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桂云专利>正文

一种流水养鱼式推水增氧系统及其养殖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64244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水养鱼式推水增氧系统,包括流水槽、推水单元和增氧单元;所述流水槽悬浮设置在养殖水域内;所述推水单元沿流水槽的长度方向对应设置在水流路径上;所述增氧单元设置在流水槽内;通过流水槽的拼接式结构实现了养殖规模的灵活调整,通过隔板实现了不同养殖对象的单元化管理;悬浮式的流水槽设计保证了水循环的及时充分;增氧单元具体包括第一增氧装置和第二增氧装置;通过优化分布的第一增氧装置,显著提升了增氧效率;通过在隔板内嵌设的第二增氧装置,显著提高了增氧单元的工作稳定性和水域环境适应能力。

A kind of water and oxygen system and its culture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水养鱼式推水增氧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水养鱼式推水增氧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水产养殖因为生物密度高,所以需要较强的换水和供氧能力来支持。目前常规的养殖场所还是通过隔离网将池塘等水域围成的,单纯通过机械泵来换水很难满足高密度养殖的需求,会对产量造成限制。所以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水循环及时、增氧效果优异的流水养鱼式推水增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循环及时、增氧效果优异的流水养鱼式推水增氧系统。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流水养鱼式推水增氧系统,包括流水槽、推水单元和增氧单元;所述流水槽悬浮设置在养殖水域内;所述推水单元沿流水槽的长度方向对应设置在水流路径上;所述增氧单元设置在流水槽内;所述流水槽包括底板、侧板和隔板;所述侧板成对夹持设置在底板两侧;所述侧板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设置在第一安装部下方;所述第一安装部面向底板的一侧与第二安装部面向底板的一侧齐平;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厚度大于第二安装部,二者在侧板背向底板的一侧构成阶梯状结构;所述底板面向侧板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孔位;若干所述第一孔位沿流水槽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安装部沿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孔位;所述第二孔位与第一孔位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孔位、第二孔位内配合嵌设有定位螺柱;所述定位螺柱包括柱体和限位头;所述柱体与第一孔位、第二孔位对应配合;所述柱体的长度大于第一孔位、第二孔位的深度之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与限位头之间夹持设置有浮力块;所述浮力块上设置有第三孔位;所述第三孔位与柱体嵌套配合;所述浮力块顶部与第一安装部底部贴合。进一步地,若干所述侧板沿流水槽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安装部在靠近相邻侧板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侧板背向底板的一侧上;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相互对接构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嵌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嵌设有第一销钉;所述第一销钉延伸嵌入第一安装部内。进一步地,若干所述隔板沿流水槽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将槽内空间分隔为若干养殖单元;所述隔板包括框件和滤网件;所述滤网件嵌设在框件内,与流水槽中的水流路径位置对应;所述框件底部设置有嵌槽;所述底板上方连接设置有卡条;所述卡条的长度方向与流水槽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嵌槽与卡条对应配合。进一步地,框件底部设置有第一流通孔;所述卡条上设置有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一流通孔与第二流通孔位置配合,将对应框件两侧的养殖单元相互连通;所述框件上沿厚度方向嵌设有第二销钉;所述滤网件上边沿处设置有第四孔位;若干所述第四孔位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销钉的嵌入路径与第四孔位的升降路径相交;所述滤网件底部的升降路径穿过框件下端,嵌设进第二流通孔内;切换不同高度的第四孔位与第二销钉配合,控制与第二流通孔流通区域大小。进一步地,所述增氧单元包括第一增氧装置;所述第一增氧装置包括第一曝气管、第一供气管和气泵;所述第一供气管的进气端与气泵的出气端连通对接;所述第一供气管的出气端与第一曝气管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一曝气管贴合设置在侧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曝气管对应增氧区域位于流水槽内水流路径的中下游位置;所述第一曝气管的分布密度随沿水流方向逐渐增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曝气管包括内管、套管和配重盘;所述套管间隔套设在内管外侧;所述配重盘成对夹持设置在内管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供气管的输出端穿过套管,与内管连通;所述内管表面设置有曝气孔;所述套管上设置有约束窗;转动所述约束窗,调整第一曝气管的曝气方向。