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柜连接线的穿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767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1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柜连接线的穿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前夹爪夹装连接线前端,用后夹爪夹装连接线后端,用管夹爪夹装标识管;S2、移动管夹爪,使标识管由连接线的前端套入连接线前端;S3、张开前夹爪,并移动前夹爪使其避让管夹爪;S4、管夹爪夹持标识管移至连接线的后端、后夹爪的前方;S5、前夹爪移动复位,并夹装连接线前端;S6、管夹爪张开后移动复位至下一标识管夹装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自动、准确高效地将标识管穿接在连接线上。

A method of connecting wires in distribution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柜连接线的穿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电柜的连接线的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配电柜连接线的穿管方法。
技术介绍
配电柜在组装、现场安装调试连接过程中,需要将其内部电器元件通过连接线,将两个电器元件的端子排、端子组一一对应连接,连接线一般为电缆,由此,将产生大量的连接线连接工作。由于端子排端子的结构不同,也将对应需要不同的连接线接头,如圆环状接头、针管状接头、卡扣式接头,以适配端子排的端子。因此,工作人员在组装调试连接时,需要对不同部位的连接线进行区分,通常是在连接线外穿套标有代码的标识管,工作人员通过不同代码来识别不同的连接线,以利于工作人员操作连续或后期维护,防止连线错误。穿管后,再由工作人员在连接线的两端分别压制接入接头。然而,标识管的穿管以及标识管上代码的印制,均由工作人员现场制作穿套,所需制作工具较多,操作繁杂,效率低,工作量大,且随着5G时代信号收发站信号配电箱的更换需求,其安装环境和安装强度也逐渐加大,给户外操作的工作人员带来了更大的安装调试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柜连接线的穿管方法,能自动、准确高效地将标识管穿接在连接线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配电柜连接线的穿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前夹爪夹装连接线前端,用后夹爪夹装连接线后端,用管夹爪夹装标识管;S2、移动管夹爪,使标识管由连接线的前端套入连接线前端;S3、张开前夹爪,并移动前夹爪使其避让管夹爪;r>S4、管夹爪夹持标识管移至连接线的后端、后夹爪的前方;S5、前夹爪移动复位,并夹装连接线前端;S6、管夹爪张开后移动复位至下一标识管夹装位。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还包括带动连接线前移或后移,以微调标识套在连接线中的位置。优选地,后夹爪夹装有导管,连接线后端滑动穿接于导管内,后夹爪通过压紧导管使导管形变从而挤压压紧连接线后端。优选地,所述步骤S5中,后夹爪撤除对导管的压紧,连接线后端滑动穿接并承托于导管内,通过前夹爪的前移或后移,带动连接线前移或后移。优选地,所述步骤S1和步骤S2之间,还包括调整前夹爪、后夹爪、管夹爪的位置,使连接线与标识管处于同一轴线上。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前夹爪上移或下移,并使前夹爪与连接线之间形成供管夹爪通过的间隔。优选地,所述步骤S6中,管夹爪上移或下移,并使管夹爪与连接线之间形成供前夹爪通过的间隔。优选地,管夹爪夹装有导块,导块的前端夹装标识管,导块的后端用于将连接线的前端端部引导进入标识管。优选地,导块分为前段和后段,前段开有用于夹持标识管的夹持孔,后段开有用于引导连接线前端端部进入标识管的喇叭口,夹持孔和喇叭口连通。优选地,喇叭口和夹持孔之间连通有导孔,导孔的孔径大小与连接线的外径大小适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前夹爪和后夹爪夹装连接线,可保持连接线的平直度,在标识管穿套时,使标识管更为顺畅不易受到阻碍而导致卡滞或连接线弯曲,而且前夹爪和后夹爪分别夹装在连接线的前端和后端,更利于其平直度的保持,当护套穿入时,前夹爪张开并对管夹爪的避让移动确保了护套的稳定套入连接线内,而此时的连接线则被管夹爪和后夹爪定位,以持续保持连接线的平直;在前夹爪复位夹装连接线后,管夹爪再复位,以使连接线时刻被至少两个定位点支撑、夹装,稳定性更好,利于标识套的准确套接,如此,连接线经过前夹爪、管夹爪的一连贯动作以及在后夹爪的夹装保持作用下,自动、高效地完成了标识套套接在连接线上,不易卡滞,流畅度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标识管初始位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管夹爪夹装标识管向后移动使标识管穿接连接线前端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前夹爪移动避位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管夹爪夹装标识管移动至前夹爪和后夹爪之间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前夹爪复位夹爪连接线前端