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7408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实现小型化、且畸变像差和倍率色差被充分地校正而具有良好的性能的成像镜头及具备该成像镜头的摄像装置。成像镜头从物体侧依次由正的第1透镜组(G1)、光圈、正的第2透镜组(G2)、负的第3透镜组(G3)构成。从物体侧起的第1个及第2个透镜均为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负单透镜。第2透镜组(G2)包括由负透镜和正透镜构成的接合透镜。对焦时只有第2透镜组(G2)移动。在将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的焦点距离分别设为f1、f2的情况下,成像镜头满足0.7<f1/f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及摄像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能够应用于数码相机等摄像装置中的成像镜头,例如已知有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3组结构的透镜系统。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内对焦方式的透镜系统。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4260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12521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029658号公报近年来,伴随着摄像装置的小型化,对搭载于摄像装置上的成像镜头也要求小型化。并且,与小型化一同,也要求更高的性能化,其要求水平逐年提高。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透镜系统的畸变像差的校正并不充分。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透镜系统的畸变像差及倍率色差的校正并不充分。期待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透镜系统的畸变像差及倍率色差的校正进一步得到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事情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小型化、且畸变像差和倍率色差被充分地校正而具有良好的性能的成像镜头及具备该成像镜头的摄像装置。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具体的方法中包括以下方式。第1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光圈、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构成,从第1透镜组的物体侧起的第1个及第2个透镜均为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单透镜,第1透镜组至少包括1片正透镜,第2透镜组包括将1片负透镜和1片正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进行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的对焦时,只有第2透镜组沿光轴移动,在将第1透镜组的焦点距离设为f1、将第2透镜组的焦点距离设为f2的情况下,满足由0.7<f1/f2<2(1)表示的条件式(1)。第2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中,在将第1透镜组内的折射率最低的正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设为θgfPL,将第1透镜组内的折射率最低的负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设为θgfNL,将第1透镜组内的折射率最低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PL,将第1透镜组内的折射率最低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NL的情况下,满足由-0.015<(θgfPL-θgfNL)/(vPL-vNL)<0(2)表示的条件式(2)。第3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在第1方式或第2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中,在将第1透镜组内的折射率最高的正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设为θgfPH,将第1透镜组内的折射率最高的负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设为θgfNH的情况下,满足由-0.05<θgfPH-θgfNH<0(3)表示的条件式(3)。第4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在第1方式至第3方式所涉及的任一个成像镜头中,在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在将空气换算距离下的成像镜头的后焦距设为Bf,将从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与Bf之和设为TTL的情况下,满足由2.5<TTL/Bf<5.5(4)表示的条件式(4)。第5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在第1方式至第4方式所涉及的任一个成像镜头中,从第1透镜组的物体侧起的第1个及第2个透镜均为弯月形透镜,在从第1透镜组的物体侧起的第2个弯月形透镜的像侧,与该弯月形透镜连续地配置具有正屈光力的单透镜,在第1透镜组的最靠像侧,配置由至少1片负透镜和至少1片正透镜接合而成、且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凸面的接合透镜。第6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在第1方式至第5方式所涉及的任一个成像镜头中,第2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连续地包括:接合透镜,从物体侧起依次接合双凹透镜和双凸透镜而成;及双凸形状的单透镜。第7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在第1方式至第6方式所涉及的任一个成像镜头中,第3透镜组包括至少1片负透镜和至少1片正透镜。第8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在第1方式至第7方式所涉及的任一个成像镜头中,第3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为凹面,第3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凸面。第9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在第1方式至第8方式所涉及的任一个成像镜头中,第1透镜组由6片或7片透镜构成。第10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在第1方式至第9方式所涉及的任一个成像镜头中,第2透镜组由3片透镜构成。第11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在第1方式至第10方式所涉及的任一个成像镜头中,第3透镜组由2片或3片透镜构成。