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型复合絮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7073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型复合絮片及其制备方法,由调温纤维和氧化锌纳米纤维混合而成,所述调温纤维与氧化锌纳米纤维的混合比20‑50%:50‑80%,经过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制备、纤维网的制备、热粘合工艺和后处理工艺的步骤,完成环保型复合絮片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调温纤维和氧化锌纳米纤维进行混合,制备得到复合絮片,兼具了调温纤维和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功效,制备得到的絮片具有抑菌、高弹性、膨松性佳、远红外功效佳的功能,同时调温纤维能够有效的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控制温度在28‑35℃之间。

An antibacterial composite floc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型复合絮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絮片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型复合絮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絮片是目前国际国内广泛采用的填充材料,是一种絮类片状、松散的填充料,尤其是在纺织领域已普遍使用,并走进了千家万户。与传统的喷胶棉絮片相比,无胶棉絮片减少了制造过程中粘合剂(尤其是醛类粘合剂)的使用,增加了蓬松度,改善了保暖性差的毛病。作为无纺布类中一种,无胶棉絮片是棉被、服装、毛绒玩具垫充、保暖、吸音、过滤材料的高级用料,具有透气性好、保暖性佳、轻质、回弹力强、耐老化、耐水洗、不霉变等特点。现有的絮片作为冬装填充物,仅能起到隔热保暖效果,而无法对温进行调节,更不要说对温度和湿度同步进行智能调节,同时不具有抑菌防螨、阻燃的功效,同时亲肤性较差。普通絮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生活居家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蓬松效果佳、远红外、蓄热保暖、抗菌抑菌效果佳,且能够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智能调节的抗菌型复合絮片及其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型复合絮片,由调温纤维和氧化锌纳米纤维混合而成,所述调温纤维与氧化锌纳米纤维的混合比20-50%:50-80%。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型复合絮片的制备方法,经过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制备、纤维网的制备、热粘合工艺和后处理工艺的步骤,完成环保型复合絮片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制备:将基体依次在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中超声脱脂10-30分钟,将PVA、醋酸锌和冰醋酸混合,在40-60℃条件下搅拌2-3小时,制得纺丝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将纺丝溶液收集在基体上,在氧气气氛下对收集的纤维进行煅烧,完成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制备;(2)纤维网的制备:将调温纤维与氧化锌纳米纤维按照混合比进行称量、开松、给湿,并将这两种原料混合均匀,然后进行罗拉梳理、交叉铺网,最后送入针刺机中进行针刺加固,完成纤维网的制备;(3)热粘合工艺:将纤维网送入热风烘房中进行热风粘结加固;(4)后处理工艺:切片、紫外线杀菌、质检、打卷和包装,完成絮片的制备。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PVA、醋酸锌和冰醋酸的质量比为1:2.4-2.6:4.7-4.9。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静电纺丝电压16-18KV,注射器与基体之间的距离为12-16cm。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基体为硅片,所述煅烧以3-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煅烧温度620-700℃,煅烧时间1.2-1.4小时。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针刺加固中针刺的直径为0.6-0.7mm,针刺密度为22-30针/cm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热风的温度为120-140℃,所述粘结加固时间为4-8min。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调温纤维和氧化锌纳米纤维进行混合,制备得到复合絮片,兼具了调温纤维和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功效,制备得到的絮片具有抑菌、高弹性、膨松性佳、远红外功效佳的功能,同时调温纤维能够有效的对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控制温度在28-35℃之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流程图。实施例1一种抗菌型复合絮片,由调温纤维和氧化锌纳米纤维混合而成,调温纤维与氧化锌纳米纤维的混合比20%:80%。