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615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的正面,还包括:围绕正面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围绕正面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通过在显示装置的第一侧边和/或第二侧边设置第一触控结构,实现了显示装置的侧边具有触控功能,通过在显示装置的正面设置有第二触控结构,并设置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芯片,第一触控结构与驱动芯片的第一引脚电连接,第二触控结构与驱动芯片的第二引脚电连接,驱动芯片通过识别接收触控信号的引脚即可对显示装置的正面和侧边的触控进行区分,有利于在驱动芯片接收到第一触控结构发出的触控信号时,控制第二触控结构丧失触控功能,解决了显示装置由于边框过窄容易出现误触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异形全面屏在手机行业中的开始使用,掀起了全面屏手机快速发展的潮流。全面屏手机最吸引人眼球的是较高的屏占比,目前已知屏占比已经高达93.8%,四侧边框均压缩到很窄。但是,目前的手机尺寸一般为5-6英寸,越来越大的屏幕尺寸设计以及越来越窄的边框设计给手机单手操作带来了较多不便,在对手机的侧边进行操作时,并不想要触控手机正面的触控区域,但全面屏较窄的边框使得对手机侧边进行操作时很容易触摸到正面的触控区域,导致手机误执行了正面区域的触控功能,引起误触控,其中,单手对手机侧边进行操作时容易出现误触控的情况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显示装置由于边框过窄容易出现误触控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的正面,还包括:围绕所述正面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围绕所述正面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第一侧边和/或所述第二侧边设置有第一触控结构,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正面设置有第二触控结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第一触控结构与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结构与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引脚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控结构包括自容触控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控结构包括多个面状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面状触控电极沿所述面状触控电极所在侧边的延伸方向排列;所述面状触控电极与所述触控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面状触控电极通过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控结构包括互容触控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控结构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多条触控驱动信号线、至少一个触控感测电极和至少一条触控感测信号线,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与所述触控感测电极绝缘交叉设置,所述触控感测电极沿所述触控感测电极所在侧边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与所述触控驱动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触控感测电极与所述触控感测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触控驱动电极通过对应的触控驱动信号线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触控感测电极通过对应的触控感测信号线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均为所述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所述第一触控结构集成于印刷电路板上。进一步地,设置有所述第一触控结构的侧边为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区,所述第一触控结构与所述第二触控结构采用同种材料同时制作。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边上设置开关机机械按键。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边上设置音量机械按键。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的相邻侧边通过圆角相连接。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的正面,还包括:围绕正面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围绕正面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通过在显示装置的第一侧边和/或第二侧边设置第一触控结构,实现了显示装置的侧边具有触控功能,通过在显示装置的正面设置有第二触控结构,并设置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芯片,第一触控结构与驱动芯片的第一引脚电连接,第二触控结构与驱动芯片的第二引脚电连接,驱动芯片通过识别接收触控信号的引脚即可对显示装置的正面和侧边的触控进行区分,有利于在驱动芯片接收到第一触控结构发出的触控信号时,控制第二触控结构丧失触控功能,即使第二触控结构被触控也不会出现报点,解决了显示装置由于边框过窄容易出现误触控的问题,实现了防止误触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视图,可以理解为显示装置的第一侧边11或第二侧边12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的正面10,还包括:围绕正面10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12,以及围绕正面10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13和第四侧边14;显示装置的第一侧边11和/或第二侧边12设置有第一触控结构110,显示装置的正面10设置有第二触控结构120,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芯片(图中未示出),第一触控结构110与驱动芯片的第一引脚电连接,第二触控结构120与驱动芯片的第二引脚电连接。以显示装置是触摸屏手机为例,手机的正面是用于显示的触摸屏,由于现有技术中手机的正面显示区域设计要求尽量大,正面的边框设计要求尽量窄,且为了追求机身的轻薄将手机侧边的宽度设计的尽量轻薄,用户在进行触控操作时,特别是使用单手进行操作时,很容易出现误触控的现象,如,用户想要按下手机侧边的音量键调节音量,由于正面的边框过窄,手机侧边过薄导致触控到正面的显示区域,引起误触控。本技术在手机的第一侧边11,或者手机的第二侧边12,或者手机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12设置有第一触控结构110,驱动芯片例如可以设置在显示装置下边框的非显示区,第一触控结构110与驱动芯片的第一引脚电连接,第二触控结构120与驱动芯片的第二引脚电连接。在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时,驱动芯片可以根据用户触摸第一触控结构110的手势控制手机执行相应的第一设定功能,实现了显示装置的侧边具有触控功能的效果,例如,当手机识别出用户想要调节音量大小,并且在手机的第二侧边12的触摸手势为上下滑动,则执行相应的调节音量大小的功能。手机的正面还设置有第二触控结构120,可以根据用户触摸第二触控结构120的手势控制手机执行相应的第二设定功能,例如为触控显示区进入点击内容等功能。驱动芯片通过识别接收触控信号的引脚即可对显示装置的正面和侧边的触控进行区分,当驱动芯片识别到第一触控结构110处有触控操作时,能够执行第一触控结构110处的相应功能,同时,驱动芯片还能够控制第二触控区域120处的触控失,从而实现了防止误触控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驱动芯片的第一引脚并不限于驱动芯片的一个引脚,可以理解为对驱动芯片接收第一触控结构110的触控信号的所有引脚的统称,同样的,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驱动芯片的第二引脚也并不限于驱动芯片的一个引脚,可以理解为对驱动芯片接收第二触控结构120的触控信号的所有引脚的统称。本技术公开的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的正面,还包括围绕正面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围绕正面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通过在显示装置的第一侧边和/或第二侧边设置第一触控结构,实现了显示装置的侧边具有触控功能,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的正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围绕所述正面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围绕所述正面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n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第一侧边和/或所述第二侧边设置有第一触控结构,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正面设置有第二触控结构;/n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第一触控结构与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结构与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引脚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用于显示的正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围绕所述正面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围绕所述正面且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
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第一侧边和/或所述第二侧边设置有第一触控结构,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正面设置有第二触控结构;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芯片,所述第一触控结构与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控结构与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引脚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结构包括自容触控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结构包括多个面状触控电极和多条触控信号线,所述面状触控电极沿所述面状触控电极所在侧边的延伸方向排列;
所述面状触控电极与所述触控信号线一一对应电连接,所述面状触控电极通过对应的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驱动芯片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结构包括互容触控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结构包括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多条触控驱动信号线、至少一个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浩杨燕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