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海全专利>正文

给排水管弯头及其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90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28
给排水管弯头及其安装结构,用于解决现有的给排水弯头结构缺陷。该给排水管弯头,包括彼此成90度夹角的两个接口,以及位于两个接口部位的弯道部分,在弯道部分弯曲曲率半径小的一侧为内道,弯曲曲率半径大的一侧为外道;所述外道管道壁具有抗冲击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和优异的寿命,可以承受来自于高度方向上的冲击,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和分解,有效的降低冲击对该弯头的破坏;通过结构改进,使得弯头的整体服役期间得到有效的提升,基本能够满足等寿命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给排水管弯头及其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给排水管弯头及其应用工程,尤其是一种竖向排水管道和横向排水管道过渡连接部位使用的特殊给排水管弯头。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污水立管和出户横管采用90°转角连接,出户横管设计中未规定坡度,管道实施过程中坡度较小,多年使用后污物沉积导致堵塞。为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CN202248125U给出了一种相关的解决方案,在该方案中,提供一种防堵塞排水管弯头,该排水管弯头包括有异径弯头、弯头支座,所述异径弯头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异径弯头中部内为渐变径连接;所述弯头支座固定在异径弯头的底部。本技术的效果是该防堵塞排水管弯头减少了管件接口数量,提高排水可靠度,将相关管件组合,并考虑防止弯头脱垂的措施,设置一体化管道支墩。该防堵塞排水管弯头使污水在管道内的流速得以保持,避免污水中悬浮物的沉积造成堵塞;通过一体化支墩,避免弯头的脱垂,从而避免了管道外泥土进入管道的可能;钝角异径弯头和一体化支墩的组合使用将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坡度较小或逆坡以及水流冲击和地基沉降弯头脱垂管道外污物进入排水横管造成污物沉积导致堵塞的现象。该方案中设计亮点在于,第一,将异径弯头中部内设计为渐变径连接,第二,在异径弯头的底部增加了弯头支座,用于辅助的提高其强度。目的是简化弯头结构,提高强度,防止弯头脱垂。事实上,无论是上述方案,还是传统的90度弯头转角连接,都存在90度弯头容易脱垂损坏、弯头壁损坏、容易堵塞的问题,下面分析为什么容易出现这些问题。首先,现有的弯头基本为硬聚氯乙烯材料制备,这种材质具有易于成型的优势,但是,由于地基沉降和水流冲击,以及,高层建筑中,例如,排水过程中产生正、负压交替的现象,也就是说,类似于高空坠物,污水自高点自由落下,在弯头处发生连续的、或者间歇式的冲击,会对弯头的外道(通常弯曲直径较的一侧为外侧),也就是,污水的重力直接的作用于弯头,造成冲击,这种冲击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在冲击作用下,弯头具有向下和向弯道反向运动的趋势,进而造成弯头与竖向管道和横向管道脱离的趋势。再如,这种冲击力基本作用于弯头的外道内壁,会对此处的弯头造成严重冲击,使得此处的内壁造成磨损,且微观上,造成反复的受压和恢复,造成抗疲劳强度的降低,进而造成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给排水管弯头及其在立管和出户横管中的安装结构,通过在弯头结构上的改进,用于解决现有的弯头容易失效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给排水管弯头,包括彼此成90度夹角的两个接口,以及位于两个接口部位的弯道部分,在弯道部分弯曲曲率半径小的一侧为内道,弯曲曲率半径大的一侧为外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道管道壁具有抗冲击结构。所述抗冲击结构为设置在外道管道壁内的夹层结构,以及组成夹层结构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且内侧壁相对于外侧壁具有薄的厚度。所述抗冲击结构为设置在外道管道壁内侧的缓冲体,该缓冲体自内壁延伸板状结构。所述抗冲击结构为设置在外道管道壁内的聚氨酯发泡体。所述外道管道壁的内表面设置有凸起。在弯头的水平部分有污物收纳区。在弯道部分外侧下方设置有强化筋板。在立管和出户横管中的安装结构,所述立管竖向设置,所述出户横管横向设置,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的给排水管弯头安装在立管和出户横管之间。所述给排水管弯头两端的接口采用热熔连接、胶接或者机械连接方式中的一种进行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至少具备: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可以承受来自于高度方向上的冲击,对冲击力进行缓冲和分解,有效的降低冲击对该弯头的破坏;优异的寿命,通过结构改进,使得弯头的整体服役期间得到有效的提升,基本能够满足等寿命的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弯头的立体机构(角度一)。