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感应加热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779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加热电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智能感应加热用电源,具有相互连接的主控电路和辅助电路,所述的主控电路包括主板、电源板、驱动板、变压器拼板以及模块门极板,所述的电源板与所述的主板相连接,所述的驱动板与主板相连接,所述的变压器拼板与主板相连接,所述的模块门极板与主板相连接;该电源具有电源A相、电源B相、电源C相以及电压表,所述的电源A相上连接有第一互感器,所述的电源B相上连接有第二互感器,所述的电源C相上连接有第三互感器,所述的电压表的一端与电源A相连接,电压表的另一端与电源C相连接。该电源的结构设计十分合理,功能十分齐全,运用十分广泛,可靠性极高。

A power supply for intelligent induction he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感应加热用电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热电源的
,尤其是一种智能感应加热用电源。
技术介绍
感应加热电源不但可以对工件整体加热,还能对工件局部的针对性加热;可实现工件的深层透热,也可只对其表面、表层集中加热;不但可对金属材料直接加热,也可对非金属材料进行间接式加热。因此,感应加热技术必将在各行各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用感应电流使工件局部加热的表面热处理工艺,这种热处理工艺常用于表面淬火,也可用于局部退火或回火,有时也用于整体淬火和回火。随着钢、铁、铜、铝及合金各行业的需要,感应熔化设备受到了青睐,越来越多的行业运用到了感应加热设备,越来越多进入感应加热设备行业,越来越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苏联先后开始应用感应加热方法对零件进行表面淬火。随着工业的发展,感应加热热处理技术不断改进,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感应加热是目前人类所知的最快的加热方式,传统的加热方式是热传导,即由一个热的物体将自身的热能量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而感应加热则是通过交变电流在电感线圈中产生电流漩涡,也就是涡流,使处于线圈中的导磁性物体内的电子空穴运动从而产生热量。然而,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感应加热电源在结构设计上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其不能满足更多功能的实现,大大制约了其运用场合的配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智能感应加热用电源,结构设计合理,功能齐全,运用广泛。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感应加热用电源,具有相互连接的主控电路和辅助电路,所述的主控电路包括主板、电源板、驱动板、变压器拼板以及模块门极板,所述的电源板与所述的主板相连接,所述的驱动板与主板相连接,所述的变压器拼板与主板相连接,所述的模块门极板与主板相连接;该电源具有电源A相、电源B相、电源C相以及电压表,所述的电源A相上连接有第一互感器,所述的电源B相上连接有第二互感器,所述的电源C相上连接有第三互感器,所述的电压表的一端与电源A相连接,电压表的另一端与电源C相连接。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该电源还具有第一时间继电器、第二时间继电器以及第三时间继电器,所述的第一时间继电器与电源A相并联连接,所述的第二时间继电器与电源B相并联连接,所述的第三时间继电器与电源C相并联连接。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该电源还具有第一灵敏电流计、第二灵敏电流计以及第三灵敏电流计,所述的第一灵敏电流计与第一时间继电器串联连接,所述的第二灵敏电流计与第二时间继电器串联连接,所述的第三灵敏电流计与第三时间继电器串联连接。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主板的一端与电源A相连接,主板的另一端与电源C相连接。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该电源还具有薄膜电容,所述的薄膜电容的一端与主板的一端并联连接,薄膜电容的另一端与主板的另一端并联连接。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该电源还具有无感电容,所述的无感电容的一端与薄膜电容的一端并联连接,无感电容的另一端与薄膜电容的另一端并联连接。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该电源还具有变压器负载,所述的变压器负载的一端与薄膜电容相连接,变压器负载的另一端与无感电容相连接。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该电源还具有电阻,所述的电阻与主板串联连接。