表面蒙皮1的厚度可设置为2-4mm,内胆4的厚度为6-9cm,海绵垫2厚度为1cm,弹力布3的厚度可为1-3mm。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仿生座垫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层5,防滑层5上表面与表面蒙皮1底部连接固定,且防滑层5与表面蒙皮1长度和宽度相同。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防滑层5底部是多个并列设置的防滑条51,防滑条51横截面呈三角形,每个防滑条51底部采用圆角设置。优选的是,所述表面蒙皮1通过三面拉链6分为可开合的上部表面蒙皮11和下部表面蒙皮12,下部表面蒙皮12即包括四个侧面的表面蒙皮和底部的表面蒙皮,表面蒙皮1与人体接触的上表面的皮革弹性比其余五个表面的弹性大;上部表面蒙皮与海绵垫2缝接为一体,下部表面蒙皮与弹力布3缝接连接,弹力布3与内胆4缝接为一体,下部表面蒙皮和上部表面蒙皮通过三面拉链6连接。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弹力布3与内胆4缝接为一体,弹力布3与内胆4连接处设置有用以填充聚合物小球41的拉链口,拉链口通过拉链封闭,将弹力布3和内胆4缝接为一体,有效避免了使用过程中弹力布与内胆之间滑动,提高了仿生垫的使用舒适度。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技术的说明的。对本技术的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座垫,其特征在于,包括:/n位于最外层的表面蒙皮,所述表面蒙皮通过三面拉链分为可开合的上部表面蒙皮和下部表面蒙皮,表面蒙皮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包裹有海绵垫、弹力布和内胆;/n内胆内部填充有多个聚合物小球;用于提供回弹力的弹力布设置在内胆上方,用于均匀聚合物小球对弹力布压力的海绵垫设置在弹力布上方;/n防止仿生座垫在使用过程中滑动的防滑层,其设置于表面蒙皮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座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最外层的表面蒙皮,所述表面蒙皮通过三面拉链分为可开合的上部表面蒙皮和下部表面蒙皮,表面蒙皮内部从上至下依次包裹有海绵垫、弹力布和内胆;
内胆内部填充有多个聚合物小球;用于提供回弹力的弹力布设置在内胆上方,用于均匀聚合物小球对弹力布压力的海绵垫设置在弹力布上方;
防止仿生座垫在使用过程中滑动的防滑层,其设置于表面蒙皮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填充的聚合物小球之间具有空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座垫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上表面与表面蒙皮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想陈国平彭洁莲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