进一步地,所述增氧单元还包括第二增氧装置;所述第二增氧装置包括供压器、第二供气管和第二曝气管;所述第二供气管的进气端与供压器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供气管的出气端与第二曝气管的进气端连通;所述隔板的与水流方向垂直的侧面上设置有储存槽;所述第二曝气管竖直放置在存储槽内;所述第二曝气管底部设置有滑轮,与底板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曝气管顶部两侧设置有滑块;所述存储槽内壁上沿高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对应滑动配合;所述存储槽开口处设置有限位翻盖;所述第二曝气管下端与存储槽底部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打开限位翻盖,第二曝气管的上端向下滑动且其下端朝远离存储槽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曝气管的曝气开口朝向流水槽中心位置。进一步地,所述供压器包括气腔室和活塞件;所述气腔室沿长度方向的其中一端与第二供气管连通;所述气腔室与第二供气管连通的一端上还设置有单向气阀;所述活塞件在气腔室内往复移动,将单向气阀外的空气吸进气腔室,再将气腔室内空气排至第二供气管内。进一步地,流水养鱼式推水增氧系统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照养殖规模将底板和侧板拼装好,围成合适的槽体大小;同时在槽体安装好增氧单元;再按照需要隔开的种类数量,在底板上安装隔板,令不同的水产种类分布在不同的养殖单元内;步骤二,初始状态下,滤网件下端穿过嵌槽,将第二流通孔封闭;开启流水槽上游处的推水装置,将养殖水域的水流不停输送进流水槽内;同时,第一增氧装置工作,在推水路径上对水流进行氧气补充;步骤三,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各养殖单元内积累了一定的沉淀物,将滤网件上移,打开第二流通孔,水流携带沉淀物穿过若干组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最后汇聚到流水槽尾部;步骤四,当第一增氧装置因故障等原因停止工作时,打开存储槽,第二曝气管下端在弹性元件的推动下朝远离存储槽的方向滑动展开,最终第二曝气管到达水平位置;启动供压器,利用第二曝气管替代第一曝气管的作用,为槽内持续补充氧气,防止鱼类窒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流水养鱼式推水增氧系统,包括流水槽、推水单元和增氧单元;所述流水槽悬浮设置在养殖水域内;所述推水单元沿流水槽的长度方向对应设置在水流路径上;所述增氧单元设置在流水槽内;通过流水槽的拼接式结构实现了养殖规模的灵活调整,通过隔板实现了不同养殖对象的单元化管理;悬浮式的流水槽设计保证了水循环的及时充分;增氧单元具体包括第一增氧装置和第二增氧装置;通过优化分布的第一增氧装置,显著提升了增氧效率;通过在隔板内嵌设的第二增氧装置,显著提高了增氧单元的工作稳定性和水域环境适应能力。附图说明附图1为流水槽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推水增氧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侧板间相连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浮力块安装示意图;附图5为隔板结构细节图;附图6为滤网件定位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第一增氧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供压器结构示意图;附图9为第二增氧装置运行示意图;附图10为第二曝气管与存储槽配合示意图;附图11为第二曝气管结构细节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一种流水养鱼式推水增氧系统,如附图2所示,包括流水槽1、推水单元2和增氧单元3;所述流水槽1悬浮设置在养殖水域内,不同于传统的位置固定的圈设方式,这种悬浮式的流水槽1可以借助周围水域提高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水养鱼式推水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流水槽(1)、推水单元(2)和增氧单元(3);所述流水槽(1)悬浮设置在养殖水域内;所述推水单元(2)沿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对应设置在水流路径上;所述增氧单元(3)设置在流水槽(1)内;/n所述流水槽(1)包括底板(11)、侧板(12)和隔板(13);所述侧板(12)成对夹持设置在底板(11)两侧;所述侧板(12)包括第一安装部(121)和第二安装部(122);所述第二安装部(122)连接设置在第一安装部(121)下方;所述第一安装部(121)面向底板(11)的一侧与第二安装部(122)面向底板(11)的一侧齐平;所述第一安装部(121)的厚度大于第二安装部(122),二者在侧板(12)背向底板(11)的一侧构成阶梯状结构;所述底板(11)面向侧板(12)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孔位;若干所述第一孔位沿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安装部(122)沿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孔位(102);所述第二孔位(102)与第一孔位