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薄膜电容与变压器负载之间设置有霍尔传感器。进一步具体地说,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无感电容与变压器负载之间设置有霍尔传感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感应加热用电源,结构设计十分合理,功能十分齐全,运用十分广泛,可靠性极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附图中的标号为:1、辅助电路;2、主板;3、电源板;4、驱动板;5、变压器拼板;6、模块门极板;TA、第一时间继电器;TB、第二时间继电器;TC、第三时间继电器;GA、第一灵敏电流计;GB、第二灵敏电流计;GC、第三灵敏电流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两侧”、“之间”、“中部”、“上端”、“下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感应加热用电源,具有相互连接的主控电路和辅助电路1,主控电路包括主板2、电源板3、驱动板4、变压器拼板5以及模块门极板6,电源板3与主板相连接,驱动板4与主板相连接,变压器拼板5与主板相连接,模块门极板6与主板相连接;该电源具有电源A相、电源B相、电源C相以及电压表,电源A相上连接有第一互感器,电源B相上连接有第二互感器,电源C相上连接有第三互感器,电压表的一端与电源A相连接,电压表的另一端与电源C相连接。第一互感器的一端设定为A1’,第一互感器的另一端设定为A2。第二互感器的一端设定为A3’,第二互感器的另一端设定为A4。第三互感器的一端设定为A5’,第三互感器的另一端设定为A6。主板2又叫主机板、系统板或母板,它分为商用主板和工业主板两种,安装在机箱内,是微机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板一般为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电路系统,一般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电源板3负责控制电路的电源方面,即开关管的开通与截止,以及点亮时变压器升压以提供足够的驱动电压,并保持电路工作时的输出电流稳定。驱动板4一般由IGBT驱动芯片、驱动辅助电源、驱动外围电路及接插件组成的板卡级电路产品,使用简单,便于快速成功搭建整套电气系统。该电源还具有第一时间继电器TA、第二时间继电器TB以及第三时间继电器TC,第一时间继电器TA与电源A相并联连接,第二时间继电器TB与电源B相并联连接,第三时间继电器TC与电源C相并联连接。第一时间继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感应加热用电源,其特征在于:具有相互连接的主控电路和辅助电路(1),所述的主控电路包括主板(2)、电源板(3)、驱动板(4)、变压器拼板(5)以及模块门极板(6),所述的电源板(3)与所述的主板相连接,所述的驱动板(4)与主板相连接,所述的变压器拼板(5)与主板相连接,所述的模块门极板(6)与主板相连接;该电源具有电源A相、电源B相、电源C相以及电压表,所述的电源A相上连接有第一互感器,所述的电源B相上连接有第二互感器,所述的电源C相上连接有第三互感器,所述的电压表的一端与电源A相连接,电压表的另一端与电源C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感应加热用电源,其特征在于:具有相互连接的主控电路和辅助电路(1),所述的主控电路包括主板(2)、电源板(3)、驱动板(4)、变压器拼板(5)以及模块门极板(6),所述的电源板(3)与所述的主板相连接,所述的驱动板(4)与主板相连接,所述的变压器拼板(5)与主板相连接,所述的模块门极板(6)与主板相连接;该电源具有电源A相、电源B相、电源C相以及电压表,所述的电源A相上连接有第一互感器,所述的电源B相上连接有第二互感器,所述的电源C相上连接有第三互感器,所述的电压表的一端与电源A相连接,电压表的另一端与电源C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感应加热用电源,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还具有第一时间继电器(TA)、第二时间继电器(TB)以及第三时间继电器(TC),所述的第一时间继电器(TA)与电源A相并联连接,所述的第二时间继电器(TB)与电源B相并联连接,所述的第三时间继电器(TC)与电源C相并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感应加热用电源,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还具有第一灵敏电流计(GA)、第二灵敏电流计(GB)以及第三灵敏电流计(GC),所述的第一灵敏电流计(GA)与第一时间继电器(TA)串联连接,所述的第二灵敏电流计(GB)与第二时间继电器(TB)串联连接,所述的第三灵敏电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俊熊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帝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