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车站空气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5970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公交车站空气净化系统,根据公交车站气体污染物特点,对公交车站机动车尾气进行处理,将膜过滤、电捕集和喷雾技术相结合,全方位处理废气,提供清新、清洁空气,有益候车乘客身体健康。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了传统单一净化方式,实现多种处理方式的优化组合。不仅解决空气净化问题,同时通过喷雾作用,增大空气湿度,提高人体舒适度。它包括壳体,与进气口相连通的净化装置,以及与出气口连通的加湿装置;所述净化装置包括一级净化(膜过滤),以及处理一级净化后尾气的二级净化(电捕集);所述加湿装置用于将经过膜过滤和电捕集处理后的气体进行雾化水洗,除加湿空气外,还可进一步水洗除尘。

A kind of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for bus s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交车站空气净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公交车站空气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公交站,由于机动车数量增多,进出站过程多为低速行驶,尾气排放量增大,碳氢化合物含量高,气体污染物分子粒径小,多为可吸入颗粒物,致癌致畸,不利于候车乘客的健康。现有技术以单一膜过滤为主,很难处理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有机化合物,而这些有机化合物正是致癌致畸的元凶,且没有考虑可吸入气体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处理公交车站机动车尾气的空气净化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在壳体内部安装与进气口相连通的两级净化装置,以及与出气口连通的加湿装置;所述净化装置包括一级净化-膜过滤,以及用于处理一级净化-膜过滤后尾气的二级净化-电捕集;所述一级净化-膜过滤,用于除去大粒径的悬浮颗粒物。在进气口处安装双层多褶玻璃纤维滤膜,还包括提供进气动力的进口风机;所述双层多褶玻璃纤维滤膜位于进口风机的进风口处。所述二级净化-电捕集,用于除去小粒径颗粒物和尾气中分子水平的有害物质(如碳氢化合物等)。一级净化-膜过滤后脱除了大颗粒的尾气进入电捕净化器进行二级净化-电捕集,所述电捕净化器为市场市售产品,主要由筒体、沉淀极、电晕极和电气绝缘箱四大部分组成。外壳为圆柱形,底部为锥形底,圆柱形柱体中设数根沉淀管,每根沉淀管的中心处悬挂着导线,导线为直径为2mm的镍铬钢丝;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公交车站空气净化系统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加湿装置,用于对净化装置处理后的尾气进行雾化水洗,除加湿气体外,进一步对尾气进行水洗净化。该加湿装置,包括水洗喷雾装置,废水储槽以及用于排出废水储槽内废水的下水道;所述水洗喷雾装置安装在壳体顶部,用于雾化水洗所述二级净化后的尾气。其设有自动补水装置,可以通过自来水入口180和市政自来水管道相连;所述废水储槽用于收集水洗喷雾装置在雾化水洗过程中滴落的废液;作为本技术所述的公交车站空气净化系统的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出气口上安装出口风机,将净化加湿后尾气排出到环境中;所述壳体内设有多个插线槽,进口风机、出口风机、电捕净化器和水洗喷雾净化装置分别插入对应的插线槽中。本技术有益技术效果:根据公交车站气体污染物特点,对公交车站机动车尾气进行处理,利用膜过滤、电捕集和喷雾技术相结合,全方位处理废气,提供清新、清洁空气,有益候车乘客健康;该技术改变了传统单一净化方式,实现多种处理方式的优化组合。不仅解决空气净化问题,同时通过喷雾作用,增大空气湿度,提高了人体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捕净化器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安装点位置示意图。