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的成型钢筋与定型模板组合应用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7127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成型钢筋与定型模板组合应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先对建筑物的已有设计文件及配模方案的资料进行收集,并依据所述资料,用BIM软件进行建模;将各柱成型钢筋通过机械吊运及人工辅助的方式吊运至相应施工位置并进行安装,形成多个柱钢筋模块;将各立杆竖直地安装于施工位置,将各横杆分别安装于立杆上;将各梁定型模板安装于相邻两柱钢筋模块之间,将各板定型模板安装于立杆的上方;将各次梁成型钢筋安装于第二安装空间,将各主梁钢筋安装于第一安装空间,将板钢筋网安装于板定型模板上;安装连接钢筋,从而形成钢筋模板结构;对钢筋模板结构浇筑混凝土。

BIM base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shaped reinforcement and shaped form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IM的成型钢筋与定型模板组合应用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成型钢筋与定型模板组合应用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建筑业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的问题。同时,传统建造方式也面临环境污染、作业环境差、施工效率低和施工质量难以保证等日益突出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和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当前,装配式建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建造成本高、产业工人匮乏、工期和质量不可控、竖向构件结构安全问题等。因此,急需一种可保证工程质量且成本低的基于BIM的成型钢筋与定型模板组合应用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保证工程质量且成本低的基于BIM的成型钢筋与定型模板组合应用施工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成型钢筋与定型模板组合应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预先对建筑物的已有设计文件及配模方案的资料进行收集,并依据所述资料,用BIM软件进行建模,以对所述建筑方案进行优化,从而得出优化方案;(2)依据优化后的BIM模型为成型钢筋和定型模板的加工设备提供数据支持、工程量统计、原材料采购和成品信息管理;(3)提供成型钢筋、定型模板、立杆及横杆,所述成型钢筋包括若干个柱成型钢筋、次梁成型钢筋、主梁钢筋及板钢筋网,所述定型模板包括若干个柱定型模板、梁定型模板及板定型模板;(4)将加工好的所述成型钢筋和所述定型模板运至施工现场,并按照相应要求进行分类、堆放和储存;(5)依据所述优化方案,对柱进行定位放线,将各所述柱成型钢筋通过机械吊运及人工辅助的方式吊运至相应的施工位置并进行安装,将各所述柱定型模板分别围设于所述柱成型钢筋的外周,从而形成多个柱钢筋模块;(6)依据所述优化方案,将各所述立杆竖直地安装于所述施工位置,将各所述横杆分别安装于所述立杆上;(7)依据所述优化方案,将各所述梁定型模板分别垂直地安装于相邻两所述柱钢筋模块的顶部之间,将各所述板定型模板分别呈间隔地安装于立杆的上方,并使相邻的所述梁定型模板与所述板定型模板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相邻两所述板定型模板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8)依据所述优化方案,将各所述次梁成型钢筋、所述主梁钢筋、所述板钢筋网依次对应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和所述板定型模板上;(9)依据所述优化方案,在所述柱成型钢筋、所述次梁成型钢筋及所述主梁钢筋三者之间安装连接钢筋,从而形成钢筋模板结构;(10)对所述钢筋模板结构浇筑混凝土。较佳地,在所述步骤(5)中,将所述柱成型钢筋的连接接头面积百分率控制在不大于50%的范围内。较佳地,在所述步骤(5)中,所述柱定型模板根据所述定位放线,从端部封板开始,依次向四周、由下往上的顺序进行安装。较佳地,在所述步骤(5)中,在所述柱定型模板上安装背楞及对位螺栓。较佳地,在所述步骤(5)中,在所述柱定型模板上安装斜撑。较佳地,在所述步骤(7)中,所述板定型模板安装完成后,检测板定型模板的平整度及本层标高,若板定型模板的平整度与本层标高有偏差,则通过调整立杆来校正。较佳地,在所述步骤(9)中,所述柱成型钢筋、所述次梁成型钢筋及所述主梁钢筋三者与连接钢筋的连接方式包含但不限于绑扎、焊接和机械连接。较佳地,在所述步骤(10)中,在混凝土的强度满足拆模要求时,依照先安装后拆除、后安装先拆除的原则,拆卸所述柱定型模板、所述梁定型模板及所述板定型模板。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工程质量方面,本专利技术借助BIM技术的可视化、模拟分析和碰撞检查功能,对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成型钢筋与定型模板(即柱成型钢筋、次梁成型钢筋、主梁钢筋、柱定型模板、梁定型模板、板定型模板)进行施工模拟、碰撞检查和设计优化,并将施工技术交底内容通过模型或视频的方式展示给施工人员,帮助施工人员更加准确、高效的理解交底内容;同时,建立好的BIM模型可以为成型钢筋和定型模板(即柱成型钢筋、次梁成型钢筋、主梁钢筋、柱定型模板、梁定型模板、板定型模板)的加工设备提供数据支持、工程量统计、原材料采购和成品信息管理等,可追溯性强,责任主体明确,更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柱成型钢筋、次梁成型钢筋、主梁钢筋、柱定型模板、梁定型模板及板定型模板都可通过工厂机械化生产,成型精度高、质量好,有利于提高钢筋质量和混凝土成型质量,达到免抹灰要求,铸造精品工程,有利于降低施工现场作业强度,改善工人作业环境。在工程造价方面,本专利技术与混凝土预制构件相比,柱成型钢筋及次梁成型钢筋等成型钢筋质量更轻,有利于降低施工机械成本,施工效率更高,有利于减少施工人员的投入,降低人工成本,材料价格更低,有利于降低材料成本,故本专利技术工程造价较低。