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组合式温湿度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040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装的组合式温湿度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和用于安装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板,温湿度传感器的背面固定设有两个安装柱,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两个安装柱匹配的凹槽,两个凹槽的内腔底端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两个安装柱的底端均固定设有与两个第一限位槽匹配的第一限位杆,两个凹槽的内腔顶端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两个安装柱的顶端均设有与两个第二限位槽匹配的限位机构,安装板的顶端设有与两个第二限位槽匹配的顶出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便于对温湿度传感器进行安装或者拆卸,提高了温湿度传感器安装或者拆卸的效率,且安装稳定性高。

A combined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ensor easy to disassem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装的组合式温湿度传感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温湿度传感器,具体为一种便于拆装的组合式温湿度传感器。
技术介绍
温湿度传感器是指能将温度量和湿度量转换成容易被测量处理的电信号的设备或装置。市场上的温湿度传感器一般是测量温度量和相对湿度量。在对温湿度传感器进行安装时,现有的温湿度传感器大多安装或者拆卸操作复杂,不便于对温湿度传感器进行安装或者拆卸,从而影响了温湿度传感器安装或者拆卸的效率。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便于拆装的组合式温湿度传感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温湿度传感器不便安装或者拆卸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的组合式温湿度传感器,通过采用安装板、限位机构和顶出机构,实现了稳定安装和快速拆卸。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装的组合式温湿度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和用于安装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板,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背面固定设有两个安装柱,所述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两个所述安装柱匹配的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腔底端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两个所述安装柱的底端均固定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匹配的第一限位杆,两个所述凹槽的内腔顶端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两个所述安装柱的顶端均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槽匹配的限位机构,所述安装板的顶端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槽匹配的顶出机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圆板、第二弹簧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开设在远离第一限位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设在第二安装槽的内腔,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插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限位圆板固定设在第二限位杆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槽插接,且所述第二限位圆板设在第二安装槽的内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顶出机构包括按压板、顶出杆、第一限位圆板、第一安装槽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在安装板的顶端,所述第一安装槽与第二限位槽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一限位圆板均套设在顶出杆上,且所述第一弹簧和第一限位圆板均设在第一安装槽的内腔,所述顶出杆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槽匹配插接,所述顶出杆的另一端与按压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背面两侧分别固定设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安装柱分别与两侧的两个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的两端均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两个固定板的两端均通过螺钉与墙壁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柱和第一限位杆的总长度之和小于凹槽的总长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便于拆装的组合式温湿度传感器,通过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等的相互配合使用,使第二限位杆向下运动,第二弹簧压缩,将安装柱伸到凹槽的内腔,并使安装柱底端的第一限位杆插接到第一限位槽的内腔,在第二弹簧弹性势能的作用下,使得第二限位圆板推动第二限位杆向上运动,第二限位杆插接到第二限位槽的内腔,操作简单,便于对温湿度传感器进行安装,且安装稳定性高。2.该种便于拆装的组合式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按压板、顶出杆和第一弹簧等的相互配合使用,向下按动按压板,按压板推动顶出杆向下运动,顶出杆带动第一限位圆板向下运动,第一限位圆板使得第一弹簧压缩,顶出杆将第二限位杆从第二限位槽内腔顶出,操作简单,便于对温湿度传感器进行拆卸。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便于拆装的组合式温湿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便于拆装的组合式温湿度传感器的限位机构和顶出机构结构剖视图。