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接式智能控制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366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接式智能控制电源,包括驱动模块,与该驱动模块相匹配的控制模块,以及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控制信号输入结构;所述驱动模块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每个驱动模块上均设置有一个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插接式智能控制电源,极大的提高了驱动电源的功能性,提高了驱动电源使用的灵活性,还很好的提升了驱动电源的智能性,降低了驱动电源的控制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接式智能控制电源
本技术属于控制电源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插接式智能控制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LED灯以其优异的特性而被越来越多的家庭所接受。故而,随着LED灯的普及,人们对驱动电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如今的驱动电源的功能较为单一,且其智能性不足,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插接式智能控制电源,极大的提高了驱动电源的功能性,提高了驱动电源使用的灵活性,还很好的提升了驱动电源的智能性,降低了驱动电源的控制难度。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插接式智能控制电源,包括驱动模块,与该驱动模块相匹配的控制模块,以及与控制模块相连接的控制信号输入结构;所述驱动模块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每个驱动模块上均设置有一个控制模块。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模块由驱动上盖,与驱动上盖相匹配的驱动下盖,以及设置在驱动上盖与驱动下盖之间的驱动电路板组成;所述驱动上盖的前端端部设置有一个驱动模块顶部固定孔,在该驱动上盖的任意一侧设置有驱动模块侧端固定孔,且在驱动上盖的后端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个卡口。作为优选,所述驱动电路板的前端设置有一个电源输入插口,驱动电路板的后端设置有一个控制模块插口,驱动电路板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LED灯接口;所述电源输入插口、控制模块插口以及LED灯接口均贯穿驱动上盖和驱动下盖。再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由控制上盖,与控制上盖相匹配的控制下盖,以及设置在控制上盖与控制下盖之间的控制电路板组成;所述控制上盖的前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卡,且两个固定卡分别与设置在驱动上盖上的两个卡口相匹配。作为优选,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前端设置有一个控制模块插头,控制电路板的左侧、右侧或后侧至少设置有一个控制信号输出口和一个控制信号输入插口;所述控制模块插头与驱动电路板上设置的控制模块插口相匹配。更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信号输入结构为信号传输结构或信号输入传感结构。作为优选,所述信号传输结构由信号传输线,以及分别设置在信号传输线两端的两个插头组成;所述信号传输线两端的两个插头分别与控制信号输出口和控制信号输入插口相匹配。作为优选,所述信号输入传感结构由信号传输线,设置在信号传输线前端的传感器,以及设置在信号传输线后端的插头组成;所述设置在信号传输线后端的插头与控制信号输入插口相匹配。另外,所述驱动模块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第一个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插口与信号输入传感结构相连接,后续的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插口均通过信号传输结构与前一个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出口相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驱动模块与控制模块相互独立设置,在单个模块损坏时可以单独进行更换,极大的降低了产品的维护成本。(2)本技术的驱动模块在不需要进行控制时能够进行单独使用,从而无需额外的设置控制模块,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灵活性。(3)本技术通过控制模块完成对驱动模块的控制,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智能性。(4)本技术能够进行串接使用,极大的扩展了产品的适用范围,降低了产品的使用难度,进一步提升了驱动电源的智能性,降低了驱动电源的控制难度。(5)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很好的促进了企业与行业的发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驱动模块;2、驱动模块顶部固定孔;3、电源输入插口;4、驱动模块侧端固定孔;5、LED灯接口;6、卡口;7、控制信号输出口;8、控制模块插头;9、控制模块;10、控制信号输入结构;11、固定卡;12、控制模块插口;13、控制信号输入插口;101、驱动上盖;102、驱动电路板;103、驱动下盖;901、控制上盖;902、控制电路板;903、控制下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一种插接式智能控制电源,包括驱动模块1,与该驱动模块相匹配的控制模块9,以及与控制模块9相连接的控制信号输入结构10;所述驱动模块1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每个驱动模块1上均设置有一个控制模块9。