在结构安全方面,由于本专利技术是基于BIM技术来施工的,节点连接安全可靠、整体性好,与竖向混凝土预制构件相比,结构更加安全可靠;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柱成型钢筋及次梁成型钢筋等成型钢筋连接牢固、质量高,更有利于保证整个建筑物的结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用本专利技术的基于BIM的成型钢筋与定型模板组合应用施工方法施工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柱成型钢筋、次梁成型钢筋及主梁钢筋三者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柱成型钢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次梁成型钢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板下部成型钢筋网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板上部成型钢筋网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背楞与对位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斜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横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立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10,本专利技术的基于BIM的成型钢筋与定型模板组合应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先对建筑物的已有设计文件及配模方案的资料进行收集,并依据所述资料,用BIM软件进行建模,通过BIM软件建模后的可视化、模拟分析和碰撞检查等功能,以对建筑方案进行优化,从而得出优化方案,确保该层的成型钢筋与定型模板在现场施工时,能够达到简单、高效、经济和环保的效果;S2,依据优化后的BIM模型可以为成型钢筋和定型模板的加工设备提供数据支持、工程量统计、原材料采购和成品信息管理等,可追溯性强,责任主体明确,更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S3,提供成型钢筋、定型模板、立杆7及横杆8,成型钢筋包括若干个柱成型钢筋1、次梁成型钢筋2、主梁钢筋3及板钢筋网9,定型模板包括若干个柱定型模板4、梁定型模板5及板定型模板6;S4,将加工好的所述成型钢筋和所述定型模板运至施工现场,并按照相应要求进行分类、堆放和储存;S5,依据优化方案,对柱进行定位放线,将各柱成型钢筋1通过机械吊运及人工辅助的方式吊运至相应的施工位置并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成型钢筋与定型模板组合应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预先对建筑物的已有设计文件及配模方案的资料进行收集,并依据所述资料,用BIM软件进行建模,以对所述建筑方案进行优化,从而得出优化方案;/n(2)依据优化后的BIM模型为成型钢筋和定型模板的加工设备提供数据支持、工程量统计、原材料采购和成品信息管理;/n(3)提供成型钢筋、定型模板、立杆及横杆,所述成型钢筋包括若干个柱成型钢筋、次梁成型钢筋、主梁钢筋及板钢筋网,所述定型模板包括若干个柱定型模板、梁定型模板及板定型模板;/n(4)将加工好的所述成型钢筋和所述定型模板运至施工现场,并按照相应要求进行分类、堆放和储存;/n(5)依据所述优化方案,对柱进行定位放线,将各所述柱成型钢筋通过机械吊运及人工辅助的方式吊运至相应的施工位置并进行安装,将各所述柱定型模板分别围设于所述柱成型钢筋的外周,从而形成多个柱钢筋模块;/n(6)依据所述优化方案,将各所述立杆竖直地安装于所述施工位置,将各所述横杆分别安装于所述立杆上;/n(7)依据所述优化方案,将各所述梁定型模板分别垂直地安装于相邻两所述柱钢筋模块的顶部之间,将各所述板定型模板分别呈间隔地安装于立杆的上方,并使相邻的所述梁定型模板与所述板定型模板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相邻两所述板定型模板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n(8)依据所述优化方案,将各所述次梁成型钢筋、所述主梁钢筋、所述板钢筋网依次对应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和所述板定型模板上;/n(9)依据所述优化方案,在所述柱成型钢筋、所述次梁成型钢筋及所述主梁钢筋三者之间安装连接钢筋,从而形成钢筋模板结构;/n(10)对所述钢筋模板结构浇筑混凝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成型钢筋与定型模板组合应用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预先对建筑物的已有设计文件及配模方案的资料进行收集,并依据所述资料,用BIM软件进行建模,以对所述建筑方案进行优化,从而得出优化方案;
(2)依据优化后的BIM模型为成型钢筋和定型模板的加工设备提供数据支持、工程量统计、原材料采购和成品信息管理;
(3)提供成型钢筋、定型模板、立杆及横杆,所述成型钢筋包括若干个柱成型钢筋、次梁成型钢筋、主梁钢筋及板钢筋网,所述定型模板包括若干个柱定型模板、梁定型模板及板定型模板;
(4)将加工好的所述成型钢筋和所述定型模板运至施工现场,并按照相应要求进行分类、堆放和储存;
(5)依据所述优化方案,对柱进行定位放线,将各所述柱成型钢筋通过机械吊运及人工辅助的方式吊运至相应的施工位置并进行安装,将各所述柱定型模板分别围设于所述柱成型钢筋的外周,从而形成多个柱钢筋模块;
(6)依据所述优化方案,将各所述立杆竖直地安装于所述施工位置,将各所述横杆分别安装于所述立杆上;
(7)依据所述优化方案,将各所述梁定型模板分别垂直地安装于相邻两所述柱钢筋模块的顶部之间,将各所述板定型模板分别呈间隔地安装于立杆的上方,并使相邻的所述梁定型模板与所述板定型模板之间形成第一安装空间,相邻两所述板定型模板之间形成第二安装空间;
(8)依据所述优化方案,将各所述次梁成型钢筋、所述主梁钢筋、所述板钢筋网依次对应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和所述板定型模板上;
(9)依据所述优化方案,在所述柱成型钢筋、所述次梁成型钢筋及所述主梁钢筋三者之间安装连接钢筋,从而形成钢筋模板结构;
(10)对所述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书东张彤炜叶雄明郑阳焱顾德常汪嫄全麦镇东刘亮张益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