图中:1、温湿度传感器;2、安装板;3、限位机构;301、第二限位杆;302、第二限位圆板;303、第二弹簧;304、第二安装槽;4、凹槽;5、第一限位槽;6、固定板;7、螺钉;8、顶出机构;801、按压板;802、顶出杆;803、第一限位圆板;804、第一安装槽;805、第一弹簧;9、第二限位槽;10、安装柱;11、第一限位杆;12、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便于拆装的组合式温湿度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1和用于安装温湿度传感器1的安装板2,温湿度传感器1的背面固定设有两个安装柱10,安装板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两个安装柱10匹配的凹槽4,两个凹槽4的内腔底端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5,两个安装柱10的底端均固定设有与两个第一限位槽5匹配的第一限位杆11,两个凹槽4的内腔顶端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9,两个安装柱10的顶端均设有与两个第二限位槽9匹配的限位机构3,安装板2的顶端设有与两个第二限位槽9匹配的顶出机构8。其中,限位机构3包括第二限位杆301、第二限位圆板302、第二弹簧303和第二安装槽304,第二安装槽304开设在远离第一限位杆11的一端,第二弹簧303设在第二安装槽304的内腔,第二限位杆301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304插接,第二限位圆板302固定设在第二限位杆301的一端,第二限位杆301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槽9插接,且第二限位圆板302设在第二安装槽304的内腔,向下按下第二限位杆301,使得第二弹簧303压缩,使第二限位杆301与第二限位槽9的内腔插接,防止安装柱10与安装板2分离,便于对温湿度传感器1进行安装。其中,顶出机构8包括按压板801、顶出杆802、第一限位圆板803、第一安装槽804和第一弹簧805,第一安装槽804开设在安装板2的顶端,第一安装槽804与第二限位槽9连通,第一弹簧805和第一限位圆板803均套设在顶出杆802上,且第一弹簧805和第一限位圆板803均设在第一安装槽804的内腔,顶出杆802的一端与第二限位槽9匹配插接,顶出杆802的另一端与按压板801固定连接,向下按下按压板801,按压板801推动顶出杆802向下运动,顶出杆802带动第一限位圆板803向下运动,第一限位圆板803使得第一弹簧805压缩,顶出杆802将第二限位杆301从第二限位槽9内腔顶出,便于对温湿度传感器1进行拆卸。其中,温湿度传感器1的背面两侧两侧固定设有两个连接杆12,两个安装柱10分别与两侧的两个连接杆12固定连接,四个连接杆12的设置便于将安装柱10安装到凹槽4的内腔。其中,安装板2的两端均固定设有固定板6,两个固定板6的两端均通过螺钉7与墙壁固定连接,通过螺钉7将安装板2固定安装到墙壁上,便于对安装板2进行安装。其中,安装柱10和第一限位杆11的总长度之和小于凹槽4的总长度,便于将第一限位杆11和安装柱10安装到凹槽4的内腔。使用时,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装的组合式温湿度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1)和用于安装温湿度传感器(1)的安装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的背面固定设有两个安装柱(10),所述安装板(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两个所述安装柱(10)匹配的凹槽(4),两个所述凹槽(4)的内腔底端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5),两个所述安装柱(10)的底端均固定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5)匹配的第一限位杆(11),两个所述凹槽(4)的内腔顶端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9),两个所述安装柱(10)的顶端均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槽(9)匹配的限位机构(3),所述安装板(2)的顶端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槽(9)匹配的顶出机构(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装的组合式温湿度传感器,包括温湿度传感器(1)和用于安装温湿度传感器(1)的安装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的背面固定设有两个安装柱(10),所述安装板(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与两个所述安装柱(10)匹配的凹槽(4),两个所述凹槽(4)的内腔底端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5),两个所述安装柱(10)的底端均固定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5)匹配的第一限位杆(11),两个所述凹槽(4)的内腔顶端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9),两个所述安装柱(10)的顶端均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槽(9)匹配的限位机构(3),所述安装板(2)的顶端设有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槽(9)匹配的顶出机构(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组合式温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3)包括第二限位杆(301)、第二限位圆板(302)、第二弹簧(303)和第二安装槽(304),所述第二安装槽(304)开设在远离第一限位杆(11)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303)设在第二安装槽(304)的内腔,所述第二限位杆(301)的一端与第二安装槽(304)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组合式温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圆板(302)固定设在第二限位杆(301)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杆(301)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槽(9)插接,且所述第二限位圆板(302)设在第二安装槽(304)的内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宸源孙斯曼李伯龙刘燚舒萌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科益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