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管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5301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8:57
一种钢管打磨装置,其包括夹持盘和打磨盘,夹持盘表面设置有圆环轨道,圆环轨道上滑动连接有夹具,所述夹持盘的内边缘开设有多个向内凹陷的滑槽,每个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夹持盘表面安装有多条第一导轨,每条第一导轨的前端均与圆环轨道相连通;所述夹持盘的外边缘处开设有组装螺孔;所述打磨盘包括外圆环和旋转环,所述外圆环外边缘处开设有组装螺孔,外圆环的组装螺孔与夹持盘外边缘处的组装螺孔通过螺钉和螺母固定;所述外圆环与旋转环之间安装有轴承实现两者的滑动连接;所述旋转环表面设置有多条第二导轨,每条第二导轨上均滑动连接有打磨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不同尺寸和不同形状的钢管,能调整打磨角度,提高打磨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打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管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管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钢管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切割,但是无论是激光切割还是刀片切割,钢管的切割口都会出现毛糙,而毛糙会导致钢管的切割口不平滑,容易对人们造成伤害;而目前的打磨最普遍的方式是人工打磨,而人工打磨效率低;若是利用机械对钢管进行打磨,由于钢管存在不同尺寸和不同形状的现象,机械打磨还是需要人工手持钢管,时刻对打磨角度进行调整,才能完成打磨工作,这种打磨方式效率还是无法提高,影响钢管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钢管打磨装置,适用于不同尺寸和不同形状的钢管,能对打磨角度进行调整,提高打磨效率和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打磨装置,包括夹持盘和打磨盘,所述夹持盘设置为圆环结构,夹持盘表面设置有圆环轨道,圆环轨道上滑动连接有夹具,每个夹具后端均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夹持盘的内边缘开设有多个向内凹陷的滑槽,每个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前端开设有螺栓孔,移动块的螺栓孔与固定块的螺栓孔通过螺钉和螺母固定;所述夹持盘表面安装有多条第一导轨,每条第一导轨的前端均与圆环轨道相连通,第一导轨与滑槽一一对应;所述夹持盘的外边缘处开设有组装螺孔;所述打磨盘包括外圆环和旋转环,所述外圆环外边缘处开设有组装螺孔,外圆环的组装螺孔与夹持盘外边缘处的组装螺孔通过螺钉和螺母固定;所述外圆环套装在旋转环外,外圆环与旋转环之间安装有轴承实现两者的滑动连接;所述旋转环表面设置有多条第二导轨,每条第二导轨上均滑动连接有打磨棒,打磨棒末端朝旋转环的圆心延伸,打磨棒的末端通过转轴连接有磨块,磨块的两端通过弹簧与打磨棒的棒身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夹具包括但不限于方形夹具和弧形夹具。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环上安装有距离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夹持盘能对不同尺寸和不同形状的钢管进行夹持,提高装置的通用性,同时打磨盘的打磨棒具有“柔性”,根据钢管的形状、大小,控制打磨棒在第二导轨上移动的距离,从而让打磨棒的磨块能接触到不同形状钢管的外表面进行打磨;另外,将打磨棒的末端设置有转轴和弹簧,让打磨棒的磨块根据钢管的形状时刻更换打磨角度,提高磨块与钢管的打磨吻合程度,提高打磨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夹持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打磨盘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夹持盘;101、圆环轨道;102、第一导轨;103、移动块;104、夹具;105、固定块;2、组装螺孔;3、外圆环;4、旋转环;401、第二导轨;402、打磨棒;403、磨块;404、弹簧;5、距离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一种钢管打磨装置,包括夹持盘和打磨盘。