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饲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517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鼻饲胃管,属于胃管领域,鼻饲胃管包括营养管、用于防止胃液反流的抗反流管以及用于清除咽喉处口水的吸痰管,所述抗反流管固定在所述营养管的一侧壁上,所述吸痰管固定在所述营养管的另一侧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鼻饲胃管通过合理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堵住喷门,有效解决患儿强酸性的胃内容物反流的问题,降低患儿吸入性肺炎风险。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鼻饲胃管还能够解决患儿咽喉及口腔内反流液滞留的问题,吸痰方便易操作,降低治疗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饲胃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胃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鼻饲胃管。
技术介绍
鼻饲即鼻饲法就是在特殊医疗环境下需要人工把胃管经鼻腔置入食道中,帮助不能自主吞咽的患者提供营养液,其中采用的胃管通常是专用鼻饲胃管。现代医疗中,鼻饲胃管被广泛应用于解决临床婴幼儿吞咽困难问题,尤其针对具有小下颌畸形、重度喉软骨发育不良以及功能性吞咽障碍等病患的婴幼儿,同时也常常应用于解决患儿食道狭窄、食管气管瘘、食管瘘等食道缺陷问题,保证患者正常的营养液供给。在现有技术中,鼻饲胃管仅仅具备单个内腔管,通过内腔管可以将营养液导入胃中,仅仅能够解决患儿的喂食问题。由于患儿的胃本身会不断分泌胃液,而且需要鼻饲的患儿通常会并发胃食管反流等症状,在鼻饲的过程中,患儿强酸性的胃内容物反复多次反流至患儿食管甚至口腔内,容易引起患儿呕吐及咳嗽等症状,同时强酸性的胃内容物对患儿食管及口腔也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同时,患儿也常常易出现吞咽困难的问题,吞咽困难会造成患儿的咽喉内长期滞留大量液体,常常会引起反复的吸入性肺炎且难以好转,不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而且有时甚至会导致重症肺炎而危及生命。目前,解决鼻饲胃管反流问题的主要方式是置入空肠营养管,然而置入空肠营养管的过程相当麻烦,往往需要患儿在全身麻醉介入下执行置入,患儿既要接受全麻以及昂贵的费用,同时也不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另外,空肠营养管并不具备吸痰功能,往往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人工吸痰操作,吸痰操作易引起呕吐反射及呛咳等症状,并增加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鼻饲胃管,通过合理结构设计能够有效堵住喷门,有效解决患儿强酸性的胃内容物反流的问题,降低患儿吸入性肺炎风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鼻饲胃管还能够解决患儿咽喉及口腔内反流液滞留的问题,吸痰方便易操作,降低治疗难度。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鼻饲胃管,包括营养管及用于防止胃液反流的抗反流管,所述抗反流管固定在所述营养管的一侧壁上。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抗反流管包括可变球囊、球囊管、以及管接头,所述球囊管固定在所述营养管的一侧壁上,所述球囊管的一端与所述可变球囊固定连接,且所述球囊管的管腔与所述可变球囊的内腔相导通,所述球囊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管接头固定连接,且所述球囊管的管腔与所述管接头的内腔相导通。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营养管穿过所述可变球囊的中部,所述可变球囊的内腔由所述营养管的外壁、所述可变球囊的内壁围成。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管接头包括缓冲腔、以及注射塞,所述缓冲腔的一端为锥形腔,所述球囊管的另一端端部与所述锥形腔的末端相连通,所述注射塞固定于所述缓冲腔的另一端内壁上。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用于清除咽喉处口水的吸痰管,所述吸痰管固定在所述营养管的另一侧壁上。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吸痰管包括吸痰头、吸痰管、以及连接腔,所述吸痰头位于所述吸痰管的一端,所述吸痰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腔的一端相连,所述吸痰管固定在所述营养管的另一侧壁上。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吸痰头配置为由所述吸痰管末端的管壁上开设的至少一个的第一类吸孔构成的吸痰结构。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吸痰头包括吸痰腔体、至少一个的第二类吸孔,所述吸痰腔体固定在所述营养管的侧壁上,所述吸痰腔体与所述吸痰管末端相连通,至少一个的所述第二类吸孔均位于所述吸痰腔体上。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吸痰管还包括吸痰封头,所述吸痰封头的第二插接部与所述连接腔另一端端部插接配合,所述第二插接部的外径与所述连接腔另一端端部的开口内径相适配,所述连接腔与负压吸引装置相连。