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267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套设于所述端子模组外侧的金属外壳及固持于所述金属外壳外侧的固定支架,所述金属外壳由筒状金属件抽引成型。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遮覆于所述端子模组外侧的壳体及自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外凸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于前后方向上将所述壳体分为前壳体与后壳体。所述凸起部形成支撑面用以在与防水圈一体成型时对防水圈进行止挡定位,从而形成良好的防水效果。所述凸起部包括自前壳体后端向外弯折的第一挡止部及自后壳体的前端向外弯折的第二挡止部,所述第一、二挡止部相互连接且在前后方向上通过挤压成型彼此贴合,在金属外壳制造时节省了材料且减少了制程,从而降低了金属外壳的制造成本。

Electrical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抽引成型的金属外壳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水平的迅猛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成为了人们常用的生活、工作用具;同时,电子设备中的TypeC型USB(UniversalSerialBus,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也已经被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上对于TypeC型USB连接器有很多防水的应用需求,在防水应用情景下,金属外壳需要采用抽引的加工工艺制造,以避免采用冲压铆接方式所产生的接缝漏水。现有技术中电连接器的金属外壳通常先通过拉伸等工艺形成厚度较厚的壳体,然后再通过CNC(计算机数控技术,ComputerizedNumericalContro1)等铣削工艺,将壳体外缘两端多余料厚铣掉,从而形成向外突出的支撑面,此支撑面用于防水圈的加工成型。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加工工艺会对金属外壳的材料使用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使得制造的过程变得复杂化,从而大大提升了电连接器的制造成本。所以,希望提出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金属外壳的电连接器,该金属外壳由金属件抽引成型且防水性能良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套设于所述端子模组外侧的金属外壳及固持于所述金属外壳外侧的固定支架,所述金属外壳由筒状金属件抽引成型。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遮覆于所述端子模组外侧的壳体及自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外凸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于前后方向上将所述壳体分为前壳体与后壳体。所述凸起部包括自前壳体后端向外弯折的第一挡止部及自后壳体的前端向外弯折的第二挡止部,所述第一、二挡止部相互连接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贴合。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部是由部分的金属外壳沿前后方向挤压成型,所述凸起部在挤压成型前为金属外壳中向外凸伸出壳体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具有弧形截面且其两端分别连接于前壳体与后壳体。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壳体的壁厚度,同时所述凸起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小于两倍的所述壳体的壁厚度。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金属外壳上的防水圈,所述防水圈一体成型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前壳体的外缘上且抵靠于所述第一挡止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支架点焊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后壳体上且位于所述凸起部的后方。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支架用于焊接固定于电路板上,所述固定支架包括上、下夹持所述金属外壳的第一、第二固定支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第二固定支架分别包括第一、第二固定部及自所述第一、第二固定部横向延伸的第一、第二耳部,所述第一、第二耳部设有第一、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第二固定孔通过螺丝将所述电连接器固定于电路板上。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基部及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舌部,所述基部收容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壳体内,且所述对接舌部自所述基部向前突伸出所述壳体。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基部后端且位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壳体的覆盖范围内注入有防水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子模组包括金属中板、位于所述金属中板上下两侧的第一、第二端子组及将所述金属中板与第一、第二端子组固持为一体的绝缘基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凸起部包括自前壳体后端向外弯折的第一挡止部及自后壳体的前端向外弯折的第二挡止部,所述第一、二挡止部相互连接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贴合。所述凸起部形成支撑面,用以在与防水圈一体成型时对防水圈进行止挡定位,从而形成良好的防水效果。同时所述凸起部的第一、二挡止部通过挤压成型彼此贴合,在金属外壳制造时节省了材料且减少了制程,从而降低了金属外壳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主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前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中金属外壳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金属外壳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7是图5所示的金属外壳中凸起部未挤压成型前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金属外壳沿C-C方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100,用以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连接器100为沉板式的TypeC型USB连接器且包括端子模组10、套设于所述端子模组10外侧的金属外壳20及固持于所述金属外壳20外侧的固定支架30,所述金属外壳20由筒状金属件抽引成型。结合图4所示,所述端子模组10设有基部11及自所述基部11向前延伸的对接舌部12,所述对接舌部12用以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对接腔相配合。所述基部11收容于所述金属外壳20内,且所述对接舌部12自所述基部11向前凸伸出所述金属外壳20。所述端子模组10还包括位于所述基部11后端且位于所述金属外壳20的覆盖范围内注入有防水胶13,所述防水胶13保证了电连接器100后端的防水性能。所述端子模组100包括金属中板、位于所述金属中板上下两侧的第一、第二端子组及将所述金属中板与第一、第二端子组固持为一体的绝缘基体。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将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固持为一体的第一绝缘体,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及将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固持为一体的第二绝缘体。结合图5与图6所示,所述金属外壳20包括遮覆于所述端子模组10外侧的壳体21及自所述壳体21的外表面向外凸伸的凸起部22,所述凸起部22于前后方向上将所述壳体21分为前壳体23与后壳体24。所述凸起部22包括自前壳体23后端向外弯折的第一挡止部25及自后壳体24的前端向外弯折的第二挡止部26,所述第一挡止部25和第二挡止部26相互连接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贴合。所述端子模组10的基部11收容于所述金属外壳20的壳体21内,且所述对接舌部12向前凸伸出所述壳体21。所述端子模组10的防水胶13位于所述金属外壳20的壳体21的后壳体24的覆盖范围内。所述电连接器100还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金属外壳20上的防水圈40,所述防水圈40一体成型于所述金属外壳20的前壳体23的外缘上且抵靠于所述第一挡止部25。结合图7与图8所示,所述凸起部22是由部分的金属外壳20沿前后方向挤压成型,所述凸起部22在挤压成型前为金属外壳20中向外凸伸出壳体21的环形凸台220,所述环形凸台220具有弧形截面且其两端分别连接于前壳体23与后壳体24。由于所述凸起部22是由环形凸台220挤压成型,是以所述凸起部22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壳体21的壁厚度,同时所述凸起部22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小于两倍的所述壳体21的壁厚度。由此得出,所述凸起部22的第一挡止部25和第二挡止部26通过挤压成型彼此贴合,使得在金属外壳20制造时节省了材料且减少了制程,从而降低了金属外壳20的制造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套设于所述端子模组外侧的金属外壳及固持于所述金属外壳外侧的固定支架,所述金属外壳由筒状金属件抽引成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遮覆于所述端子模组外侧的壳体及自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外凸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于前后方向上将所述壳体分为前壳体与后壳体,所述凸起部包括自前壳体后端向外弯折的第一挡止部及自后壳体的前端向外弯折的第二挡止部,所述第一、二挡止部相互连接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套设于所述端子模组外侧的金属外壳及固持于所述金属外壳外侧的固定支架,所述金属外壳由筒状金属件抽引成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遮覆于所述端子模组外侧的壳体及自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外凸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于前后方向上将所述壳体分为前壳体与后壳体,所述凸起部包括自前壳体后端向外弯折的第一挡止部及自后壳体的前端向外弯折的第二挡止部,所述第一、二挡止部相互连接且在前后方向上彼此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是由部分的金属外壳沿前后方向挤压成型,所述凸起部在挤压成型前为金属外壳中向外凸伸出壳体的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具有弧形截面且其两端分别连接于前壳体与后壳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壳体的壁厚度,同时所述凸起部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小于两倍的所述壳体的壁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金属外壳上的防水圈,所述防水圈一体成型于所述金属外壳的前壳体的外缘上且抵靠于所述第一挡止部。


5.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风正李路仇金国
申请(专利权)人: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