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7156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该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地质开发参数;步骤2,进行关井焖井试采测试;步骤3,确定开采方式成本;步骤4,转变开发方式时机。该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创新改变油藏中注采压差、毛管力、重力差和弹性力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相对大小,大幅降低了采出液及其含水量,使运行成本逼近油价的常规开采的极高耗水问题得到控制,能够形成大幅降低注采动力费和油水分离费的作用,降低经济极限成本,提高经济可采储量,投资小、风险小,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对油田开发延长经济寿命期和提高采收率有重要作用。

Post control water cut development method in the late stage of ultra-high water cut in water dr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发领域,特别是一种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
技术介绍
水驱油田开发规律显示,油田开发到了特高含水后期,甚至达到经济极限、被迫关井的情况下,油藏中仍然存有大量剩余油未能经济有效的开采出来,根本原因是含水过高,继续开采的售价不够弥补成本,那么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无法继续开采。现有的控含水方法在特高含水后期效益差、风险高,适应性差而无法实施调整,使油藏开发逐渐逼近经济极限含水,最终导致油藏中仍然存有大量剩余储量。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够大幅降低含水、减少开发成本,在特高含水后期油藏适用的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该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包括:步骤1,确定地质开发参数;步骤2,关井焖井试采测试;步骤3,开采方式成本确定;步骤4,转变开发方式时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在步骤1中,收集地质开发相关资料,通过整理和计算,收集确定相关的油藏地质、开发生产资料、高压物性、润湿性这几项关键参数。在步骤2中,通过关井焖井试采测试,首先确定能否发生井筒水与油藏中油的置换过程,在确定有置换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多次焖井采液和含水量测量,确定平均采液和采油速度,即置换速度的大小。在步骤3中,在确定开采方式成本时,既要确定正常生产时的注水、采液、油水分离费用,还要确定新控含水方法,即替套开采的提液、集输、分离费用,前者之和称为吨液处理费,后者之和称为替套费用。在步骤3中,在确定替套开采成本时,采用控含水替套开发方式,人为控制采出液含水量,而使开采单位油量的成本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在步骤4中,由于特高含水后期正常开采和替套开采两种开发方式的开采特点不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经济效益大小为标准判断转换开发方式的优劣。在步骤4中,建立两种开发方式经济效益对比关系公式,并以不断上升的正常开采含水参数值为转换时机判断点,由此,进一步建立了含水与各项经济参数之间的关系公式,根据之前步骤3中采集计算的成本参数,计算出转换开发方式时的含水值。在步骤4中,建立的两种开发方式经济效益对比关系公式为:公式中涉及到了7个参数,这些参数从日常生产数据或者测试数据中获取,其中除含水率外,其它参数值长期保持稳定;Q1:采液量,吨/天;P1:吨液处理费,元/吨;Fw1:正常生产时的含水率,1;Y:油价,元/吨;P2:替套费用,元/吨;Fw2:替套开采时的含水率,1;Q2:替套采液量液量,吨/天。在步骤4中,在建立的两种开发方式经济效益对比关系公式中,其他参数为定值,而正常生产时的含水率是不断变化的上升值,以综合含水率上升到某一值,为转替套开发生产时机界限判断标准,在效益相同时,此含水值与其它参数关系公式如下:本专利技术的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收集地质开发相关资料,通过整理和计算,确定相关的油藏地质、开发生产资料、高压物性、润湿性几项关键参数。通过关井焖井试采测试,首先确定能否发生井筒水与油藏中油的置换过程,在确定有置换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多次采液和含水量测量,确定采液和采油速度,即置换速度的大小。需要确定两种开采方式的各项成本对比,就要确定正常生产时的注水、采液、油水分离费用,还要确定替套开采的提液、集输、分离费用。替套开发分离费用与正常生产的分离费用相同,需要另外确定替套开发的提液和集输成本,该过程的成本确定首先进行提液和集输过程的方式选择。替套开采成本,与常规开发方式不同处在于,常规开发方式的成本会随着含水的增高而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控含水替套开发方式,由于能够人为控制采出液含水量,而使开采单位油量的成本不变。