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骨折术后DVT预防多功能体位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020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肢骨折术后DVT预防多功能体位架,包括支撑主板,所述支撑主板的前端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电源,所述支撑主板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移动立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腿部托架,所述脚部垫块的上端外侧安装有足部固定带,所述气压泵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撑板,所述股四头肌感应装置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线的一端,且连接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该下肢骨折术后DVT预防多功能体位架能够利用电源的控制完成后续部件的功能,保证了整个体位架的使用效果良好,腿撑采用硅凝胶材质,能够减少局部皮肤受压,旋转撑板的上下旋转有利于被动促使患者进行屈膝,屈胯的动作,而且还增加了支撑面积,便于支撑角度范围的扩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肢骨折术后DVT预防多功能体位架
本技术涉及医学器械
,具体为一种下肢骨折术后DVT预防多功能体位架。
技术介绍
DVT是下肢骨折较严重的并发症,系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多发于下肢手术后,一旦发生,可引起相关器官组织的功能障碍,导致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严重后果,需要改善血液循环,使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实际工作中,患者因为术后疼痛,患肢固定往往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低,护理人员由于工作量大实施被动运动的频次不足,多由家人或护工完成,专业性不强,效果不佳,现有的体位架仅能保持肢体的功能位,未考虑到被动运动与促进血液循环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肢骨折术后DVT预防多功能体位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术后都是依赖家人和护工,专业性不强,效果不佳,同时现有的体位架仅能保持肢体的功能位,未考虑到被动运动与促进血液循环功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肢骨折术后DVT预防多功能体位架,包括支撑主板,所述支撑主板的前端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电源,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肢骨折术后DVT预防多功能体位架,包括支撑主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板(1)的前端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电源(2),所述支撑主板(1)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3),所述支撑主板(1)的上端预留设置有限位滑轨(4),所述限位滑轨(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立杆(5),所述移动立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腿部托架(6),所述腿部托架(6)的内部左侧活动安装有活动旋杆(7),所述活动旋杆(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转盘(8),所述活动旋杆(7)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机(9),且电动机(9)位于腿部托架(6)的内部,所述电动机(9)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卡合齿轮(10),所述活动旋杆(7)的上端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肢骨折术后DVT预防多功能体位架,包括支撑主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板(1)的前端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电源(2),所述支撑主板(1)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3),所述支撑主板(1)的上端预留设置有限位滑轨(4),所述限位滑轨(4)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移动立杆(5),所述移动立杆(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腿部托架(6),所述腿部托架(6)的内部左侧活动安装有活动旋杆(7),所述活动旋杆(7)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转盘(8),所述活动旋杆(7)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机(9),且电动机(9)位于腿部托架(6)的内部,所述电动机(9)的上端活动安装有卡合齿轮(10),所述活动旋杆(7)的上端外侧固定安装有踝关节调节按钮(11),所述腿部托架(6)的上端左侧固定安装有脚部垫块(12),所述脚部垫块(12)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有远红外照射灯(13),所述脚部垫块(12)的上端外侧安装有足部固定带(14),所述脚部垫块(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腿撑(15),所述腿部托架(6)的内部右侧固定安装有气压泵(16),所述气压泵(1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撑板(17),所述腿部托架(6)的右侧上端固定安装有膝关节调节按钮(18),所述腿撑(15)的右侧外部固定连接有股四头肌感应装置(19),所述股四头肌感应装置(19)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线(20)的一端,且连接线(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3)。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建英范萍羊雨琴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