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铸钢件NDT探伤部位缺陷处理装置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7342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铸钢件NDT探伤部位缺陷处理装置系统,涉及铸钢件缺陷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工作台、探伤小车装置和红外线接收板,红外线接收板上呈矩阵设有若干红外线接收器,工作台设于红外线接收板的正下方;探伤小车装置包括小车;小车可移动至工作台和红外线接收板之间;下车上设置有可垂直于小车行进方向运动的移动板,移动板上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设有探伤仪,液压缸另一端设有红外线发射器,还包括设有红外线发射器的铣削工业机器人和焊接工业机器人,各红外线发射器与若干红外线接收器均适配。该装置系统可自动完成铸钢件的探伤、铣削、焊接的处理,改变了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确保了产品的质量。

A device system to deal with defects in NDT of large steel cast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铸钢件NDT探伤部位缺陷处理装置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钢件缺陷处理
,具体为一种大型铸钢件NDT探伤部位缺陷处理装置系统。
技术介绍
铸钢件在生产过程中常会发生各种不同的铸造缺陷,常见的缺陷形式有:砂眼、粘砂、气孔、锁孔、缩松、夹砂、结疤、裂纹等,这些缺陷有些会出现在铸钢件的内部,影响铸钢件的结构性能和产品质量。因此,铸钢件产品在出厂前,一般需要对其进行NDT无损探伤,找出缺陷位置并对其进行处理。常见的NDT探伤有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等多种形式,目前一般由人工对铸钢件进行探伤,找出缺陷位置并对缺陷所在位置做好标记,记录各缺陷的大小以及其所处铸钢件内部的深度,其后根据标记的情况对缺陷部位进行切削处理,挖出凹坑,之后对凹坑进行焊补,完成铸钢件的缺陷处理。该处理过程通常由人工完成,在处理缺陷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尤其是在对大型铸钢件进行探伤和处理时,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极大,同时因其体积较大,由人工探伤处理的方式容易出现漏检,导致产品质量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型铸钢件NDT探伤部位缺陷处理装置系统,可自动完成铸钢件的探伤、铣削、焊接的处理,改变了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确保了铸钢件产品的质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大型铸钢件NDT探伤部位缺陷处理装置系统,包括工作台、探伤小车装置和红外线接收板,所述红外线接收板上呈矩阵布置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内均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接收板固定设置,所述工作台设置于所述红外线接收板的正下方;所述探伤小车装置包括小车和两根平行设置的轨道,两根所述轨道分别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两侧,所述轨道与所述若干通孔构成的矩阵的任意一边平行设置;所述小车包括车身,所述车身可滑动的设置于两个所述轨道上,所述车身的高度大于所述工作台的高度并小于所述红外线接收板的高度;所述车身上可转动的设置有螺杆并固定设置有导向杆,所述螺杆垂直于所述小车行进方向设置,所述螺杆与所述导向杆平行设置;还包括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一端与所述螺杆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移动板远离所述螺杆的一端可滑动的套接在所述导向杆上,所述车身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上呈竖直方向固定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移动板,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探伤仪,所述液压缸远离其活塞杆的一端中心固定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a,所述红外线发射器a与若干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均相适配。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四角卡盘机构,所述探伤仪通过所述四角卡盘机构与所述活塞杆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车身的前端两侧均设置有主动车轮,所述车身的后端两侧均设置有从动车轮,所述车身上还固定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两个所述主动车轮转动。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车轮和从动车轮的轴向截面均呈工字形,所述主动车轮的中部均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轨道的轨面中心沿其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齿条,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进一步的,还包括若干滑轨,若干所述滑轨均平行于所述轨道设置,所述工作台可滑动的设置于若干所述滑轨上。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顶面靠近其四角位置均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d,所述四个红外线发射器d分别与所述红外线接收板上靠近其四角位置设置的红外线接收器相适配。进一步的,还包括铣削工业机器人,所述铣削工业机器人上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b,所述红外线发射器b与若干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均相适配。进一步的,还包括焊接工业机器人,所述焊接工业机器人上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c,所述红外线发射器c与若干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均相适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大型铸钢件NDT探伤部位缺陷处理装置系统设置探伤小车装置、铣削工业机器人和焊接工业机器人,可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自动完成铸钢件的探伤、铣削、焊接的处理,改变了传统的人工处理方式,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了对大型铸钢件进行探伤和处理时造成漏检的情况发生,确保了铸钢件产品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大型铸钢件NDT探伤部位缺陷处理装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红外线接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探伤小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探伤小车装置中液压缸与移动板部位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及其滑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大型铸钢件NDT探伤部位缺陷处理装置系统,包括工作台100、探伤小车装置200和红外线接收板300。