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结构的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800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桌面面板材料领域,提供一种质量轻且抗冲击性好的蜂窝结构面板,所述表层和底层之间设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两层厚度相同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复数个通孔,所述第一支撑层上的通孔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变窄,所述第二支撑层上通孔孔径由上到下逐渐变宽,所述表层和支撑层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有保温层、第一加强层、第一缓冲层,支撑层和底层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二缓冲层、第二加强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窝结构的面板
本技术涉及桌面面板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窝结构的面板。
技术介绍
现有的桌子的桌面板多种多样,大多数是采用实木、石材、玻璃等材料制成,然而这些材料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实木和石材制成的质量重不易搬动,也不适合在户外场景使用,日晒雨淋会受到侵蚀,缩短其使用寿命;玻璃材料制成的桌面则抗冲击性不足,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以上内容,本技术提供一种蜂窝结构的面板,解决现有技术桌面板质量轻和抗冲击性强不能兼顾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蜂窝结构的面板,包括表层、底层,所述表层和底层之间设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两层厚度相同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复数个通孔,所述第一支撑层上的通孔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变窄,所述第二支撑层上通孔孔径由上到下逐渐变宽,所述表层和支撑层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有保温层、第一加强层、第一缓冲层,支撑层和底层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二缓冲层、第二加强层。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的通孔相贯通,通孔为圆形。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的通孔呈正六边形结构,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上的通孔均相互交错分布。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第一加强层、第二加强层为玻璃纤维网格布层,保温层由相变材料层。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支撑层由无机胶凝材料制成。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第一缓冲层、第二缓冲层采用橡胶和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制成。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设置保温层,保温层为相变材料层,相变材料能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改变其物理性质,自发地吸收或者释放潜热,从而达到调节面板温度的功能。面板受到局部外力冲击时,玻璃纤维网格布制成的第一加强层能够使外力向玻璃纤维网格布的纵横方向发散,避免冲击力的集中;而位于第一加强层下方的第一缓冲层,吸收消耗冲击力的能量,传递至支撑层的冲击力进一步减弱;支撑层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两层厚度相同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复数个通孔,形成了蜂窝状结构,在保证面板抗压强度、抗压缩变形能力的情况下,减轻了整体结构的重量且节省材料,第一支撑层上的通孔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变窄,第二支撑层上通孔孔径由上到下逐渐变宽,所述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的通孔相贯通或相互交错分布,当面板受到冲击时,冲击力沿着支撑层通孔向下传递的过程中,冲击力逐渐消耗;支撑层下方的第二缓冲层和第二加强层同样起到吸收消耗、发散冲击力的作用,减少底层的受力情况。本技术经过各层结构的紧密结合,对冲击力发散、缓冲消耗,使得面板的抗冲击性得到极大地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支撑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支撑层结构的局部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参考图1及图2,一种蜂窝结构的面板,包括表层1、底层2,所述表层1和底层2采用大理石或花岗岩的碎石为填充料,用水泥、石膏和不饱合聚酯树脂为粘剂,经搅拌成型、研磨和抛光后制成,所述表层1和底层2之间设有支撑层3,所述支撑层3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两层厚度相同第一支撑层31和第二支撑层32,所述第一支撑层31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第一支撑层31上的通孔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变窄,所述第二支撑层32与第一支撑层31同样位置均匀分布通孔,第二支撑层32上通孔孔径由上到下逐渐变宽,所述第一支撑层31和第二支撑层32的通孔相贯通,所述支撑层3由无机胶凝材料制成,通过设置均匀分布的圆形通孔,形成高抗压强度的蜂窝结构,在保证面板抗压强度、抗压缩变形能力的情况下,减轻了整体结构的重量且节省材料,表层1和支撑层3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有保温层4、第一加强层5、第一缓冲层6,支撑层3和底层2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二缓冲层7、第二加强层8;所述保温层4涂覆在第一加强层5上,采用相变材料制成,相变材料能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改变其物理性质,自发地吸收或者释放潜热,从而达到调节面板温度的功能;所述第一加强层5为玻璃纤维网格布层,能够将面板受到的局部外界冲击力沿着玻璃纤维网格布的纵横方向发散,避免冲击力的集中;第一加强层5下方的第一缓冲层6采用橡胶和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制成,进一步吸收消耗掉冲击力的能量,传递至支撑层的冲击力减弱;支撑层3下方的第二缓冲层7和第二加强层8同样起到吸收消耗、发散冲击力的作用,减少底层2的受力情况。实施例二:参考图3及图4,第一支撑层31和第二支撑层32的通孔呈正六边形结构,形成高抗压强度的蜂窝结构,第一支撑层31和第二支撑层32上的通孔均相互交错分布,相互交错分布是指第一支撑层31和第二支撑层32上的通孔部分重合,第一支撑层31下表面的正六边形结构中不相邻的两条边与第二支撑层32上表面的正六边形的不相邻的两条边交叉,其余的同实施例一中的结构一致。第一支撑层31和第二支撑层32上的通孔采用相互交错的分布方式,当面板受到冲击时,冲击力沿着支撑层通孔向下传递的过程中,冲击力逐渐消耗;同时在减轻整体结构的重量且节省材料的前提下,第一支撑层31和第二支撑层32上的通孔相互交错分布,能够增大受力面积,支撑层的抗压强度也随之增大。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技术,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技术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窝结构的面板,包括表层、底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和底层之间设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两层厚度相同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复数个通孔,所述第一支撑层上的通孔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变窄,所述第二支撑层上通孔孔径由上到下逐渐变宽,所述表层和支撑层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有保温层、第一加强层、第一缓冲层,支撑层和底层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二缓冲层、第二加强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结构的面板,包括表层、底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和底层之间设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两层厚度相同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复数个通孔,所述第一支撑层上的通孔孔径从上到下逐渐变窄,所述第二支撑层上通孔孔径由上到下逐渐变宽,所述表层和支撑层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有保温层、第一加强层、第一缓冲层,支撑层和底层之间由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二缓冲层、第二加强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窝结构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的通孔相贯通,通孔为圆形。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平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嘉利来石材工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