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养蜂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793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式养蜂箱,属于养蜂领域,它包括蜂箱本体和托盘,蜂箱本体顶部开口且设有蜂箱盖,蜂箱本体内设有巢框,托盘呈凹槽状,且槽口向上,蜂箱本体底部位于托盘槽腔内,托盘底部对称设置有一对支撑前腿和一对支撑后腿,两个支撑前腿底端之间和两个支撑后腿底端之间均设有圆柱连接杆,圆柱连接杆上均套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旋转辊,支撑前腿底端与支撑后腿底端之间均设有方柱连接杆,方柱连接杆上均设有上下贯穿其杆体的螺纹孔和螺钉,螺钉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并相对方柱连接杆上下移动,螺钉顶端设有旋转帽,底端呈尖锐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移动更方便省力且停止后更平稳,不但更方便蜜蜂进出活动,而且四处移动时不易被杂草缠住。

Mobile beeh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式养蜂箱
本技术涉及蜜蜂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养蜂箱。
技术介绍
养蜂即蜜蜂养殖是人工饲养蜜蜂而取其产品包括蜂蜜、蜂王浆、蜂胶、花粉、蜂蜡、蜂蛹及蜂毒等产品。蜜蜂属于群居性昆虫,每个群体拥有5000~50000只蜜蜂,繁殖期,蜂团内部温度保持在34~35度繁殖后代;蜜蜂也属于季节性昆虫,冬季结团越冬,春、夏、秋季外出采蜜,适宜的气温(最佳气温20度左右)和蜜源的优劣决定着蜜蜂群体的强壮与弱小。现有的方形蜜蜂箱(也叫长方形蜜蜂箱),方形蜜蜂箱是由2块前后木板和2块左右木板拼凑成1个箱框,箱框下口固定1块木底板制成巢箱(也叫蜂箱),巢箱上口配置1个木质箱盖制成。由于方形蜜蜂箱中使用多个活动巢框,蜜蜂群体在活动巢框上筑造巢脾,因而管理方便和取蜜时不必毁灭巢脾及杀死蜜蜂。人工饲养蜜蜂需要将蜜蜂箱放置在野外环境中,现有蜜蜂箱一般是直接放置于地面上,使得蜜蜂不方便进出蜜蜂箱,并且需要将蜜蜂箱转移至附近其它地方时只能人力搬运,移动不方便,养蜂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更加方便省力并且停止后更加平稳的移动式养蜂箱,不但更加方便蜜蜂进出活动,而且四处移动时不易被杂草缠住。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式养蜂箱,它包括蜂箱本体和水平设置于所述蜂箱本体下方的托盘,所述蜂箱本体顶部开口且设有蜂箱盖,所述蜂箱本体内设有巢框,所述托盘呈凹槽状,且槽口向上,所述蜂箱本体的底部位于所述托盘的槽腔内,且所述蜂箱本体底部的形状尺寸与所述托盘的槽腔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托盘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一对支撑前腿和一对支撑后腿,所述支撑前腿的底端和所述支撑后腿的顶端均与所述托盘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前腿之间和两个所述支撑后腿之间均设有圆柱连接杆,所述圆柱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前腿的底端或支撑后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圆柱连接杆上均套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旋转辊,所述圆柱连接杆和所述旋转辊均水平设置,所述旋转辊的直径大于5cm、长度大于30cm;所述支撑前腿与所述支撑后腿之间均设有方柱连接杆,所述方柱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前腿的底端和所述支撑后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方柱连接杆水平设置,且其底面位置低于所述旋转辊的底面位置,所述方柱连接杆上均设有上下贯穿其杆体的螺纹孔和螺钉,所述螺钉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并相对所述方柱连接杆上下移动,所述螺钉的直径大于2cm,其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帽,底端呈尖锐状,当所述螺钉移动至最高处时,所述螺钉的底端位置高于所述旋转辊的底面位置且低于所述方柱连接杆的底面位置,当所述螺钉移动至最低处时,所述螺钉的底端位置低于所述旋转辊的底面位置至少3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产品中蜂箱本体并没有直接放置于地面上,而是具有一定的高度,更加方便蜜蜂进出活动,通过底部设置的旋转辊使得产品移动更加方便省力,并且四处移动时旋转辊不易被杂草缠住,通过旋转帽拧动螺钉,可以使螺钉顶入地面土壤内,使得产品停止后更加平稳。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蜂箱本体呈长方体状。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蜜蜂在蜂箱本体内的巢框上筑造巢脾,并且取蜜时更加简单方便。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蜂箱盖的一端与所述蜂箱本体的顶部一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蜂箱本体的顶部另一侧扣接。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蜂箱盖打开或闭合更加方便。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蜂箱本体的顶部开口处还设有纱窗板,所述纱窗板与所述蜂箱本体的顶部开口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纱窗板位于所述蜂箱盖下方。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蜂箱盖和纱窗板结合使用,既能有效保证蜂箱本体的通风透气和保温效果,又能防止蜜蜂逃逸。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托盘的槽腔深度大于5cm。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固定蜂箱本体更加平稳,蜂箱本体不易从托盘中脱落。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前腿和所述支撑后腿均竖向设置。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移动时推动更加方便,并且安装连接更加简单便捷。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旋转帽固定套装在所述螺钉的顶端,其直径大于3cm。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更加方便人手捏住旋转帽,从而拧动螺钉。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旋转帽的外侧四周设有防滑纹。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更加方便人手拧动螺钉转动,从而钉入地面土壤。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旋转帽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竖向设置,其一端与所述旋转帽的侧壁垂直固定连接,另一端向外延伸。