上述红外线接收板300为板状,其上呈矩阵布置有若干通孔301,若干通孔301内均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在实施时,设置机框结构,红外线接收板300固定安装在机框结构的顶板下方,工作台100设置于红外线接收板300的正下方。上述探伤小车装置200包括小车和两根平行设置的轨道210,两根轨道210分别设置于工作台100的两侧,轨道210与若干通孔301所构成的矩阵的一边平行设置。小车包括车身220,车身可滑动的设置于两个轨道210上,车身220的高度大于工作台100的高度并小于红外线接收板300的高度,车身220可滑动到工作台100和红外线接收板300之间。在车身220上可转动的设置有螺杆221并固定设置有导向杆222,螺杆221垂直于小车行进方向设置,螺杆221和导向杆222平行设置。在该车身220上还设置有移动板223,移动板223的一端与螺杆221通过螺纹连接,移动板223远离螺杆221的一端可滑动的套接在导向杆222上,车身220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224,第一电机224的输出轴与螺杆22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24转动时,可带动螺杆221转动,因移动板223的旋转自由度被导向杆222限制,故移动板223仅能沿螺杆221的方向做直线运动。在移动板223上呈竖直方向固定安装有液压缸225,液压缸225的活塞杆穿过移动板223,液压缸225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探伤仪227。液压缸225远离其活塞杆的一端中心固定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a226,红外线发射器a226与若干红外线接收器均相适配。该装置系统在使用时,需设置控制系统,完成数据记录并能完成对各设备的控制。待处理的铸钢件工件放置在工作台100上,使探伤小车装置200沿轨道210行进一段距离,第一电机224转动,带动螺杆221转动从而使移动板223沿螺杆221做直线运动,探伤仪227随之动作,可完成探伤小车装置200在该位置覆盖区域的工件探伤;其后,使探伤小车装置200沿轨道210再行进一段距离,第一电机224反向转动,带动螺杆221转动从而使移动板223沿螺杆221做直线运动,探伤仪227随之动作,可完成探伤小车装置200在该位置覆盖区域的工件探伤,如此反复,可完成对整个工件的探伤。在探伤过程中,当检测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铸钢件NDT探伤部位缺陷处理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00)、探伤小车装置(200)和红外线接收板(300),/n所述红外线接收板(300)上呈矩阵布置有若干通孔(301),若干所述通孔(301)内均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接收板(300)固定设置,所述工作台(100)设置于所述红外线接收板(300)的正下方;/n所述探伤小车装置(200)包括小车和两根平行设置的轨道(210),两根所述轨道(210)分别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00)的两侧,所述轨道(210)与所述若干通孔(301)构成的矩阵的任意一边平行设置;/n所述小车包括车身(220),所述车身可滑动的设置于两个所述轨道(210)上,所述车身(220)的高度大于所述工作台(100)的高度并小于所述红外线接收板(300)的高度;/n所述车身(220)上可转动的设置有螺杆(221)并固定设置有导向杆(222),所述螺杆(221)垂直于所述小车行进方向设置,所述螺杆(221)与所述导向杆(222)平行设置;/n还包括移动板(223),所述移动板(223)的一端与所述螺杆(22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移动板(223)远离所述螺杆(221)的一端可滑动的套接在所述导向杆(222)上,所述车身(220)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224),所述第一电机(224)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221)的一端固定连接;/n所述移动板(223)上呈竖直方向固定设置有液压缸(225),所述液压缸(225)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移动板(223),所述液压缸(225)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探伤仪(227),所述液压缸(225)远离其活塞杆的一端中心固定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a(226),所述红外线发射器a(226)与若干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均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铸钢件NDT探伤部位缺陷处理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00)、探伤小车装置(200)和红外线接收板(300),
所述红外线接收板(300)上呈矩阵布置有若干通孔(301),若干所述通孔(301)内均设置有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接收板(300)固定设置,所述工作台(100)设置于所述红外线接收板(300)的正下方;
所述探伤小车装置(200)包括小车和两根平行设置的轨道(210),两根所述轨道(210)分别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00)的两侧,所述轨道(210)与所述若干通孔(301)构成的矩阵的任意一边平行设置;
所述小车包括车身(220),所述车身可滑动的设置于两个所述轨道(210)上,所述车身(220)的高度大于所述工作台(100)的高度并小于所述红外线接收板(300)的高度;
所述车身(220)上可转动的设置有螺杆(221)并固定设置有导向杆(222),所述螺杆(221)垂直于所述小车行进方向设置,所述螺杆(221)与所述导向杆(222)平行设置;
还包括移动板(223),所述移动板(223)的一端与所述螺杆(22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移动板(223)远离所述螺杆(221)的一端可滑动的套接在所述导向杆(222)上,所述车身(220)上固定设置有第一电机(224),所述第一电机(224)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杆(221)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移动板(223)上呈竖直方向固定设置有液压缸(225),所述液压缸(225)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移动板(223),所述液压缸(225)的活塞杆端部设置有探伤仪(227),所述液压缸(225)远离其活塞杆的一端中心固定设置有红外线发射器a(226),所述红外线发射器a(226)与若干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均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铸钢件NDT探伤部位缺陷处理装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225)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四角卡盘机构(228),所述探伤仪(227)通过所述四角卡盘机构(228)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淑华孙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