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管夹爪张开复位过程中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管夹爪复位过程中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管夹爪复位后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导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夹爪;2、后夹爪;3、管夹爪;4、导管;5、导块;51、夹持孔;52、喇叭口;53、导孔;6、连接线;7、标识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内”、“中”、“左”、“右”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合先叙明。一种配电柜连接线的穿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如图1所示,用前夹爪1夹装连接线6前端,用后夹爪2夹装连接线6后端,用管夹爪3夹装标识管7;S2、如图2所示,移动管夹爪3,使标识管7由连接线6的前端套入连接线6前端;S3、如图3所示,张开前夹爪1,并移动前夹爪1使其避让管夹爪3;S4、如图4所示,管夹爪3夹持标识管7移至连接线6的后端、后夹爪2的前方;S5、如图5所示,前夹爪1移动复位,并夹装连接线6前端;S6、如图6、7、8所示,管夹爪3张开后移动复位至下一标识管7夹装位。通过前夹爪1和后夹爪2夹装连接线6,可保持连接线6的平直度,在标识管7穿套时,使标识管7更为顺畅不易受到阻碍而导致卡滞或连接线6弯曲,而且前夹爪1和后夹爪2分别夹装在连接线6的前端和后端,更利于其平直度的保持,当护套穿入时,前夹爪1张开并对管夹爪3的避让移动确保了护套的稳定套入连接线6内,而此时的连接线6则被管夹爪3和后夹爪2定位,以持续保持连接线6的平直;在前夹爪1复位夹装连接线6后,管夹爪3再复位,以使连接线6时刻被至少两个定位点支撑、夹装,稳定性更好,利于标识套的准确套接,如此,连接线6经过前夹爪1、管夹爪3的一连贯动作以及在后夹爪2的夹装保持作用下,自动、高效地完成了标识套套接在连接线6上,不易卡滞,流畅度好。在标识管7穿接在连接线6上后,前夹爪1、后夹爪2仍保持夹状的状态,目的是利于下一压接接头工序的衔接,以便连接线6顺利直接进入下一工序,保持该平直的状态压接接头。其中,前夹爪1、管夹爪3的移动,可通过气缸、电推杆或丝杆螺母等直线移动机构组成的滑移平台来驱动实现其多轴移动,前夹爪1、管夹爪3、后夹爪2的张合动作,也可采用气缸作为驱动力驱使夹板实现张合。在本例中,连接线6为电缆线,连续的连接线6通过导引机构导入后夹爪2、前夹爪1组成的定位夹装空间内,此时,连接线6的后端为连续端,保持着与后方连接线6线缆的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线6的后端被裁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对于长度不同的连接线6、标识套,为使前夹爪1、管夹爪3的夹装过程中不干涉标识套,若标识套过长,可能导致前夹爪1误夹装标识套,因此在该特殊情况下,需要调节标识套的位置,在所述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柜连接线的穿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用前夹爪夹装连接线前端,用后夹爪夹装连接线后端,用管夹爪夹装标识管;/nS2、移动管夹爪,使标识管由连接线的前端套入连接线前端;/nS3、张开前夹爪,并移动前夹爪使其避让管夹爪;/nS4、管夹爪夹持标识管移至连接线的后端、后夹爪的前方;/nS5、前夹爪移动复位,并夹装连接线前端;/nS6、管夹爪张开后移动复位至下一标识管夹装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柜连接线的穿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用前夹爪夹装连接线前端,用后夹爪夹装连接线后端,用管夹爪夹装标识管;
S2、移动管夹爪,使标识管由连接线的前端套入连接线前端;
S3、张开前夹爪,并移动前夹爪使其避让管夹爪;
S4、管夹爪夹持标识管移至连接线的后端、后夹爪的前方;
S5、前夹爪移动复位,并夹装连接线前端;
S6、管夹爪张开后移动复位至下一标识管夹装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柜连接线的穿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还包括带动连接线前移或后移,以微调标识套在连接线中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柜连接线的穿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后夹爪夹装有导管,连接线后端滑动穿接于导管内,后夹爪通过压紧导管使导管形变从而挤压压紧连接线后端。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配电柜连接线的穿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后夹爪撤除对导管的压紧,连接线后端滑动穿接并承托于导管内,通过前夹爪的前移或后移,带动连接线前移或后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益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智芯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