第12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中,满足由1<f1/f2<1.8(1-1)表示的条件式(1-1)。第13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在第2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中,满足由-0.01<(θgfPL-θgfNL)/(vPL-vNL)<0(2-1)表示的条件式(2-1)。第14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在第3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中,满足由-0.04<θgfPH-θgfNH<0(3-1)表示的条件式(3-1)。第15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在第4方式所涉及的成像镜头中,满足由3<TTL/Bf<4.8(4-1)表示的条件式(4-1)。第16方式所涉及的摄像装置具备第1方式至第15方式所涉及的任一个成像镜头。另外,本说明书的“由~构成,”、“由~构成”表示除了所举出的构成要件以外,还可以包括:实质上不具有屈光力的透镜;光圈、滤光器及盖玻璃等除了透镜以外的光学要件;透镜凸缘、镜筒、成像元件及手抖校正机构等机构部分等。另外,本说明书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组”是指作为组整体而具有正屈光力。同样地,“具有负屈光力的~组”是指作为组整体而具有负屈光力。“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和“正透镜”含义相同。“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和“负透镜”含义相同。“透镜组”并不限定于由多片透镜构成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仅由1片透镜构成的结构。“单透镜”是指未接合的1片透镜。然而,复合非球面透镜(球面透镜和形成在该球面透镜上的非球面形状的膜构成为一体,整体作为1个非球面透镜而发挥功能的透镜)不被视为接合透镜,而作为1片透镜进行处理。与包括非球面的透镜有关的屈光力的符号及透镜面的表面形状,若无特别的说明,则在近轴区域进行考虑。在条件式中使用的“焦点距离”是近轴焦点距离。在条件式中使用的“后焦距”是从最靠像侧的透镜面至像侧的焦点位置为止的光轴上的空气换算距离。除了部分色散比以外,在条件式中使用的值是将d线作为基准的情况下的值。某一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θgF在将该透镜对g线、F线及C线的折射率分别设为Ng、NF及NC的情况下,通过θgF=(Ng-NF)/(NF-NC)而被定义。本说明书中记载的“d线”、“C线”、“F线”及“g线”是亮线,d线的波长为587.56nm(纳米)、C线的波长为656.27nm(纳米),F线的波长为486.13nm(纳米),g线的波长为435.84nm(纳米)。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实现小型化、且畸变像差和倍率色差被充分地校正而具有良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像镜头,其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光圈、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构成,/n从所述第1透镜组的物体侧起的第1个及第2个透镜均为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单透镜,所述第1透镜组至少包括1片正透镜,/n所述第2透镜组包括将1片负透镜和1片正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n进行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的对焦时,只有所述第2透镜组沿光轴移动,/n在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点距离设为f1,/n将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点距离设为f2的情况下,/n满足由/n0.7<f1/f2<2 (1)/n表示的条件式(1)。/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5 JP 2018-1202961.一种成像镜头,其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由具有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光圈、具有正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构成,
从所述第1透镜组的物体侧起的第1个及第2个透镜均为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单透镜,所述第1透镜组至少包括1片正透镜,
所述第2透镜组包括将1片负透镜和1片正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进行从无限远物体向最近物体的对焦时,只有所述第2透镜组沿光轴移动,
在将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点距离设为f1,
将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点距离设为f2的情况下,
满足由
0.7<f1/f2<2(1)
表示的条件式(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在将所述第1透镜组内的折射率最低的正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设为θgfPL,
将所述第1透镜组内的折射率最低的负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设为θgfNL,
将所述第1透镜组内的折射率最低的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PL,
将所述第1透镜组内的折射率最低的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NL的情况下,
满足由
-0.015<(θgfPL-θgfNL)/(vPL-vNL)<0(2)
表示的条件式(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在将所述第1透镜组内的折射率最高的正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设为θgfPH,
将所述第1透镜组内的折射率最高的负透镜的g线与F线之间的部分色散比设为θgfNH的情况下,
满足由
-0.05<θgfPH-θgfNH<0(3)
表示的条件式(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
在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在将空气换算距离下的所述成像镜头的后焦距设为Bf,
将从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与Bf之和设为TTL的情况下,
满足由
2.5<TTL/Bf<5.5(4)
表示的条件式(4)。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城岛峻介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