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淋灭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506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喷淋灭火系统,其包括水池、消防泵、高位水箱、水压控制箱、主管路、分支管和喷头,主管路分别连接高位水箱、水压控制箱、水池和分支管,各个分支管均与喷头可拆卸连接,所述喷头包括喷水座、支撑装置、玻璃体和洒水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的上端连接与喷水座,下端连接洒水装置,所述玻璃体设置于所述喷水座和所述洒水装置之间,所述玻璃体与所述洒水装置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洒水装置包括第一洒水盘、位于第一洒水盘下方的第二洒水盘和导流管,所述第一洒水盘和第二洒水盘的大小不同,且中心均由导流管贯穿,并与导流管的侧壁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性能稳定且喷淋覆盖范围大的优点。

A sprinkl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淋灭火系统
本技术涉及室内灭火装置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喷淋灭火系统。
技术介绍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发生的,火灾作为一种最普遍的灾害一直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城市建筑越来越密集,而在高度密集的建筑群中某间房屋或者某个楼层起火后,如果不能及时的将火扑灭,火势很有可能迅速扩大,造成更大的损失,因而人们对应用于室内的的消防灭火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室内消防系统主要包括喷头、管路网、水箱、消防泵和水池,平时置于建筑物高处的水箱内装满水,当火灾发生时喷头中的热敏元件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炸裂,管网中的水自动喷出,消防泵启动将水池中的水通过管路网运输到喷头进行灭火操作。现有的室内消防系统结构框架比较完善,能够及时的对室内火灾作出反应,但是喷头底端的洒水盘结构单一,将流下来的水周向分散,不能有效的喷射至其正下方,喷射覆盖不全面;另外其内部的热敏元件简单的嵌于喷头的内部,没有相应的保护装置,在室内安装灭火系统时,极易因碰撞而破损,直接影响喷淋灭火系统安装进度和喷头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性能稳定且喷淋覆盖范围大的喷淋灭火系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喷淋灭火系统,其包括水池、消防泵、高位水箱、水压控制箱、主管路、分支管和喷头,主管路分别连接高位水箱、水压控制箱、水池和分支管,各个分支管均与喷头可拆卸连接,所述喷头包括喷水座、支撑装置、玻璃体和洒水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的上端连接与喷水座,下端连接洒水装置,所述玻璃体设置于所述喷水座和所述洒水装置之间,所述玻璃体与所述洒水装置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洒水装置包括第一洒水盘、第二洒水盘和导流管,所述第一洒水盘和位于第一洒水盘下方的第二洒水盘的大小不同,且中心均由导流管贯穿,并与所述导流管的侧壁焊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喷淋灭火系统中喷头部分进行了改进,其中能够感知温度变化并控制系统启动的热敏元件玻璃件设置于喷水座和洒水装置之间,且与洒水装置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装置,在喷淋灭火系统的安装过程中能够避免因碰撞而导致玻璃件破损影响安装进度和本喷淋灭火系统的正常使用;洒水装置中不同大小的洒水盘能够将流下来的水分流成不同大小、不同层次的水圈进行灭火操作,导流管对喷头正下方的中心区域进行喷淋,扩大了有效喷淋覆盖的范围,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洒水盘的底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洒水盘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个洒水盘的大小不同,消防系统启动后,自分支管内流出的水,喷淋至第一洒水盘,并由第一洒水盘的表面分流成水圈进行灭火操作,第二洒水盘的直径小于第一洒水盘,在使用时,能够将部分水引流至第一洒水盘下方未保护的范围内,起到扩大喷头保护范围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洒水盘和第二洒水盘的边缘处均设有若干齿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楞起到分流的作用,使流至第一洒水盘和第二洒水盘的水能够均匀的分成多股细流,然后再流至地面进行灭火操作,避免了水分过于集中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洒水盘为重心向下的曲面壳体结构,且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具有球面结构的透水板,透水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透水孔,所述导流管贯穿透水板的中部并与透水板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洒水盘用于承接分支管内流出的水,其上表面为曲面,没有稳定的支撑平台,水流落在第一洒水盘的上表面后会沿其外壁向下流动;第一洒水盘中部的透水板向下凹陷,能够承接一部分的水流,并通过透线孔将其导至第二洒水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轭臂座和两个轭臂,所述轭臂座的上端连接喷水座,下端对称连接两个轭臂,两个所述轭臂的下端相向弯折、且均连接在所述导流管的侧壁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管的上方设置有集水盘,所述集水盘固定于两个轭臂的底端且的中心与所述导流管相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轭臂座和两个轭臂起到支撑和连接的作用,使导流管能够稳定的固定于喷头内,导流管上方的集水盘能够收集一部分的水分,并将水导至导流管的下端流出,对喷头正下方的中心区域进行灭火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