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5066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包括中空的手柄,其端部连接有吸吮件;所述吸吮件包括一指状的中空状吸吮套、设有其内部的与其形状一致的气囊和与吸吮套和气囊均一体连接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手柄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气囊通过一充气管连接一手动充气泵,所述充气管从手柄内穿出后外接所述手动充气泵;所述吸吮套套设于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设有凸起颗粒;所述吸吮套的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壁薄的凹槽,当气囊充气后,凸起颗粒可顶起所述凹槽形成按摩颗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其设置吸吮件,同时可通过气囊对吸吮件进行充放气从而满足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训练阶段的要求。

A sucking training device for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
,特别是涉及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吞咽障碍(deglutitiondisorders)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发生于不同部位的吞咽时咽下困难。吞咽障碍可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食物误吸入气管引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查找引起吞咽困难的原发疾病,针对病因治疗。康复训练是改善神经性吞咽障碍的必要措施。吞咽功能训练中包括吸吮训练,目前,患者在训练的时候常常是在其食指上套设有一胶套,将戴有胶套的食指伸入口中,模仿吸吮动作,从而体验吸吮的感觉;上述吸吮训练所使用的胶套其训练功能较为单一,且训练效果不佳;而且目的常用的食指套用胶套不能满足不同患者不同训练阶段的训练要求,且其卫生安全性欠佳。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设计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的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特提供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其设置吸吮件,同时可通过气囊对吸吮件进行充放气从而满足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不同训练阶段的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包括中空的手柄,其端部连接有吸吮件;所述吸吮件包括一指状的中空状吸吮套、设有其内部的与其形状一致的气囊和与吸吮套和气囊均一体连接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手柄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气囊通过一充气管连接一手动充气泵,所述充气管从手柄内穿出后外接所述手动充气泵;所述吸吮套套设于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设有凸起颗粒;所述吸吮套的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壁薄的凹槽,当气囊充气后,凸起颗粒可顶起所述凹槽形成按摩颗粒。如上所述的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其中,所述连接套为一环状套体,其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其与与手柄端部的基座内壁上的内螺纹配合使用;所述连接套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对应所述气囊;所述进气口上套设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一端套设在进气口上,另一端从手柄的末端开孔上穿出后与手动充气泵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其中,还包括一伞状的护罩,所述护罩的中心处设有环状的尾套,其套设在所述手柄的近基座的一端上;用于防止手柄进入口腔内;所述手柄上设有凸台,所述尾套卡在凸台前。所述护罩为医用硅胶制成。如上所述的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其中,所述气囊和吸吮套均为医用无毒硅胶制成;所述吸吮套的的厚度为气囊的2-3倍。如上所述的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其中,所述手柄的末端开孔处设有一定位塞,所述充气管从定位塞中部穿过;所述定位塞可卡在开孔内;所述定位塞中部的穿孔的内壁上设有防滑颗粒。如上所述的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其中,所述手柄的外壁上设有防滑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其可通过对气囊进行充放气从而实现调节该吸吮套的规格大小,同时在吸吮训练的过程中还能满足刺激口腔肌肉的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该咬合套内部设有可调节大小的气囊,适合不同患者或不同训练强度,从而有效提高患者训练的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还设置有护罩,可避免伸入过深引起患者不适;本技术的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该手柄和吸吮套均为可拆卸连接,方便训练完后对其进行清洗消毒杀菌操作,以保证卫生安全性。本技术的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为了满足不同患者需要,该吸吮套的大小和规格可包含多款规格。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吸吮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手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护罩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手柄2、吸吮件3、吸吮套4、气囊5、连接套6、充气管7、手动充气泵8、凸起颗粒9、凹槽10、外螺纹11、防滑胶垫12、进气口13、开孔14、护罩15、尾套16、凸台17、定位塞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包括中空的手柄1,其端部连接有吸吮件2;所述吸吮件2包括一指状的中空状吸吮套3、设有其内部的与其形状一致的气囊4和与吸吮套3和气囊4均一体连接的连接套5;所述连接套5与手柄1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气囊4通过一充气管6连接一手动充气泵7,所述充气管6从手柄1内穿出后外接所述手动充气泵7;所述吸吮套3套设于所述气囊4的外表面上;所述气囊4的外表面上设有凸起颗粒8;所述吸吮套3的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壁薄的凹槽9,当气囊4充气后,凸起颗粒8可顶起所述凹槽9形成按摩颗粒。本技术的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或家属先为需要训练的患者组装该训练装置,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合适大小规格的吸吮套3,此时需要将充气管6从手部的具有开孔13的一端插入且直至手柄1的另一端与连接套5上的进气口12连接;再将其插入手柄1的基座且与其通过螺纹旋接;后将定位塞17塞入开孔13内即可;最后再将护罩14的尾套15太宰手柄1的近基座的一端上;在进行训练的时候,患者健侧的手持该手柄1部,再将该吸吮套3伸入患者的口中,做吸吮训练,持续20次;针对偏瘫患者而言,由于不同程度的张口困难问题,故该吮吸套在伸入口腔内后需要撑开方可实现训练的目的;故在吸吮套3伸入口腔后,患者的另一只手握手动充气泵7,向气囊4内充入气体,使得气囊4缓缓充气后变大然后接触到吸吮套3将吸吮套3适度撑大可保证吸吮的正常进行;需要说明的是,气囊4在充气后,气囊4上的凸起颗粒8可顶起所述凹槽9形成按摩颗粒,实现口腔训练的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该吸吮件2与手柄1之间为活动连接,可方便在一次训练完后将其拆卸下进行清洗消毒杀菌操作。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所述连接套5为一环状套体,其外壁上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中空的手柄,其端部连接有吸吮件;/n所述吸吮件包括一指状的中空状吸吮套、设有其内部的与其形状一致的气囊和与吸吮套和气囊均一体连接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手柄的端部活动连接;/n所述气囊通过一充气管连接一手动充气泵,所述充气管从手柄内穿出后外接所述手动充气泵;/n所述吸吮套套设于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n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设有凸起颗粒;/n所述吸吮套的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壁薄的凹槽,当气囊充气后,凸起颗粒可顶起所述凹槽形成按摩颗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中空的手柄,其端部连接有吸吮件;
所述吸吮件包括一指状的中空状吸吮套、设有其内部的与其形状一致的气囊和与吸吮套和气囊均一体连接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与手柄的端部活动连接;
所述气囊通过一充气管连接一手动充气泵,所述充气管从手柄内穿出后外接所述手动充气泵;
所述吸吮套套设于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
所述气囊的外表面上设有凸起颗粒;
所述吸吮套的表面上设有若干个壁薄的凹槽,当气囊充气后,凸起颗粒可顶起所述凹槽形成按摩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吞咽障碍患者用吸吮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套为一环状套体,其外壁上设有外螺纹,其与手柄端部的基座内壁上的内螺纹配合使用;
所述连接套上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对应所述气囊;
所述进气口上套设有充气管,所述充气管的一端套设在进气口上,另一端从手柄的末端开孔上穿出后与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蕾韩春彦赵存豆欣蔓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