驱动模块可以独立运行,即能够直接将电源输入的电流进行处理后输出给LED灯进行使用。故而在不需要进行额外控制功能时,可以直接通过控制对驱动模块的供电来完成对LED灯的控制,而无需额外进行控制模块的设置。很好的降低了产品的使用门槛,提高了产品的受用面积,更好的促进了产品的普及。所述驱动模块1由驱动上盖101,与驱动上盖101相匹配的驱动下盖103,以及设置在驱动上盖101与驱动下盖103之间的驱动电路板102组成;所述驱动上盖101的前端端部设置有一个驱动模块顶部固定孔2,在该驱动上盖101的任意一侧设置有驱动模块侧端固定孔4,且在驱动上盖101的后端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个卡口6。通过驱动模块顶部固定孔以及驱动模块侧端固定孔相配合,能够很好的对驱动模块进行整体的固定,避免驱动模块在使用时发生晃动,极大的提高了产品使用的稳定。驱动电路板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在驱动下盖的内侧,避免产品在运输或者移动时驱动电路板因碰撞而损坏,从而更好的保护了产品。所述驱动电路板102的前端设置有一个电源输入插口3,驱动电路板102的后端设置有一个控制模块插口12,驱动电路板102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LED灯接口5;所述电源输入插口3、控制模块插口12以及LED灯接口5均贯穿驱动上盖101和驱动下盖103。驱动模块的作用是将市电转化为能供LED灯使用的电流,驱动电路板上的电路设置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便可以完成该驱动电路板的设置,在此便不进行赘述。在驱动电路板上设置若干个LED灯接口,以使得产品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插接不同数量的LED灯。该驱动电路板上的电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成输出瓦数为5W、15W、30W、45W、60W以及80W等的电路结构,从而使得产品能够适应更多的不同环境并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所述控制模块9由控制上盖901,与控制上盖901相匹配的控制下盖903,以及设置在控制上盖901与控制下盖903之间的控制电路板902组成;所述控制上盖901的前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卡11,且两个固定卡11分别与设置在驱动上盖101上的两个卡口6相匹配。固定卡的作用是将控制模块固定在驱动模块的卡口中,以使得控制模块能够更加稳固的进行设置,从而避免控制模块晃动时导致的控制模块插头与控制模块插口脱离,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稳定性。所述控制电路板902的前端设置有一个控制模块插头8,控制电路板902的左侧、右侧或后侧至少设置有一个控制信号输出口7和一个控制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接式智能控制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模块(1),与该驱动模块相匹配的控制模块(9),以及与控制模块(9)相连接的控制信号输入结构(10);所述驱动模块(1)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每个驱动模块(1)上均设置有一个控制模块(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接式智能控制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模块(1),与该驱动模块相匹配的控制模块(9),以及与控制模块(9)相连接的控制信号输入结构(10);所述驱动模块(1)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每个驱动模块(1)上均设置有一个控制模块(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接式智能控制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1)由驱动上盖(101),与驱动上盖(101)相匹配的驱动下盖(103),以及设置在驱动上盖(101)与驱动下盖(103)之间的驱动电路板(102)组成;所述驱动上盖(101)的前端端部设置有一个驱动模块顶部固定孔(2),在该驱动上盖(101)的任意一侧设置有驱动模块侧端固定孔(4),且在驱动上盖(101)的后端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个卡口(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接式智能控制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板(102)的前端设置有一个电源输入插口(3),驱动电路板(102)的后端设置有一个控制模块插口(12),驱动电路板(102)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LED灯接口(5);所述电源输入插口(3)、控制模块插口(12)以及LED灯接口(5)均贯穿驱动上盖(101)和驱动下盖(1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插接式智能控制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9)由控制上盖(901),与控制上盖(901)相匹配的控制下盖(903),以及设置在控制上盖(901)与控制下盖(903)之间的控制电路板(902)组成;所述控制上盖(901)的前端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固定卡(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会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宜琳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