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永宾专利>正文

残液再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251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残液再生器是属于液化气罐的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管体,在管体的底部具有内套管,管体、内套管内具有导芯,导芯上的管体上具有通孔,内套管的底部设置有气水分离体,内套管外设置有管体的支撑弹簧,气水分离体上端的内套管上具有导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残液充分燃烧,并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是属于液化气罐的附件。在本技术之前液化气罐内的残液常常被倒掉,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也是危险的,时而也因此而发生火灾;目前也有在液化气罐外进行加热,使之残液尽量烧尽,但是,这是违反液化气罐的安全操作规程。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可使残液的有效成份充分燃烧的残液再生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包括管体,管体的底部具有内套管,管体、内套管内具有导芯,导芯上面的管体上具有通孔,内套管的底部设置有气水分离体,内套管外设置有管体的支撑弹簧,气水分离体上端的内套管上具有导孔,以此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主要优点1.可使残液充分燃烧本技术可使残液通过内套管的导孔、导芯引到管体的上端,液化气罐内的气体通过通孔将残液带出燃烧;而残液中的水分呈现在气水分离体的顶平面以下,在一段时间后将其水倒出即可;2.结构简单本技术的主要组件就是管体、内套管、气水分离体,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技术包括管体1,管体1的底部具有内套管3,管体1、内套管3内具有导芯2,导芯2上面的管体1上具有通孔7,内套管3的底部设置有气水分离体5,内套管3外设置有管体1的支撑弹簧4,气水分离体5上端的内套管3上具有导孔8。可通过销钉6将内套管3固定到气水分离体5上。内套管3、管体1无可为硬质塑料。导芯2可为棉花或线绳。通孔7可距离导芯2的顶部为3毫米。安装时,首先将角阀9拆下,然后将本技术放入液化气罐体10内,露出罐体10上部10毫米为宜,然后再将角阀9安装回原位,在支撑弹簧4的作用下,管体1的顶部紧紧同角阀9相接触。权利要求1.残液再生器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管体1的底部具有内套管3,管体1、内套管3内具有导芯2,导芯2上面的管体1上具有通孔7,内套管3的底部设置有气水分离体5,内套管3外设置有管体1的支撑弹簧4,气水分离体5上端的内套管3上具有导孔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残液再生器,其特征在于通过销钉6将内套管3固定到气水分离体5上。专利摘要残液再生器是属于液化气罐的附件。本技术包括管体,在管体的底部具有内套管,管体、内套管内具有导芯,导芯上的管体上具有通孔,内套管的底部设置有气水分离体,内套管外设置有管体的支撑弹簧,气水分离体上端的内套管上具有导孔。本技术可使残液充分燃烧,并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文档编号F17C7/02GK2190734SQ9422835公开日1995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18日专利技术者王永宾 申请人:王永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残液再生器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管体1的底部具有内套管3,管体1、内套管3内具有导芯2,导芯2上面的管体1上具有通孔7,内套管3的底部设置有气水分离体5,内套管3外设置有管体1的支撑弹簧4,气水分离体5上端的内套管3上具有导孔8。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宾
申请(专利权)人:王永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