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钢装配建筑及其基于BIM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7120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轻钢装配建筑及其基于BIM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轻钢装配建筑包括:多层沿竖向间隔的建筑底板,各个所述建筑底板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平行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槽;支撑于各个竖向相邻两建筑底板之间的轻钢钢架,各层的所述轻钢钢架由多个矩阵分布的预制子框架拼接而成;所述子框架为由杆件连接而成的长方体框架;各个所述预制子框架的底部滑动配合于所述安装槽中,并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于所述建筑底板;覆接于所述轻钢钢架外周面并围成所述轻钢装配建筑室内空间的预制外墙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轻钢装配建筑各部件可集中堆放,集中吊装到位,基于BIM的施工方法具有装配效率高,节省施工时间。

Light steel assembly building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based on BI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钢装配建筑及其基于BIM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轻钢装配建筑及其基于BIM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轻钢装配建筑为建筑的部分构件在工厂预制,然后运送至现场进行拼装的建造方法。然而,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存在需要分散堆放、多处吊装作业、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轻钢装配建筑,以解决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时存在需要分散堆放、多处吊装作业、施工效率低的问题。一种轻钢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钢装配建筑包括:多层沿竖向间隔的建筑底板,各个所述建筑底板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平行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槽;支撑于各个竖向相邻两建筑底板之间的轻钢钢架,各层的所述轻钢钢架由多个矩阵分布的预制子框架拼接而成;所述子框架为由杆件连接而成的长方体框架;各个所述预制子框架的底部滑动配合于所述安装槽中,并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于所述建筑底板;覆接于所述轻钢钢架外周面并围成所述轻钢装配建筑室内空间的预制外墙体。进一步的方案为:至少部分用于分隔所述轻钢装配建筑室内空间的内墙板60覆接于所述钢结构框架的周面。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外墙体由多片外墙板拼接而成,并且各个所述外墙板的内侧覆接于所述钢结构框架的外侧面。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外墙板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覆接于所述轻钢钢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角钢和预埋于所述外墙板中的连接板;所述连接角钢一边贴合并连接于所述轻钢钢架的外侧,另一边沿水平方向延伸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外墙板包括两侧的面板和中间的发泡板。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子框架包括相对的上平面框架、下平面框架,以及支撑连接于所述上平面框架和所述下平面框架之间的支撑竖杆。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上平面框架由多个工字钢梁连接而成。进一步的方案为:相邻的所述子框架的相对的支撑竖杆之间夹持弹性垫块,并通过连接螺杆连接。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紧固件为包括预埋于建筑底板上的锚固螺钉和螺纹连接所述锚固螺钉并将所述子框架压合紧固于所述建筑底板上的螺母。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施工方法包括:基于BIM建立所述建筑底板、各个所述子框架、所述外墙体的三维模型;在三维虚拟空间根据设定的装配顺序装配所述建筑底板、各个所述子框架、所述外墙体,找出该虚拟装配过程中出现的干涉、碰撞问题;通过调整虚拟装配中出现问题的构件的结构和/或调整装配顺序后,再次进行虚拟装配;在虚拟装配正常完成后,记录虚拟装配过程,进行现场实际装配施工,完成所述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轻钢装配建筑各部件可集中堆放,集中吊装到位,基于BIM的施工方法具有装配效率高,节省施工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轻钢装配建筑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制子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预制子框架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建筑底板上的连接示意图。