设置于所述玻璃体的底端且固定在集水盘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轭臂座的中心处设有管口塞,所述管口塞底面的中心处设置有卡孔,所述玻璃体的顶端嵌于所述卡孔内、底端置于集水盘的中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口塞置于轭臂座内,并由玻璃件支撑,使分支管内的水不会流出管内,玻璃件上端与管口塞卡接,下端与集水盘的连接处设有环形的缓冲垫,使玻璃件在本技术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因晃动和碰撞而损坏,避免了喷淋灭火系统误启动和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流管的底端焊接有多个向下倾斜的锯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分支管内流出的水分经过第一洒水盘和第二洒水盘的分流后会有一部分沿导流管的外壁向下流动,导流管底端的锯齿倾斜设置,能够进一步将沿管壁流下来的水分分流成水圈进行灭火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支管的末端设有接口,所述喷头通过喷水座和所述接口与所述分支管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头与支管呈可拆卸连接,喷头的更换更加方便,提高了本技术的实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本技术设置有可拆卸的喷头,喷头底端设有洒水装置,洒水装置能够将水流向周向及中部分散,喷淋面积全面;2.本技术的喷头内设置的玻璃件,上端与管口塞卡接,下端连接有缓冲装置,性能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喷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喷头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的喷头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池;2、消防泵;3、高位水箱;4、水压控制箱;5、主管路;6、分支管;61、接口;7、喷头;71、喷水座;72、轭臂座;721、管口塞;722、卡孔;73、轭臂;74、玻璃体;75、集水盘;751、缓冲垫;76、第一洒水盘;77、第二洒水盘;78、齿楞;79、导流管;791、锯齿;8、透水板;81、透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喷淋灭火系统,包括水池1、消防泵2、高位水箱3、水压控制箱4、主管路5、分支管6和喷头7,主管路5连接于水池1、消防泵2、高位水箱3、水压控制箱4之间用于水的输送,并且末端连接多个分支管6,各个分支管6均可拆卸连接喷头7,水池1中的水通过消防泵2输送至高位水箱3内,高位水箱3设置于建筑物的顶端,起到储水的作用,高位水箱3连接有调节箱体内水压的水压控制箱4,水压控制箱4与消防泵2连锁,当火灾发生时,室内的温度升高,喷头7启动,主管路5和分支管6内的水在高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淋灭火系统,包括水池(1)、消防泵(2)、高位水箱(3)、水压控制箱(4)、主管路(5)、分支管(6)和喷头(7),主管路(5)分别连接高位水箱(3)、水压控制箱(4)、水池(1)和分支管(6),各个所述分支管(6)均与喷头(7)可拆卸连接,所述喷头(7)包括喷水座(71)、支撑装置、玻璃体(74)和洒水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的上端连接喷水座(71)、下端连接洒水装置,所述玻璃体(74)设置于所述喷水座(71)和所述洒水装置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体(74)与所述洒水装置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洒水装置包括第一洒水盘(76)、位于第一洒水盘(76)下方的第二洒水盘(77)和导流管(79),所述第一洒水盘(76)和第二洒水盘(77)的大小不同,且中心均由导流管(79)贯穿并与导流管(79)的侧壁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淋灭火系统,包括水池(1)、消防泵(2)、高位水箱(3)、水压控制箱(4)、主管路(5)、分支管(6)和喷头(7),主管路(5)分别连接高位水箱(3)、水压控制箱(4)、水池(1)和分支管(6),各个所述分支管(6)均与喷头(7)可拆卸连接,所述喷头(7)包括喷水座(71)、支撑装置、玻璃体(74)和洒水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的上端连接喷水座(71)、下端连接洒水装置,所述玻璃体(74)设置于所述喷水座(71)和所述洒水装置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体(74)与所述洒水装置的连接处设置有缓冲装置;所述洒水装置包括第一洒水盘(76)、位于第一洒水盘(76)下方的第二洒水盘(77)和导流管(79),所述第一洒水盘(76)和第二洒水盘(77)的大小不同,且中心均由导流管(79)贯穿并与导流管(79)的侧壁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淋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洒水盘(76)的底面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洒水盘(77)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淋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洒水盘(76)和第二洒水盘(77)的边缘处均设有若干齿楞(7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喷淋灭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洒水盘(76)为重心向下的曲面壳体结构,且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具有球面结构的透水板(8),透水板(8)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透水孔(81),所述导流管(79)贯穿透水板(8)的中部并与透水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东茹尹宗显郑天威郑志迁王蕾朱颖曹红星王亚美白井祈
申请(专利权)人:中通建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