采用上述优选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更加方便人手捏住旋转帽,从而拧动螺钉转动钉入地面土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产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蜂箱本体,2、托盘,3、支撑前腿,4、圆柱连接杆,5、方柱连接杆,6、旋转辊,7、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式养蜂箱,它包括蜂箱本体1和水平设置于所述蜂箱本体1下方的托盘2,所述蜂箱本体1顶部开口且设有蜂箱盖,所述蜂箱本体1内设有巢框,所述托盘2呈凹槽状,且槽口向上,所述蜂箱本体1的底部位于所述托盘2的槽腔内,且所述蜂箱本体1底部的形状尺寸与所述托盘2的槽腔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托盘2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一对支撑前腿3和一对支撑后腿,所述支撑前腿3的底端和所述支撑后腿的顶端均与所述托盘2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前腿3之间和两个所述支撑后腿之间均设有圆柱连接杆4,所述圆柱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前腿3的底端或支撑后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圆柱连接杆4上均套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旋转辊6,所述圆柱连接杆4和所述旋转辊6均水平设置,所述旋转辊6的直径大于5cm、长度大于30cm;所述支撑前腿3与所述支撑后腿之间均设有方柱连接杆5,所述方柱连接杆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前腿3的底端和所述支撑后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方柱连接杆5水平设置,且其底面位置低于所述旋转辊6的底面位置,所述方柱连接杆5上均设有上下贯穿其杆体的螺纹孔和螺钉7,所述螺钉7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并相对所述方柱连接杆5上下移动,所述螺钉7的直径大于2cm,其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帽,底端呈尖锐状,当所述螺钉7移动至最高处时,所述螺钉7的底端位置高于所述旋转辊6的底面位置且低于所述方柱连接杆5的底面位置,当所述螺钉7移动至最低处时,所述螺钉7的底端位置低于所述旋转辊6的底面位置至少3cm。所述蜂箱本体1最好呈长方体状;所述蜂箱盖最好一端与所述蜂箱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养蜂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蜂箱本体(1)和水平设置于所述蜂箱本体(1)下方的托盘(2),所述蜂箱本体(1)顶部开口且设有蜂箱盖,所述蜂箱本体(1)内设有巢框,所述托盘(2)呈凹槽状,且槽口向上,所述蜂箱本体(1)的底部位于所述托盘(2)的槽腔内,且所述蜂箱本体(1)底部的形状尺寸与所述托盘(2)的槽腔的形状尺寸相匹配;/n所述托盘(2)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一对支撑前腿(3)和一对支撑后腿,所述支撑前腿(3)的底端和所述支撑后腿的顶端均与所述托盘(2)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前腿(3)之间和两个所述支撑后腿之间均设有圆柱连接杆(4),所述圆柱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前腿(3)的底端或支撑后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圆柱连接杆(4)上均套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旋转辊(6),所述圆柱连接杆(4)和所述旋转辊(6)均水平设置,所述旋转辊(6)的直径大于5cm、长度大于30cm;/n所述支撑前腿(3)与所述支撑后腿之间均设有方柱连接杆(5),所述方柱连接杆(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前腿(3)的底端和所述支撑后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方柱连接杆(5)水平设置,且其底面位置低于所述旋转辊(6)的底面位置,所述方柱连接杆(5)上均设有上下贯穿其杆体的螺纹孔和螺钉(7),所述螺钉(7)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并相对所述方柱连接杆(5)上下移动,所述螺钉(7)的直径大于2cm,其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帽,底端呈尖锐状,当所述螺钉(7)移动至最高处时,所述螺钉(7)的底端位置高于所述旋转辊(6)的底面位置且低于所述方柱连接杆(5)的底面位置,当所述螺钉(7)移动至最低处时,所述螺钉(7)的底端位置低于所述旋转辊(6)的底面位置至少3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养蜂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蜂箱本体(1)和水平设置于所述蜂箱本体(1)下方的托盘(2),所述蜂箱本体(1)顶部开口且设有蜂箱盖,所述蜂箱本体(1)内设有巢框,所述托盘(2)呈凹槽状,且槽口向上,所述蜂箱本体(1)的底部位于所述托盘(2)的槽腔内,且所述蜂箱本体(1)底部的形状尺寸与所述托盘(2)的槽腔的形状尺寸相匹配;
所述托盘(2)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一对支撑前腿(3)和一对支撑后腿,所述支撑前腿(3)的底端和所述支撑后腿的顶端均与所述托盘(2)的底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前腿(3)之间和两个所述支撑后腿之间均设有圆柱连接杆(4),所述圆柱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支撑前腿(3)的底端或支撑后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圆柱连接杆(4)上均套装有与其转动连接的旋转辊(6),所述圆柱连接杆(4)和所述旋转辊(6)均水平设置,所述旋转辊(6)的直径大于5cm、长度大于30cm;
所述支撑前腿(3)与所述支撑后腿之间均设有方柱连接杆(5),所述方柱连接杆(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前腿(3)的底端和所述支撑后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方柱连接杆(5)水平设置,且其底面位置低于所述旋转辊(6)的底面位置,所述方柱连接杆(5)上均设有上下贯穿其杆体的螺纹孔和螺钉(7),所述螺钉(7)与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并相对所述方柱连接杆(5)上下移动,所述螺钉(7)的直径大于2cm,其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帽,底端呈尖锐状,当所述螺钉(7)移动至最高处时,所述螺钉(7)的底端位置高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平武县阔达藏族乡仙蜂养殖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