图2为本技术弯头的立体机构(角度二)。图3为本技术弯头的剖面图。图4为弯头接口部位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二的剖面图。图6为实施例二的局部剖视图。图7为实施例三的剖视图。图8为实施例三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实施例四的结构图。图中:01接口Ⅰ,02接口Ⅱ,03弯道部分,31内道,32外道,33夹层,321内侧壁,322外侧壁,34缓冲体,35凸起,36聚氨酯发泡体,04污物收纳区,41盖子结构,05强化筋板。具体实施方式给排水管弯头及其在立管和出户横管中的安装结构,用于给排水工程实际。实施例一,简称弯头,该弯头通常包括三个部位,接口Ⅰ01、接口Ⅱ02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90度弯道部位03,通常两端的接口可以采用热熔连接,胶接,或者机械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连接对象分别为竖向管道和横向管道,要求保证连接的可靠性。本实施例依然针对硬聚氯乙烯材料为例进行说明。在弯道部分03,通常将弯曲曲率半径小的一侧称为内道31,将弯曲曲率半径大的一侧称之为外道32。通常流体在流过该弯道时,外道部位受到的冲击力大于内道部位受到的冲击力。在弯道部分03的外道内壁进行改进,在该部位进行改进,将此处的壁厚改为夹层33设计,形成局部强化抗冲击部,提高局部的抗击能力,也就是说,在该处的局部位置形成一个内部的夹层33设计,夹层位于弯道部分,参考图3和图4所示,在夹层所在外道32的内侧壁321具有更高的弹性,例如厚度较薄,在夹层的外侧壁322具有更高的刚度,例如厚度较厚。该结构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内侧壁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吸收部分来自于高空坠落的冲击力,缓解两端的接头部位的冲击力,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脱垂现象。在靠近接口Ⅱ一端的水平部分上有一个污物收纳区04,例如,向下设置的凹陷区,形成局部的凹陷,该凹陷的存在可以形成局部的存储区域,避免污物堵塞弯道部分,尤其是堵塞接口Ⅱ部位。在弯道部分外侧下方设置有强化筋板05,从外侧对该部位进行强化。实施例二参考图5和图6,重点改进之处在于,在弯道部分的外道壁内设置有一体成型的缓冲体34,该缓冲体是若干月牙形的凸起沿组成的,也就是缓冲作用,用于缓解来自于高空的冲击力。通常,缓冲体34是基本处于水平状态的,例如图5所示,这种设置方式便于脱模,且更具有优秀的弹性及弹性恢复性能。实施例三参考图7和图8,在弯道部分局部进行加厚设计,例如,最后处设计为其他部位的两倍,并采用逐步过渡的方式,形成一体,在该部位的内壁上形成若干微微的凸起35,或者称之为凸点,这种结构,可以有效的提高整体的抗冲击能力,以及提高局部的耐疲劳性能。实施例四参考图9,在弯道部分的外道处进行强化设计,在壁内增加聚氨酯发泡体36,聚氨酯发泡体的存在,使得此处形成一种类似的中空结构,且形成了双层设计,例如发泡体两侧的的壁厚与其他部位的壁厚一致,这种可以形成局部的强化。同时将凹陷区的底部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给排水管弯头,包括彼此成90度夹角的两个接口,以及位于两个接口部位之间的弯道部分,在弯道部分弯曲曲率半径小的一侧为内道,弯曲曲率半径大的一侧为外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道的管道壁具有抗冲击结构;所述抗冲击结构为下列三种样式之一:/n样式一:为设置在外道管道壁内的夹层结构,以及组成该夹层结构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且内侧壁相对于外侧壁具有薄的厚度;/n样式二:为设置在外道管道壁内侧的缓冲体,该缓冲体自内壁延伸板状结构;/n样式三:为设置在外道管道壁内的聚氨酯发泡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给排水管弯头,包括彼此成90度夹角的两个接口,以及位于两个接口部位之间的弯道部分,在弯道部分弯曲曲率半径小的一侧为内道,弯曲曲率半径大的一侧为外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道的管道壁具有抗冲击结构;所述抗冲击结构为下列三种样式之一:
样式一:为设置在外道管道壁内的夹层结构,以及组成该夹层结构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且内侧壁相对于外侧壁具有薄的厚度;
样式二:为设置在外道管道壁内侧的缓冲体,该缓冲体自内壁延伸板状结构;
样式三:为设置在外道管道壁内的聚氨酯发泡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排水管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道管道壁的内表面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全
申请(专利权)人:李海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