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7182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2:23
本申请涉及注入器。在注入器中,抑制流体的后期流出,并且使密封体与柱塞可分离地接触。注入器(10)具有:圆筒状的筒体(12);可动体(14),容纳于筒体内;以及柱塞(16),与可动体(14)可分离地接触。可动体(14)具备:主体(14a),具备比筒体(12)的内径小的外径;圆盘状的密封体(14b),设于主体(14a),外周端与筒体(12)的内周面(12e)紧密接触;以及至少一个突出部(14c),从主体(14a)朝向筒体(12)的内周面(12e)突出,从可动体(14)的中心轴到至少一个突出部(14c)的顶端的距离比密封体(14b)的外径的一半小。

inj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入器。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用于注入流体的注入器。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注入器构成为不会发生所谓的流体的“后期流出”,以便在将流体经由排出口向筒体外部压出了需要量后,残留在筒体内部的流体不会经由排出口随意地漏出。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注入器的情况下,在柱塞的前端一体地设有圆盘状的密封体。密封体的外周端与筒体的内周面紧密接触。当柱塞朝向筒体的排出口前进时,圆盘状的密封体弹性变形为闭伞状,并且将流体推进至排出口。当柱塞停止时,密封体从闭伞状恢复至圆盘状。此时,密封体的中央部向远离排出口的方向移动,而密封体的外周端所接触的筒体的内周面的位置不变。其结果是,流体被朝向密封体牵引,抑制了流体的后期流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354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再者,为了抑制与筒体的内周面紧密接触的密封体脱落到筒体外部,要求密封体与柱塞可分离地接触的注入器。由此,即使柱塞后退,密封体也不会后退而停留在筒体内。其结果是,抑制了空气从筒体的基端侧侵入至该筒体内的流体。此外,也抑制了由于密封体后退而产生的来自排出口的空气侵入。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能抑制流体的后期流出的注入器中,使密封体与柱塞可分离地接触。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注入器,具有:圆筒状的筒体;可动体,容纳于所述筒体内;以及柱塞,与所述可动体可分离地接触,所述可动体具备:主体,具备比所述筒体的内径小的外径;圆盘状的密封体,设于所述主体,外周端与所述筒体的内周面紧密接触;以及至少一个突出部,从所述主体朝向筒体的内周面突出,从所述可动体的中心轴到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的顶端的距离比所述密封体的外径的一半小。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能抑制流体的后期流出的注入器中,能使密封体与柱塞可分离地接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注入器的外观图。图2是实施方式1的注入器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注入器中的筒体的剖面图。图4是图3所示的筒体的放大剖面图。图5是实施方式1的注入器中的可动体的立体图。图6是图5所示的可动体的局部剖面图。图7是实施方式1的注入器中的柱塞的外观图。图8A是柱塞以及可动体处于停止的状态下的筒体的放大剖面图。图8B是柱塞以及可动体处于朝向筒体的顶端移动过程中的筒体的放大剖面图。图8C是柱塞处于向远离可动体的方向移动过程中的筒体的放大剖面图。图8D是通过环形槽限制柱塞从筒体脱落的状态下的筒体的放大剖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注入器中的筒体的顶端侧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10是实施方式2的注入器中的筒体的基端侧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3的注入器的局部剖面图。图12是图11所示的沿A-A线的注入器的剖面图。图13是表示将可动体容纳于筒体时的止动件的筒体的放大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注入器;12……筒体;12e……内周面;14……可动体;14a……主体;14b……密封体;14c……至少一个突出部(凸缘);16……柱塞。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注入器具有:圆筒状的筒体;可动体,容纳于所述筒体内;以及柱塞,与所述可动体可分离地接触,其中,所述可动体具备:主体,具备比所述筒体的内径小的外径;圆盘状的密封体,设于所述主体,外周端与所述筒体的内周面紧密接触;以及至少一个突出部,从所述主体朝向筒体的内周面突出,从所述可动体的中心轴到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的顶端的距离比所述密封体的外径的一半小。