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进水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888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进水阀,包括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上设有与大气相连通的出口,进水阀进水时,进水通道的水全部或大部分经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流出,结构紧凑,简单,更加能满足不同场合的特定要求。

A new type of water inlet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进水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进水阀。
技术介绍
现有进水阀的水路结构如图1所示,进水阀接供水管进水后,水路经进水管10’及导管11’,向上顶开止水垫30’后,转向经防虹吸垫40’、防虹吸座50’,并从防虹吸座50’的小孔向下流动至导管11’外壁与本体20’内壁之间的间隙,再由导管11’外壁与本体20’内壁之间的间隙流至进水管10’与出水管60’之间的间隙,最终由出水管60’的出口流入水箱,现有结构的各管路之间配合结构复杂,不便于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进水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进水阀,包括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上设有与大气相连通的出口,进水阀进水时,进水通道的水全部或大部分经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流出。优选的,还包括一设于所述进水阀上部的整流机构,所述出口的水流经所述整流机构整流后向下流出。优选的,所述整流机构包括整流本体和整流器,所述整流器与所述整流本体配合形成依次沿水流方向设置的蓄水腔及整流通道,所述出口通过所述蓄水腔连通所述整流通道,所述蓄水腔与所述整流通道之间设有过滤装置。优选的,所述整流通道的出水端设有导向部,在所述导向部的作用下,所述整流通道的水沿进水阀的外壁流下。优选的,所述进水阀包括进水管和本体,所述本体套设在所述进水管之外,所述整流本体与所述进水阀的本体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整流器与所述整流本体可拆卸的密封连接。优选的,进水阀包括进水管、本体、上盖及密封组件,所述进水管套设在所述本体内,所述上盖盖接在所述本体顶部的开口处,所述进水管内形成所述进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形成于所述上盖和所述本体之间,所述出口形成于所述本体上,所述密封组件活动设置于所述上盖和所述本体之间进而连通或切断所述进水通道和所述出水通道。优选的,所述上盖与所述本体间形成与进水通道的出水端相连通的且沿周向延伸的通路,所述通路通向所述出口,所述出口形成于所述本体的上部并始终与外界大气连通。优选的,还包括一位于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进水管之间的挡片,所述进水管、挡片与所述本体间形成与所述通路的进水端相连通的过流通道。优选的,进水通道产生负压时,外界大气通过所述出口进入所述进水通道,或者是,还包括一连通所述进水通道与外界大气的进气口,进水通道产生负压时,外界大气通过所述进气口及所述出口进入所述进水通道。优选的,还包括设有若干过水孔的挡水架,所述进水通道的出水端的水流经由所述挡水架缓冲后流至所述出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一种新型进水阀,包括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上设有与大气相连通的出口,进水阀进水时,进水通道的水全部或大部分经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流出,结构紧凑,简单,便于装配,更加能满足不同场合的特定要求。2.还包括一设于所述进水阀上部的整流机构,所述出口的水流经所述整流机构整流后向下流出,减小出水噪音。3.所述整流通道的出水端设有导向部,在所述导向部的作用下,所述整流通道的水沿进水阀的外壁流下,进一步减小出水噪音。4.所述进水阀包括进水管和本体,所述本体套设在所述进水管之外,所述整流本体与所述进水阀的本体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整流器与所述整流本体可拆卸的密封连接,结构简单,便于装配。5.还包括设有若干过水孔的挡水架,所述进水通道出水端的水流经由所述挡水架缓冲后流至所述出口,减小水流冲击力,进而减小出水噪音。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进水阀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新型进水阀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新型进水阀的纵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新型进水阀的横向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新型进水阀的本体与整流本体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新型进水阀的导管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新型进水阀的上盖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新型进水阀的整流器的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新型进水阀的挡水架的立体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新型进水阀的本体与整流本体的立体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新型进水阀的挡片的立体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一种新型进水阀的本体与整流本体的立体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的一种新型进水阀的防虹吸垫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新型进水阀,包括相连通的进水通道11和出水通道21,所述出水通道21上设有与大气相连通的出口22,进水阀1进水时,进水通道11的水全部或大部分经所述出水通道21的出口22流出。本实施例中,进水通道11产生负压时,外界大气通过所述出口22进入所述进水通道11。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设于所述进水阀1上部的整流机构,所述出口22的水流经所述整流机构整流后向下流出。出口22的个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的出口22设置两个。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口22设于所述进水阀1的上部,所述出口22的水流沿纵向向下流出所述进水阀1。本实施例中,所述整流机构包括整流本体23和整流器30,所述整流器30与所述整流本体23配合形成依次沿水流方向设置的蓄水腔24及整流通道31,所述出口22通过所述蓄水腔24连通所述整流通道31,具体的,出口22位于蓄水腔24的下部,所述出口22的水流进入所述蓄水腔24并由所述蓄水腔24溢出至所述整流通道31后向下流出。本实施例中,所述蓄水腔24与所述整流通道31之间设有过滤装置,具体的,过滤装置为固设于整流通道31的进水端的过滤网(未图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整流通道31的出水端设有导向部32,在所述导向部32的作用下,所述整流通道31的水沿进水阀1的外壁流下。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阀1包括进水管10和本体20,所述本体20套设在所述进水管10之外,本实施例整流通道31的水沿本体20的外壁流下,所述整流本体23与所述进水阀1的本体20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整流器30与所述整流本体23可拆卸的密封连接,具体的,整流本体23一体成型设置于本体20上端的侧部,整流本体23顶部封闭、底部敞口,整流器30由整流本体23底部敞口处装入,并且整流器30顶部及两侧均与整流本体23内壁形成过流间隙,整流器30底部套设有密封圈,进而封闭整流本体23的底部敞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进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上设有与大气相连通的出口,进水阀进水时,进水通道的水全部或大部分经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流出,还包括一设于所述进水阀上部的整流机构,所述出口的水流经所述整流机构整流后向下流出,所述整流机构包括整流本体和整流器,所述进水阀包括进水管和本体,所述本体套设在所述进水管之外,所述整流本体与所述进水阀的本体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整流器与所述整流本体可拆卸的密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进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通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所述出水通道上设有与大气相连通的出口,进水阀进水时,进水通道的水全部或大部分经所述出水通道的出口流出,还包括一设于所述进水阀上部的整流机构,所述出口的水流经所述整流机构整流后向下流出,所述整流机构包括整流本体和整流器,所述进水阀包括进水管和本体,所述本体套设在所述进水管之外,所述整流本体与所述进水阀的本体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整流器与所述整流本体可拆卸的密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器与所述整流本体配合形成依次沿水流方向设置的蓄水腔及整流通道,所述出口通过所述蓄水腔连通所述整流通道,所述蓄水腔与所述整流通道之间设有过滤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进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通道的出水端设有导向部,在所述导向部的作用下,所述整流通道的水沿进水阀的外壁流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进水阀,其特征在于,进水阀包括进水管、本体、上盖及密封组件,所述进水管套设在所述本体内,所述上盖盖接在所述本体顶部的开口处,所述进水管内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灿东张祖连钟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瑞尔特卫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