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茶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92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新型茶壶,包括壶体以及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壶体内壁的中部以上;所述壶体的壶底内表面包括水平部分和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高于所述水平部分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双层的茶水分离效果。一层是通过所述壶底的倾斜部分来实现;另一层是通过设置滤网结构来实现。

New tea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茶壶
本技术涉及茶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茶壶。
技术介绍
茶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日常饮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热捧。饮茶时人们通常用茶壶来泡制茶水,传统茶壶的底部为平底结构且配置有茶盖。通常人们泡茶时需要将头次茶叶泡洗后,才进行后续泡茶。使用传统茶壶进行第一次泡洗时,只能通过打开茶盖,将泡洗的茶叶水倒掉,来实现茶水分离。在倾倒废茶水时,一方面会使一部分茶叶顺着倒掉的废茶水而倒掉,造成茶叶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会使废茶水倾倒不干净,残留在茶壶中的茶水会严重影响后面茶水的口感。因此,在初次泡洗茶叶时不造成茶叶浪费的情况下,让冲泡后茶水分离简单易行的新型茶壶变得日趋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新型茶壶,既不浪费茶叶又使得茶水分离变得简单易行,从而提高用户体验。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茶壶,包括壶体以及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壶体内壁的中部以上;所述壶体的壶底内表面包括水平部分和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高于所述水平部分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壶底倾斜部分斜面与所述壶体内侧壁之间形成的夹角在45°到75°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滤网为一端开口的腔体,包括底面板以及中空柱状体;所述底面板上设置有滤水结构,所述中空柱状体一端边缘与所述底面板边缘密封连接,所述中空柱状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使得所述中空柱状体与所述壶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面板上设置的滤水结构包括滤孔,所述滤孔用来分离茶叶和茶水。进一步地,所述中空柱状体上设置的连接结构包括滤网附着圈,所述滤网附着圈设置在所述中空柱状体与所述壶体连接一侧,并将所述中空柱状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壶体上。进一步地,所述壶体的外侧壁上方设置有壶嘴;所述壶嘴位置高于所述底面板位置,且低于所述滤网附着圈位置;所述壶嘴上设置有尖部,所述尖部背向所述壶体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壶底内表面的倾斜部分朝向所述壶嘴对侧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中空柱状体在所述壶嘴对应位置设置有开口。进一步地,所述壶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壶柄,所述壶柄设置在所述壶嘴的对侧。本技术中提供的新型茶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提供的新型茶壶,包括壶体以及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壶体内壁的中部以上;所述壶体的壶底内表面包括水平部分和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高于所述水平部分设置。在本技术中,设置有双层茶水分离结构,一层是在壶底设置的倾斜部分与水平部分,所述茶水在倾倒时由于重力作用,茶叶会集中在倾斜部分的倾斜面上,剩余一部分茶水由于重力作用会流到水平部分,实现茶叶与茶水的分离,使得下一泡茶水不会因为上一泡茶水没倒干净让茶叶长时间浸泡而影响茶水的风味;另一层是在所述壶体内壁的中部以上设置滤网,所述滤网的设置实现了茶水在倾倒时茶叶与茶水的分离,给饮茶者带去良好的饮茶体验;同时滤网的设置也使得在初次洗茶时,不会造成茶叶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新型茶壶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参照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茶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茶壶,包括壶体1以及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壶体1内壁的中部以上。所述壶体1的壶底内表面积包括水平部分31和倾斜部分32。所述倾斜部分32高于所述水平部分3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中的新型茶壶通过构建一个双层茶水分离结构,来实现为饮茶者提供高质量的茶水,提高饮茶者的用户体验。第一层茶水分离结构设置在所述壶底的内表面。在倾倒茶水的过程中,会将茶壶放平,茶叶基本在靠壶嘴4的壶体1的侧壁上,还有一部分会留在壶底的倾斜部分32上。倾倒茶水完成时,茶叶停留在壶底的倾斜部分32上,残留在茶叶上少量的水由于重力的因素,会自动流到壶底的水平部分31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继续浸泡茶叶,影响下一泡茶水的风味。第二层茶水分离结构为设置的滤网。在使用本技术中的茶壶时,先要打开滤网,然后装入茶叶,再盖住滤网,最后开始冲泡茶叶。一般来讲,由于茶叶的制作工艺,饮茶者在享用茶水前,需要先将茶叶冲洗一遍,再泡茶。在加水冲洗时,使水溢出茶壶,这样,在滤网的作用下,溢出的水会带走有泡泡的脏物质,而将茶叶留在壶体1内。冲洗好后,再将壶体1内全部的冲洗水倾倒干净,然后另倒入水开始泡茶。整个茶壶在这样一个双层茶水分离结构的作用下,实现了既不影响茶水风味,又方便饮茶者饮用茶水。在本技术中,所述壶底倾斜部分32斜面与所述壶体1内侧壁之间形成的夹角在45°到75°之间。为保证上述第一层茶水分离结构的效果以及方便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壶底倾斜部分32斜面与所述壶体1内侧壁之间形成的夹角设置为45°,所述壶底的倾斜部分32的垂直高度为所述壶底外面积直径的一半。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所述滤网为一端开口的腔体,包括底面板21及中空柱状体22,所述底面板21上设置有滤水结构,所述中空柱状体22一端边缘与所述底面板21密封连接,所述中空柱状体22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体以及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壶体内壁的中部以上;/n所述壶体的壶底内表面包括水平部分和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高于所述水平部分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茶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体以及滤网;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壶体内壁的中部以上;
所述壶体的壶底内表面包括水平部分和倾斜部分;所述倾斜部分高于所述水平部分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底倾斜部分斜面与所述壶体内侧壁之间形成的夹角在45°到7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为一端开口的腔体,包括底面板以及中空柱状体;
所述底面板上设置有滤水结构,所述中空柱状体一端边缘与所述底面板边缘密封连接,所述中空柱状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使得所述中空柱状体与所述壶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板上设置的滤水结构包括滤孔,所述滤孔用来分离茶叶和茶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宜强陈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立川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