根据这样的方案,在能抑制流体的后期流出的注入器中,能使密封体与柱塞可分离地接触。也可以是,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是凸缘。在该情况下,所述凸缘的外径比所述密封体的外径小。也可以是,所述凸缘的外径比所述筒体的内径小。由此,凸缘不会与筒体的内周面强力接触,即能在摩擦力几乎为零的状态下从动。也可以是,所述密封体与所述凸缘之间的距离比所述密封体的外径大。由此,抑制了可动体的倾斜。也可以是,所述柱塞在其前端具备平坦面状的接触面,所述可动体具备与所述柱塞的接触面接触的平坦面状的后端面。由此,通过柱塞能使可动体不倾斜地推进。也可以是,所述柱塞具备从所述接触面突出的引导销,所述可动体在所述后端面具备可进退地容纳所述引导销的引导孔。通过引导孔来引导引导销,由此能使可动体的后端面与柱塞的接触面适当地接触。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注入器的外观图,图2是注入器的局部剖面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注入器10具有:筒体12,容纳例如膏状的流体;可动体14,可移动地容纳于筒体12内;以及柱塞16,用于推进可动体14。此外,注入器10还具有:喷嘴头18,装配于筒体12的顶端12a;以及指柄(fingergrip)20,可旋转地嵌装于筒体12的基端12b。图3是筒体的剖面图,图4是图3所示的筒体的放大剖面图。如图3所示,筒体12是具备中心轴C1的圆筒状构件,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此外,筒体12在顶端12a具备排出口12c,并且在基端12b具备凸缘部12d。在筒体12的顶端12a装配有喷嘴头18,由此排出口12c与喷嘴头18中的与外部连通的喷嘴内流路连接。凸缘部12d作为止动件发挥功能,所述止动件防止可旋转地嵌装于筒体12的基端侧部分的指柄20的脱落。而且,如图4所示,在筒体12的内周面12e的基端侧部分形成有环形槽12f。形成有环形槽12f的理由将在后面进行说明。图5是可动体的立体图,图6是可动体的局部剖面图。如图5所示,可动体14是具备中心轴C2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此外,可动体14由可弹性变形的,例如树脂材料制成。具体而言,可动体14由比筒体12易于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此外,可动体14具备:主体14a、设于主体14a的密封体14b以及设于主体14a的凸缘14c。可动体14的主体14a为圆筒状,具有比图4所示的筒体12的内径d1小的外径d2。因此,在可动体14容纳于筒体12内的状态下,在主体14a与筒体12的内周面12e之间产生间隙。可动体14的密封体14b为圆盘状,外周端可滑动地且流体密封地与筒体12的内周面12e紧密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密封体14b和主体14a可以被一体化为一个零件,但密封体14b和主体14a也可以是不同的零件。此外,为了使外周端与筒体12的内周面12e流体密封地紧密接触,密封体14b具备比筒体12的内径d1大的外径d3。需要说明的是,密封体14b的外径d3比可动体14的主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n圆筒状的筒体;/n可动体,容纳于所述筒体内;以及/n柱塞,与所述可动体可分离地接触,/n所述可动体具备:/n主体,具备比所述筒体的内径小的外径;/n圆盘状的密封体,设于所述主体,外周端与所述筒体的内周面紧密接触;以及/n至少一个突出部,从所述主体朝向筒体的内周面突出,/n从所述可动体的中心轴到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的顶端的距离比所述密封体的外径的一半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21 JP 2018-1182571.一种注入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圆筒状的筒体;
可动体,容纳于所述筒体内;以及
柱塞,与所述可动体可分离地接触,
所述可动体具备:
主体,具备比所述筒体的内径小的外径;
圆盘状的密封体,设于所述主体,外周端与所述筒体的内周面紧密接触;以及
至少一个突出部,从所述主体朝向筒体的内周面突出,
从所述可动体的中心轴到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的顶端的距离比所述密封体的外径的一半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入器,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突出部为凸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笠场秀人小林裕幸盐井博之八穴启史中塚稔之小川幸弘户仓寿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松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