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5723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测量设备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其可以通过增设定位装置来提高监测杆在变形监测点处的牢固度,即降低了监测杆在基坑监测的过程中发生位移的概率,因而提高了基坑监测的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包括监测杆,监测杆的顶部设置有圆头,圆头上设置有十字丝,监测杆的圆周侧壁顶部区域设置有正丝;还包括电钻、定位板、定位杆、紧固螺栓、动力板、转动杆、推动杆、支撑轴和挤压杆,定位板的顶端与监测杆的底端连接,定位板的中部设置有定位腔,定位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插入口,定位杆的顶端自定位板的下侧穿过插入口并且伸入至定位腔内,定位腔的右端连通设置有推动槽,定位杆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腔。

A simple layout device of deformation monitoring poi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
本技术涉及测量设备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基坑监测是指在建筑施工及使用期限内,对建筑基坑及其周边环境实施的监控工作,其中基坑冠梁的水平位移监测和竖向位移监测是基坑监测的主要项目之一,而在基坑监测过程中变形监测点布设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基坑监测的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可见变形监控点的布设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其中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是一种在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和竖向位移监测的过程中,用于规范布设变形监测点的装置,其在基坑监测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包括监测杆,监测杆的顶部设置有圆头,圆头上设置有十字丝,监测杆的圆周侧壁顶部区域设置有正丝;现有的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使用时,首先确定好变形监测点的位置之后,通过尺子确定好变形监测点与基坑边缘的距离,然后降低监测杆的底端通过专用胶粘贴在指定的位置,这时通过监测杆上的圆头可以进行水准测量,并且通过圆头上的十字丝可以实现全站仪的对中工作,最后将棱镜直接通过正丝与监测杆连接,实现强制对中;现有的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使用中发现,首先在将监测杆通过专用胶固定在变形监测点之后,由于基坑边缘很难保证较高的洁净度,因此监测杆在变形监测点处的牢固度较差,同时由于基坑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是一个长期监测的过程,一旦监测杆不牢固而发生了位移,则会使得基坑监测的监测数据的准确度较差,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通过增设定位装置来提高监测杆在变形监测点处的牢固度,即降低了监测杆在基坑监测的过程中发生位移的概率,因而提高了基坑监测的监测数据的准确度,从而增强实用性的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本技术的一种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包括监测杆,监测杆的顶部设置有圆头,圆头上设置有十字丝,监测杆的圆周侧壁顶部区域设置有正丝;还包括电钻、定位板、定位杆、紧固螺栓、动力板、转动杆、推动杆、支撑轴和挤压杆,定位板的顶端与监测杆的底端连接,所述定位板的中部设置有定位腔,所述定位腔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插入口,所述定位杆的顶端自定位板的下侧穿过插入口并且伸入至定位腔内,所述定位杆外圆周侧壁顶部区域与定位腔的内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腔的右端连通设置有推动槽,所述推动槽的右端连通设置有紧固螺纹孔,所述紧固螺栓的左端自定位板的右侧螺装穿过紧固螺纹孔并且伸入至推动槽内,所述动力板的右端中部与紧固螺栓的左端连接,所述定位杆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腔,所述转动腔的右端顶部区域与推动槽连通设置有推动孔,所述推动杆的右端自转动腔内穿过推动孔并且伸入至推动槽内,所述转动杆的顶端与推动杆的底端左侧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前端中下部区域贯穿设置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与支撑轴转动套装,所述支撑轴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转动腔的前端和后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腔的右端底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挤压孔,所述挤压杆的右端自转动腔内插入至挤压孔内,所述挤压杆的顶端左侧与转动杆的底端连接,所述电钻的输出端设置有钻头,所述钻头的直径稍大于定位杆的直径。本技术的一种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还包括圆锥卡头,所述圆锥卡头的左端与挤压杆的右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还包括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与紧固螺栓螺装。本技术的一种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的右端贯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紧固螺栓固定套装,所述垫片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定位板的右端和限位螺母的左端紧贴。本技术的一种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还包括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左端中部与推动杆的右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还包括操作把手,所述操作把手的右端底部区域与定位板的左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定位腔的左端顶部区域和推动杆的左端连接。