一种抗菌型复合絮片的制备方法,经过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制备、纤维网的制备、热粘合工艺和后处理工艺的步骤,完成环保型复合絮片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制备:将基体依次在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中超声脱脂10分钟,将PVA、醋酸锌和冰醋酸混合,在40℃条件下搅拌2小时,制得纺丝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将纺丝溶液收集在基体上,在氧气气氛下对收集的纤维进行煅烧,完成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制备;PVA、醋酸锌和冰醋酸的质量比为1:2.4:4.7;静电纺丝电压16KV,注射器与基体之间的距离为12cm;基体为硅片,煅烧以3℃/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煅烧温度620℃,煅烧时间1.2小时。(2)纤维网的制备:将调温纤维与氧化锌纳米纤维按照混合比进行称量、开松、给湿,并将这两种原料混合均匀,然后进行罗拉梳理、交叉铺网,最后送入针刺机中进行针刺加固,完成纤维网的制备;针刺加固中针刺的直径为0.6mm,针刺密度为22针/cm2。(3)热粘合工艺:将纤维网送入热风烘房中进行热风粘结加固;热风的温度为120℃,粘结加固时间为4min。(4)后处理工艺:切片、紫外线杀菌、质检、打卷和包装,完成絮片的制备。实施例2一种抗菌型复合絮片,由调温纤维和氧化锌纳米纤维混合而成,调温纤维与氧化锌纳米纤维的混合比50%:50%。一种抗菌型复合絮片的制备方法,经过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制备、纤维网的制备、热粘合工艺和后处理工艺的步骤,完成环保型复合絮片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制备:将基体依次在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中超声脱脂30分钟,将PVA、醋酸锌和冰醋酸混合,在60℃条件下搅拌3小时,制得纺丝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将纺丝溶液收集在基体上,在氧气气氛下对收集的纤维进行煅烧,完成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制备;PVA、醋酸锌和冰醋酸的质量比为1:2.6:4.9;静电纺丝电压18KV,注射器与基体之间的距离为16cm;基体为硅片,煅烧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煅烧温度700℃,煅烧时间1.4小时。(2)纤维网的制备:将调温纤维与氧化锌纳米纤维按照混合比进行称量、开松、给湿,并将这两种原料混合均匀,然后进行罗拉梳理、交叉铺网,最后送入针刺机中进行针刺加固,完成纤维网的制备;针刺加固中针刺的直径为0.7mm,针刺密度为30针/cm2。(3)热粘合工艺:将纤维网送入热风烘房中进行热风粘结加固;热风的温度为140℃,粘结加固时间为8min。(4)后处理工艺:切片、紫外线杀菌、质检、打卷和包装,完成絮片的制备。实施例3一种抗菌型复合絮片,由调温纤维和氧化锌纳米纤维混合而成,调温纤维与氧化锌纳米纤维的混合比45%:55%。一种抗菌型复合絮片的制备方法,经过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制备、纤维网的制备、热粘合工艺和后处理工艺的步骤,完成环保型复合絮片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制备:将基体依次在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中超声脱脂20分钟,将PVA、醋酸锌和冰醋酸混合,在50℃条件下搅拌2.5小时,制得纺丝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将纺丝溶液收集在基体上,在氧气气氛下对收集的纤维进行煅烧,完成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型复合絮片,其特征在于:由调温纤维和氧化锌纳米纤维混合而成,所述调温纤维与氧化锌纳米纤维的混合比20-50%:50-8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型复合絮片,其特征在于:由调温纤维和氧化锌纳米纤维混合而成,所述调温纤维与氧化锌纳米纤维的混合比20-50%:50-80%。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型复合絮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制备、纤维网的制备、热粘合工艺和后处理工艺的步骤,完成环保型复合絮片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制备:将基体依次在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中超声脱脂10-30分钟,将PVA、醋酸锌和冰醋酸混合,在40-60℃条件下搅拌2-3小时,制得纺丝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将纺丝溶液收集在基体上,在氧气气氛下对收集的纤维进行煅烧,完成氧化锌纳米纤维的制备;
(2)纤维网的制备:将调温纤维与氧化锌纳米纤维按照混合比进行称量、开松、给湿,并将这两种原料混合均匀,然后进行罗拉梳理、交叉铺网,最后送入针刺机中进行针刺加固,完成纤维网的制备;
(3)热粘合工艺:将纤维网送入热风烘房中进行热风粘结加固;
(4)后处理工艺:切片、紫外线杀菌、质检、打卷和包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桐
申请(专利权)人:海门市同泰工艺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