由于特高含水后期正常开采和替套开采两种开发方式的开采特点不同,前者采液速度快含水高,后者采液速度慢含水低,各有优缺点。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经济效益大小为标准判断转换开发方式的优劣。计算经济效益的好坏,在特高含水后期近极限含水期阶段,只需要计算运行成本,由此建立了两种开发方式经济效益对比关系公式,并以变化的正产开采含水参数为转换时机点,由此,进一步建立了含水与各项经济参数之间的关系公式,根据之前步骤中采集的参数,计算出转换开发方式时的含水值。本专利技术创新性的提出一种不同的开发方式:从力的角度讲,将之前以水驱动力为主要动力,转变为以重力、毛管力和弹性力为开发主要动力;从油水运移的相对性来讲,从以水油同向运移为主,转变为以油水相向运移为主。本专利技术的开发方式在油藏封闭空间中,发挥油藏中的毛管力、重力、弹性力,这些小作用力(相对于正常开采水驱动力来讲),使井底周围的水与油藏较深部的剩余油发生相向运移的置换过程,原油到达井底后由于油水重力分异作用,使井筒中发生油上水下运移,累积到一定量后,只采井筒顶部的高含油流体,达到控制采出液含水率的目的,从而使开发运行成本大幅降低,并且可以将开采成本一直限制在油价以下的某一固定值,进而可以延长经济寿命期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延长经济寿命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含水开发方法油水流动过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例中一口井两种开发方式指标变化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和公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的一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该方法考虑油藏地质开发生产参数,通过焖井、采液、集输测试出各种需要的生产参数,并确定各种成本参数,编制出函数关系式,得出转换开发时机公式。在步骤101中,收集地质开发相关资料,通过整理和计算,收集确定相关的油藏地质、开发生产资料、高压物性、润湿性几种关键参数。流程进入到步骤102。在步骤102中,通过关井焖井试采测试,首先确定能否发生井筒水与油藏中油的置换过程,在确定有置换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多次采液和含水量测量,确定平均采液和采油速度,即置换速度的大小。流程进入到步骤103。在步骤103中,开采方式成本确定,要确定正常生产时的注水、采液、油水分离费用,还要确定替套开采的提液、集输、分离费用。替套开发分离费用与正常生产的分离费用相同,需要另外确定替套开发的提液和集输成本,该过程的成本确定首先进行提液和集输过程的方式选择。替套开采成本,与常规开发方式不同处在于,常规开发方式的成本会随着含水的增高而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控含水替套开发方式,由于能够人为控制采出液含水量,而使开采单位油量的成本保持稳定。流程进入到步骤104。在步骤104中,由于特高含水后期正常开采和替套开采两种开发方式的开采特点不同,前者采液速度快含水高,后者采液速度慢含水低,各有优缺点。企业以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包括:/n步骤1,确定地质开发参数;/n步骤2,进行关井焖井试采测试;/n步骤3,确定开采方式成本;/n步骤4,转变开发方式时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地质开发参数;
步骤2,进行关井焖井试采测试;
步骤3,确定开采方式成本;
步骤4,转变开发方式时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收集地质开发相关资料,通过整理和计算,收集确定相关的油藏地质、开发生产资料、高压物性、润湿性这几项关键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通过关井焖井试采测试,首先确定能否发生井筒水与油藏中油的置换过程,在确定有置换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多次焖井采液和含水量测量,确定平均采液和采油速度,即置换速度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在确定开采方式成本时,既要确定正常生产时的注水、采液、油水分离费用,还要确定新控含水方法,即替套开采的提液、集输、分离费用,前者之和称为吨液处理费,后者之和称为替套费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驱特高含水后期后控含水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在确定替套开采成本时,采用控含水替套开发方式,人为控制采出液含水量,而使开采单位油量的成本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驱特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远黄迎松于春磊李媛媛鲁轩张民刘丽杰陈国强唐从见李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