本专利技术优选地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营养管的末端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流食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鼻饲胃管通过设置用于防止胃液反流的抗反流管,抗反流管在充气或充液后会堵住食道和胃的接口(即:喷门),从而有效阻止了患儿强酸性的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甚至口腔,降低患儿呕吐反射及吸入性肺炎风险,同时也有效避免强酸性的胃内容物对食道及口腔的侵蚀。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鼻饲胃管还设置了用于清除咽喉处口水的吸痰管,吸痰管的一端置于患儿的咽喉处,通过负压吸引装置能够将口水吸出,能够解决患儿咽喉及口腔内口水或反流液滞留的问题,吸痰方便易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鼻饲胃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鼻饲胃管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营养管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营养管的局部剖视图。图中:1、营养管;2、抗反流管;21、可变球囊;22、球囊管;23、管接头;231、缓冲腔;232、注射塞;000、锥形腔;3、吸痰管;31、吸痰头;32、吸痰管;33、连接腔;222、第一类吸孔;311、吸痰腔体;555、第二类吸孔;34、吸痰封头;444、第二插接部;11、流食孔;12、管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鼻饲胃管,包括营养管1及用于防止胃液反流的抗反流管2,抗反流管2固定在营养管1的一侧壁上。具体使用时,营养管1可通过注入营养液解决患儿食物问题。抗反流管2的一部分随营养管1伸入至患儿胃中,通过充气或者充液使得抗反流管2的末端膨胀,轻轻上拉鼻饲胃管,使得抗反流管2膨胀的末端正好堵住食道和胃的接口(即:喷门),从而有效阻止了患儿强酸性的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甚至口腔,降低患儿呕吐反射及吸入性肺炎风险,同时也有效避免强酸性的胃内容物对食道甚至口腔的侵蚀。如图2及图3所示,为了便于抗反流管2末端的卡位及气体或者液体的注入,进一步地,抗反流管2包括可变球囊21、球囊管22以及管接头23,球囊管22固定在营养管1的一侧壁上,球囊管22的一端与可变球囊21固定连接,且球囊管22的管腔与可变球囊21的内腔相导通,球囊管22的另一端与管接头23固定连接,且球囊管22的管腔与管接头23的内腔相导通,管接头23通常与注射器或者其他充气、充液设备相连。可变球囊21在抗反流管2未通入气体或者液体时,处于未膨胀状态,通常外观与球囊管22末端一致,也即在鼻饲胃管插入患儿胃中时,可变球囊21均处于未膨胀状态,从而方便了鼻饲胃管的从鼻腔插入至胃中。当鼻饲胃管的插入至患儿胃中后,通过注射器或者其他充气、充液设备向抗反流管2内冲入气体或者液体,气体或者液体通过球囊管22传递至可变球囊21,可变球囊21内部压强逐步增大有膨胀,使得可变球囊21处于膨胀状态,也即可变球囊21成为球状体的状态,此时轻轻将抗反流管2往外牵拉并固定于患儿鼻子上,可变球囊21会轻轻顶住喷门,从而有效阻止了患儿强酸性的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甚至口腔。可变球囊21可以单独成为一个腔体(说明书附图中未示出),单独腔体的可变球囊21可以环绕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鼻饲胃管,其特征在于:/n包括营养管(1)及用于防止胃液反流的抗反流管(2);/n所述抗反流管(2)固定在所述营养管(1)的一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饲胃管,其特征在于:
包括营养管(1)及用于防止胃液反流的抗反流管(2);
所述抗反流管(2)固定在所述营养管(1)的一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饲胃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抗反流管(2)包括可变球囊(21)、球囊管(22)、以及管接头(23);
所述球囊管(22)固定在所述营养管(1)的一侧壁上;
所述球囊管(22)的一端与所述可变球囊(21)固定连接,且所述球囊管(22)的管腔与所述可变球囊(21)的内腔相导通,所述球囊管(22)的另一端与所述管接头(23)固定连接,且所述球囊管(22)的管腔与所述管接头(23)的内腔相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饲胃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营养管(1)穿过所述可变球囊(21)的中部;
所述可变球囊(21)的内腔由所述营养管(1)的外壁、所述可变球囊(21)的内壁围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鼻饲胃管,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接头(23)包括缓冲腔(231)、以及注射塞(232);
所述缓冲腔(231)的一端为锥形腔(000),所述球囊管(22)的另一端端部与所述锥形腔(000)的末端相连通,所述注射塞(232)固定于所述缓冲腔(231)的另一端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饲胃管,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清除咽喉处口水的吸痰管(3);
所述吸痰管(3)固定在所述营养管(1)的另一侧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露肖尚杰龚舒陈嘉颖陈水燕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