图标:100-轻钢装配建筑、10-建筑底板、C1-安装槽、20-轻钢钢架、20a-预制子框架、40-外墙体、M0-紧固件、M1-锚固螺钉、M2-螺母、40a-预制外墙板、60-第一连接结构、61-连接角钢、62-连接板、41-面板、42-发泡板、21-上平面框架、22-下平面框架、23-支撑竖杆、50-弹性垫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实施例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轻钢装配建筑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请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中的轻钢装配建筑100包括:多层沿竖向间隔的建筑底板10,各个建筑底板10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平行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槽C1;支撑于各个竖向相邻两建筑底板10之间的轻钢钢架20,各层的轻钢钢架20由多个矩阵分布的预制子框架20a拼接而成;参见图3,预制子框架20a为由杆件连接而成的长方体框架;各个预制子框架20a的底部滑动配合于安装槽C1中,并通过紧固件M0紧固连接于建筑底板10;以及覆接于轻钢钢架20外周面并围成轻钢装配建筑100室内空间的预制外墙体40。前述第一方向可以是沿着轻钢装配建筑100在地面上投影的较长方向,例如对于整体为长方形占地的建筑,第一方向可选为建筑的长向。这样,可以使得两侧距离较远的各个预制子框架20a均可在一侧吊装,然后通过沿安装槽C1滑动的方式滑动到另一侧的安装位置,具有安装效率高,不需要在两侧堆料,在两侧吊装的优点。前述安装槽C1可以是直接从建筑底板10向下凹设的槽,也可以在建筑底板10的上表面连接带有安装槽C1的条形板(未示出)。安装槽C1的形状理所当然可选择适配预制子框架20a的底面形状,以便于预制子框架20a滑动和最后的紧固定位为宗旨。例如安装槽C1可设置成U形槽,参见图3,对应的预制子框架20a的底部下端的一组平行杆件相对另一组错开相对靠下,这样在装配时,较靠下的一组平行杆件对应滑动配合在两个相邻的安装槽C1中,从而实现方便的沿安装槽C1滑动。紧固件M0可设置成多种形式,例如,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紧固件M0为包括预埋于建筑底板10上的锚固螺钉M1和螺纹连接锚固螺钉M1并将预制子框架20a压合紧固于建筑底板10上的螺母M2。紧固件的M0的数量和布置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本实施例中的轻钢装配建筑100的构筑方式为,在工厂预制各个构成部分:预制底板10、预制子框架20a、预制外墙体40,然后将这些构成部分转运至现场进行拼装。拼装方法为:先设置最下层的建筑底板10,然后吊装预制子框架20a嵌入在相邻的两个安装槽C1上,沿安装槽C1的延伸方向推动预制子框架20a至其安装位置后通过紧固件M0紧固连接在建筑底板10上。第一层的预制子框架20a全部安装完成后构成该层的轻钢钢架20;然后吊装上一层的建筑底板10支撑连接在刚安装完成的轻钢钢架20的上端面;如此反复直至完成所有楼层的轻钢钢架20和建筑底板10的拼装;最后再在各层轻钢钢架20的外周面覆接预制外墙体40,实现对建筑的封闭,完成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本实施例中的轻钢装配建筑100的各个构成部分转运到现场后,构成钢结构框架20的各个预制子框架20a可堆放于建筑在第一方向的同一侧,然后通过沿安装槽C1滑动所要安装固定的位置,并进行紧固。相比之下,现有技术安装在不同侧的部件需要分别堆放在不同侧,并通过不同的吊装机械吊装或反复移动吊装机械才吊装操作,需要消耗现场较长时间的施工时间。因此,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钢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n所述轻钢装配建筑包括:/n多层沿竖向间隔的建筑底板,各个所述建筑底板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平行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槽;/n支撑于各个竖向相邻两建筑底板之间的轻钢钢架,各层的所述轻钢钢架由多个矩阵分布的预制子框架拼接而成;所述子框架为由杆件连接而成的长方体框架;各个所述预制子框架的底部滑动配合于所述安装槽中,并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于所述建筑底板;/n覆接于所述轻钢钢架外周面并围成所述轻钢装配建筑室内空间的预制外墙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钢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轻钢装配建筑包括:
多层沿竖向间隔的建筑底板,各个所述建筑底板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平行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槽;
支撑于各个竖向相邻两建筑底板之间的轻钢钢架,各层的所述轻钢钢架由多个矩阵分布的预制子框架拼接而成;所述子框架为由杆件连接而成的长方体框架;各个所述预制子框架的底部滑动配合于所述安装槽中,并通过紧固件紧固连接于所述建筑底板;
覆接于所述轻钢钢架外周面并围成所述轻钢装配建筑室内空间的预制外墙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钢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
至少部分用于分隔所述轻钢装配建筑室内空间的内墙板60覆接于所述钢结构框架的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钢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墙体由多片外墙板拼接而成,并且各个所述外墙板的内侧覆接于所述钢结构框架的外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钢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墙板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覆接于所述轻钢钢架;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角钢和预埋于所述外墙板中的连接板;
所述连接角钢一边贴合并连接于所述轻钢钢架的外侧,另一边沿水平方向延伸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钢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墙板包括两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明红郑汉华张俊春张乔波王树强杨友奇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齐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