如图1所示,所述夹持盘1设置为圆环结构,夹持盘1表面设置有圆环轨道101,圆环轨道101上滑动连接有多个夹具104,所述夹具104包括但不限于方形夹具104和弧形夹具104,不同形状的夹具104能适用于不同形状的钢管,且同款夹具104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两个,满足夹持的需求;每个夹具104后端均设置有固定块105,固定块105上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夹持盘1的内边缘开设有多个向内凹陷的滑槽,每个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03,移动块103可沿着滑槽往返移动,移动块103的前端开设有螺栓孔,移动块103的螺栓孔与固定块105的螺栓孔通过螺钉和螺母固定;所述夹持盘1表面安装有多条第一导轨102,每条第一导轨102的前端均与圆环轨道101相连通,第一导轨102与滑槽一一对应;夹具104可从圆环轨道101上移动到第一导轨102上,夹具104沿着第一导轨102即可移动到移动块103上,根据钢管的尺寸和大小,控制移动块103在滑槽上的移动距离,让夹具104能延伸到钢管外表面处,对不同尺寸和不同形状的钢管进行夹紧,并将该夹具104固定在移动块103上,起到钢管的固定作用。所述夹持盘1的外边缘处开设有组装螺孔2;所述打磨盘包括外圆环3和旋转环4,所述外圆环3外边缘处开设有组装螺孔2,外圆环3的组装螺孔2与夹持盘1外边缘处的组装螺孔2通过螺钉和螺母固定。如图2所示,所述外圆环3套装在旋转环4外,外圆环3与旋转环4之间安装有轴承实现两者的滑动连接,外圆环3不动,旋转环4可转动;所述旋转环4表面设置有多条第二导轨401,每条第二导轨401上均滑动连接有打磨棒402,打磨棒402末端朝旋转环4的圆心延伸,打磨棒402的末端通过转轴连接有磨块403,磨块403的两端通过弹簧404与打磨棒402的棒身相连接。旋转环4旋转,带动打磨棒402转动,对钢管进行打磨,同时打磨棒402可沿着第二导轨401进行往返移动,根据钢管的形状大小,控制打磨棒402在第二导轨401上移动的距离,从而让打磨棒402的磨块403能接触到不同形状钢管的外表面进行打磨。另外,将打磨棒402的末端设置有转轴和弹簧404,让打磨棒402具有柔性,即让打磨棒402的磨块403更换打磨角度,磨块403能在接触钢管打磨的过程中,根据钢管的形状而改变磨块403的打磨角度,提高磨块403与钢管的打磨吻合程度,提高打磨质量。此外,所述旋转环4上安装有距离传感器5,当检测到钢管靠近旋转环4时,即可控制旋转环4开始缓慢转动,提高自动化程度。其中各部件的移动与配合可由控制器控制,控制器通过编程程序控制各部件工作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公开,在此不做详细描述。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盘和打磨盘,所述夹持盘设置为圆环结构,夹持盘表面设置有圆环轨道,圆环轨道上滑动连接有夹具,每个夹具后端均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夹持盘的内边缘开设有多个向内凹陷的滑槽,每个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前端开设有螺栓孔,移动块的螺栓孔与固定块的螺栓孔通过螺钉和螺母固定;所述夹持盘表面安装有多条第一导轨,每条第一导轨的前端均与圆环轨道相连通,第一导轨与滑槽一一对应;所述夹持盘的外边缘处开设有组装螺孔;所述打磨盘包括外圆环和旋转环,所述外圆环外边缘处开设有组装螺孔,外圆环的组装螺孔与夹持盘外边缘处的组装螺孔通过螺钉和螺母固定;所述外圆环套装在旋转环外,外圆环与旋转环之间安装有轴承实现两者的滑动连接;所述旋转环表面设置有多条第二导轨,每条第二导轨上均滑动连接有打磨棒,打磨棒末端朝旋转环的圆心延伸,打磨棒的末端通过转轴连接有磨块,磨块的两端通过弹簧与打磨棒的棒身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打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盘和打磨盘,所述夹持盘设置为圆环结构,夹持盘表面设置有圆环轨道,圆环轨道上滑动连接有夹具,每个夹具后端均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夹持盘的内边缘开设有多个向内凹陷的滑槽,每个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移动块,移动块的前端开设有螺栓孔,移动块的螺栓孔与固定块的螺栓孔通过螺钉和螺母固定;所述夹持盘表面安装有多条第一导轨,每条第一导轨的前端均与圆环轨道相连通,第一导轨与滑槽一一对应;所述夹持盘的外边缘处开设有组装螺孔;所述打磨盘包括外圆环和旋转环,所述外圆环外边缘处开设有组装螺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放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福顺达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