本技术的一种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还包括抬动环,所述抬动环的顶端与定位板的底端连接,所述抬动环与定位杆套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首先在市场上购买到电钻和指定型号的钻头,然后将钻头按照安装说明书安装在电钻的输出端,然后启动电钻使电钻的输出端带动钻头转动,这时控制电钻使电钻的输出端在指定的监测点钻孔,然后将监测杆下侧的定位杆插入至电钻的钻孔内,然后转动紧固螺栓使紧固螺栓在推动槽的紧固螺纹孔内转动,此时紧固螺栓便带动动力板在推动槽内向左移动,然后动力板则通过推动杆推动转动杆的顶部区域左移,此时转动杆则绕着支撑轴转动使得转动杆的底部区域将挤压杆推出定位腔的挤压孔,这时挤压杆的右端则挤压在了钻孔的侧壁上,此时继续转动紧固螺栓使紧固螺栓左侧的动力板继续挤压推动杆,这时推动杆则继续推动转动杆绕着支撑轴转动使挤压杆与钻孔侧壁卡紧,待紧固螺栓旋紧后则完成了监测杆在监测点的定位工作,从而通过了增设定位装置提高了监测杆在变形监测点处的牢固度,即降低了监测杆在基坑监测的过程中发生位移的概率,因而提高了基坑监测的监测数据的准确度,增强了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钻和钻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定位腔和推动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监测杆;2、圆头;3、正丝;4、电钻;5、定位板;6、定位杆;7、紧固螺栓;8、动力板;9、转动杆;10、推动杆;11、支撑轴;12、挤压杆;13、定位腔;14、推动槽;15、紧固螺纹孔;16、转动腔;17、推动孔;18、挤压孔;19、钻头;20、圆锥卡头;21、限位螺母;22、垫片;23、安装孔;24、滑动杆;25、操作把手;26、复位弹簧;27、抬动环;28、插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包括监测杆1,监测杆1的顶部设置有圆头2,圆头2上设置有十字丝,监测杆1的圆周侧壁顶部区域设置有正丝3;还包括电钻4、定位板5、定位杆6、紧固螺栓7、动力板8、转动杆9、推动杆10、支撑轴11和挤压杆12,定位板5的顶端与监测杆1的底端连接,定位板5的中部设置有定位腔13,定位腔13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插入口28,定位杆6的顶端自定位板5的下侧穿过插入口28并且伸入至定位腔13内,定位杆6外圆周侧壁顶部区域与定位腔13的内圆周侧壁固定连接,定位腔13的右端连通设置有推动槽14,推动槽14的右端连通设置有紧固螺纹孔15,紧固螺栓7的左端自定位板5的右侧螺装穿过紧固螺纹孔15并且伸入至推动槽14内,动力板8的右端中部与紧固螺栓7的左端连接,定位杆6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腔16,转动腔16的右端顶部区域与推动槽14连通设置有推动孔17,推动杆10的右端自转动腔16内穿过推动孔17并且伸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包括监测杆(1),监测杆(1)的顶部设置有圆头(2),圆头(2)上设置有十字丝,监测杆(1)的圆周侧壁顶部区域设置有正丝(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钻(4)、定位板(5)、定位杆(6)、紧固螺栓(7)、动力板(8)、转动杆(9)、推动杆(10)、支撑轴(11)和挤压杆(12),定位板(5)的顶端与监测杆(1)的底端连接,所述定位板(5)的中部设置有定位腔(13),所述定位腔(13)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插入口(28),所述定位杆(6)的顶端自定位板(5)的下侧穿过插入口(28)并且伸入至定位腔(13)内,所述定位杆(6)外圆周侧壁顶部区域与定位腔(13)的内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腔(13)的右端连通设置有推动槽(14),所述推动槽(14)的右端连通设置有紧固螺纹孔(15),所述紧固螺栓(7)的左端自定位板(5)的右侧螺装穿过紧固螺纹孔(15)并且伸入至推动槽(14)内,所述动力板(8)的右端中部与紧固螺栓(7)的左端连接,所述定位杆(6)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腔(16),所述转动腔(16)的右端顶部区域与推动槽(14)连通设置有推动孔(17),所述推动杆(10)的右端自转动腔(16)内穿过推动孔(17)并且伸入至推动槽(14)内,所述转动杆(9)的顶端与推动杆(10)的底端左侧连接,所述转动杆(9)的前端中下部区域贯穿设置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与支撑轴(11)转动套装,所述支撑轴(1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转动腔(16)的前端和后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腔(16)的右端底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挤压孔(18),所述挤压杆(12)的右端自转动腔(16)内插入至挤压孔(18)内,所述挤压杆(12)的顶端左侧与转动杆(9)的底端连接,所述电钻(4)的输出端设置有钻头(19),所述钻头(19)的直径稍大于定位杆(6)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的变形监测点的布设装置,包括监测杆(1),监测杆(1)的顶部设置有圆头(2),圆头(2)上设置有十字丝,监测杆(1)的圆周侧壁顶部区域设置有正丝(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钻(4)、定位板(5)、定位杆(6)、紧固螺栓(7)、动力板(8)、转动杆(9)、推动杆(10)、支撑轴(11)和挤压杆(12),定位板(5)的顶端与监测杆(1)的底端连接,所述定位板(5)的中部设置有定位腔(13),所述定位腔(13)的底端连通设置有插入口(28),所述定位杆(6)的顶端自定位板(5)的下侧穿过插入口(28)并且伸入至定位腔(13)内,所述定位杆(6)外圆周侧壁顶部区域与定位腔(13)的内圆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腔(13)的右端连通设置有推动槽(14),所述推动槽(14)的右端连通设置有紧固螺纹孔(15),所述紧固螺栓(7)的左端自定位板(5)的右侧螺装穿过紧固螺纹孔(15)并且伸入至推动槽(14)内,所述动力板(8)的右端中部与紧固螺栓(7)的左端连接,所述定位杆(6)的内部设置有转动腔(16),所述转动腔(16)的右端顶部区域与推动槽(14)连通设置有推动孔(17),所述推动杆(10)的右端自转动腔(16)内穿过推动孔(17)并且伸入至推动槽(14)内,所述转动杆(9)的顶端与推动杆(10)的底端左侧连接,所述转动杆(9)的前端中下部区域贯穿设置有支撑孔,所述支撑孔与支撑轴(11)转动套装,所述支撑轴(1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转动腔(16)的前端和后端中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腔(16)的右端底部区域连通设置有挤压孔(18),所述挤压杆(12)的右端自转动腔(16)内插入至挤压孔(18)内,所述挤压杆(12)的顶端左侧与转动杆(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锋赵东东周明胡清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冀石化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