图中:100-公交车站空气净化系统;110-壳体;112-进气口;114-出气口;116-进口风机;118-出口风机;120-双层多褶玻璃纤维滤膜;130-连接管路;140-电捕净化器;150-水洗喷雾装置;160-废水储槽;170-下水道;180-自来水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参照图1,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公交车站空气净化系统:壳体110,其内部安装与进气口112相连通的净化装置,以及与出气口114连通的加湿装置;所述净化装置包括一级净化-膜过滤和紧随一级净化后的二级净化-电捕集;所述一级净化-膜过滤,用于除去大颗粒物污染物;所述二级净化-电捕集,用于除去小粒径颗粒物和尾气中分子级有害物质;所述加湿装置,通过自来水入口180和市政自来水管道相连,城市自来水管道沿道路铺设,所以水洗加湿装置取水方便,可直接在主管道上接支管取水,将支管连接到自来水入口180上即可,用于将经过净化装置处理的尾气进行雾化水洗。具体的,进气口112处安装双层多褶玻璃纤维滤膜120,并安装进口风机116提供净化动力;所述双层多褶玻璃纤维滤膜120位于进口风机116的进风口处。启动进口风机116,外界的空气含车辆尾气经过双层多褶玻璃纤维滤膜120除去大颗粒物污染物,完成所述一级净化-膜过滤后,利用连接管路130将一级净化-膜过滤后的尾气转移通入到所述电捕净化器140内,进入电场时被荷电,在电场产生的吸附作用下除去小粒径颗粒物和尾气中有害物质如碳氢化合物等有机化合物,完成二级净化-电捕集后,将净化后的尾气转移至所述加湿装置中的水洗喷雾装置150,水洗喷雾装置150安装在壳体110顶部,用于雾化水洗所述二级净化-电捕集后的气体;水洗喷雾装置150的下方对应位置安装有废水储槽160,废水储槽160用于收集水洗喷雾装置150在雾化水洗过程中滴落的废液;废水储槽160底部设有下水道170用于排出收集的废液;所述出气口114上安装出口风机118,将净化加湿后尾气排出到环境中,经过两级净化、雾化水洗加湿后的新鲜空气,排出到外界大气中。作为上述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优化方案,进气口112可位于壳体110上部前壁上,出气口114可位于壳体110顶部,可以将该系统置于公交车站站台下,如图3所示,不改变现有站台所占用的地上空间,向站台底部掏空部分空间安放此系统,不占用原有公交车站空间,站台的垂直面进气,顶部出气,掏空空间由钢板加盖,可以揭开,便于安装和维修;该系统进气口侧壁安装时和下挖空间相连侧壁之间留有空间,便于输水,以免雨水通过进气口进入设备从而影响设备的使用,雨水通过侧壁流入该系统下面的下水道;壳体110还可分为净化室和加湿室,防止加湿装置雾化后的水,影响和损坏电捕净化器140的正常使用寿命。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交车站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n壳体(110)内部安装与进气口(112)相连通的净化装置,以及与出气口(114)连通的加湿装置;/n所述净化装置包括一级净化-膜过滤,以及用于处理一级净化-膜过滤后尾气的二级净化-电捕集;/n所述一级净化-膜过滤,用于除去尾气中大颗粒物污染物;/n所述二级净化-电捕集,用于除去小粒径颗粒物和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n所述加湿装置,用于对净化装置处理后的尾气进行雾化加湿,并水洗进一步净化尾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交车站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
壳体(110)内部安装与进气口(112)相连通的净化装置,以及与出气口(114)连通的加湿装置;
所述净化装置包括一级净化-膜过滤,以及用于处理一级净化-膜过滤后尾气的二级净化-电捕集;
所述一级净化-膜过滤,用于除去尾气中大颗粒物污染物;
所述二级净化-电捕集,用于除去小粒径颗粒物和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
所述加湿装置,用于对净化装置处理后的尾气进行雾化加湿,并水洗进一步净化尾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站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净化-膜过滤,是在进气口(112)处安装双层多褶玻璃纤维滤膜(120),还包括提供进气动力的进口风机(116);所述双层多褶玻璃纤维滤膜(120)位于进口风机(11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祁娟李敢季剑波王德堂徐彦红位艳宾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