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孔位、第二孔位(102)内配合嵌设有定位螺柱(123);/n所述定位螺柱(123)包括柱体(103)和限位头(104);所述柱体(103)与第一孔位、第二孔位(102)对应配合;所述柱体(103)的长度大于第一孔位、第二孔位(102)的深度之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22)与限位头(104)之间夹持设置有浮力块(14);所述浮力块(14)上设置有第三孔位(105);所述第三孔位(105)与柱体(103)嵌套配合;所述浮力块(14)顶部与第一安装部(122)底部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水养鱼式推水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流水槽(1)、推水单元(2)和增氧单元(3);所述流水槽(1)悬浮设置在养殖水域内;所述推水单元(2)沿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对应设置在水流路径上;所述增氧单元(3)设置在流水槽(1)内;
所述流水槽(1)包括底板(11)、侧板(12)和隔板(13);所述侧板(12)成对夹持设置在底板(11)两侧;所述侧板(12)包括第一安装部(121)和第二安装部(122);所述第二安装部(122)连接设置在第一安装部(121)下方;所述第一安装部(121)面向底板(11)的一侧与第二安装部(122)面向底板(11)的一侧齐平;所述第一安装部(121)的厚度大于第二安装部(122),二者在侧板(12)背向底板(11)的一侧构成阶梯状结构;所述底板(11)面向侧板(12)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孔位;若干所述第一孔位沿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安装部(122)沿厚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孔位(102);所述第二孔位(102)与第一孔位位置对应;所述第一孔位、第二孔位(102)内配合嵌设有定位螺柱(123);
所述定位螺柱(123)包括柱体(103)和限位头(104);所述柱体(103)与第一孔位、第二孔位(102)对应配合;所述柱体(103)的长度大于第一孔位、第二孔位(102)的深度之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22)与限位头(104)之间夹持设置有浮力块(14);所述浮力块(14)上设置有第三孔位(105);所述第三孔位(105)与柱体(103)嵌套配合;所述浮力块(14)顶部与第一安装部(122)底部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水养鱼式推水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侧板(12)沿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安装部(121)在靠近相邻侧板(12)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凹槽(106);所述第一凹槽(106)位于侧板(12)背向底板(11)的一侧上;相邻的所述第一凹槽(106)相互对接构成第二凹槽(107);所述第二凹槽(107)内嵌设有定位板(108);所述定位板(108)上嵌设有第一销钉(109);所述第一销钉(109)延伸嵌入第一安装部(12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水养鱼式推水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隔板(13)沿流水槽(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将槽内空间分隔为若干养殖单元(15);所述隔板(13)包括框件(131)和滤网件(132);所述滤网件(132)嵌设在框件(131)内,与流水槽(1)中的水流路径位置对应;所述框件(131)底部设置有嵌槽(133);所述底板(11)上方连接设置有卡条(134);所述卡条(134)的长度方向与流水槽(1)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嵌槽(133)与卡条(134)对应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水养鱼式推水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框件(131)底部设置有第一流通孔(135);所述卡条(134)上设置有第二流通孔(136);所述第一流通孔(135)与第二流通孔(136)位置配合,将对应框件(131)两侧的养殖单元(15)相互连通;所述框件(131)上沿厚度方向嵌设有第二销钉(137);所述滤网件(132)上边沿处设置有第四孔位(138);若干所述第四孔位(138)沿高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二销钉(137)的嵌入路径与第四孔位(138)的升降路径相交;所述滤网件(132)底部的升降路径穿过框件(131)下端,嵌设进第二流通孔(136)内;切换不同高度的第四孔位(138)与第二销钉(137)配合,控制与第二流通孔(136)流通区域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水养鱼式推水增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氧单元(3)包括第一增氧装置(31);所述第一增氧装置(31)包括第一曝气管(32)、第一供气管(33)和气泵(34);所述第一供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云
申请(专利权)人:张桂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