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819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脱粒机。特征在于,在分选室(17)中具有:扬谷器(15),其产生分选风;以及摆动分选搁板(20),其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往复摆动,在摆动分选搁板(20)上具有:移送搁板部(22),其接住从脱粒室(11)下落的被处理物并将该被处理物向后方移送;第1分选部(F),其配置于移送搁板部(22)的后方,由多个第1分选部件前后隔开间隔配置而成;第2分选部(24),其配置于第1分选部(F)的后方,由多个第2分选部件左右隔开间隔配置而成;以及分选网(30),其配置于第1分选部(F)的上方,分选网(30)的后端部位于第2分选部(24)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脱粒机
本技术涉及脱粒机。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如下结构:在脱粒室的下方设置摆动分选装置,在摆动分选搁板上设置从来自脱粒室的下落物中分选出谷粒的筛子(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59366号公报在所述公知例中,存在如下课题:由于是通过筛子从下落物中分选谷粒的结构,因此当为了提高分选精度而使筛子间隔变小时,容易产生损失/堵塞,如果使筛子间隔变大,则分选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对摆动分选搁板的结构进行了改善,目的在于兼顾绿豆的分选精度的提高和降低脱粒损失。第1方面所述的技术是一种脱粒机,其具有:脱粒室(11),其具有对农作物进行脱粒的脱粒滚筒(10);以及分选室(17),其配置于所述脱粒室(11)的下方,其中,该脱粒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分选室(17)中具有:扬谷器(15),其产生分选风;以及摆动分选搁板(20),其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往复摆动,在所述摆动分选搁板(20)上具有:移送搁板部(22),其接住从脱粒室(11)落下的被处理物并将该被处理物向后方移送;第1分选部(F),其配置于所述移送搁板部(22)的后方,由多个第1分选部件前后隔开间隔配置而成;第2分选部(24),其配置于所述第1分选部(F)的后方,由多个第2分选部件左右隔开间隔配置而成;以及分选网(30),其配置于所述第1分选部(F)的上方,所述分选网(30)的后端部位于所述第2分选部(24)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第2方面所述的技术是第1方面所述的脱粒机,其中,该脱粒机在所述分选网(30)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的上方具有筛线(35)。第3方面所述的技术是第1方面和第2方面所述的脱粒机,其中,所述第1分选部(F)具有前侧筛子(23A)和后侧筛子(23B),该后侧筛子(23B)配置于所述前侧筛子(23A)的后方,所述后侧筛子(23B)具有倾斜角度能够被调节的分选部件。第4方面所述的技术是第3方面所述的脱粒机,其中,所述后侧筛子(23B)配置在比所述前侧筛子(23A)低的位置上。在第1方面所述的技术中,配置于第1分选部(F)的上方的分选网(30)的后端部位于第2分选部(24)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因此抑制了夹杂物向第1分选部(F)落下的情况,并且能够利用第2分选部(24)的后部对回收对象物进行回收,从而能够防止回收对象物向机外排出所导致的损失。在第2方面所述的技术中,除了第1方面所述的技术所产生的效果之外,在第2分选部(24)的后部形成有不存在分选网(30)的开放部分(H),因此能够利用第2分选部(24)的后部对回收对象物进行回收,从而能够防止回收对象物向机外排出所导致的损失。在第3方面所述的技术中,除了第1方面所述的技术所产生的效果之外,在分选网(3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的上方具有筛线(35),因此筛线(35)会将向分选网(30)落下的夹杂物接住,由此,能够提高分选网(30)和其下方的第1分选部(F)的分选效率,并且能够抑制分选损失。在第4方面所述的技术中,除了第1方面至第3方面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技术所产生的效果之外,后侧筛子(23B)具有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能够被调节的分选部件,因此通过变更后侧筛子23B的分选部件的倾斜角度来变更分选风的风向,能够降低损失。在第5方面所述的技术中,除了第4方面所述的技术所产生的效果之外,后侧筛子(23B)配置在比前侧筛子(23A)低的位置,因此通过后侧筛子(23B)能够提高向上吹的分选风的分选精度和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收割机的侧视图。图2是脱粒装置(脱粒机)的纵剖侧视图。图3是摆动分选搁板的纵剖侧视图。图4是摆动分选搁板的俯视图。图5是摆动分选搁板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6是摆动分选搁板的俯视图。图7是摆动分选搁板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局部侧视图。标号说明4:收割装置;9:输送升降机;10:脱粒滚筒;11:脱粒室;15:扬谷器;17:分选室;20:摆动分选搁板;22:移送搁板部;23A:前侧筛子;23B:后侧筛子;24:逐稿器;30:粗选网;35:筛线;F:筛子;K:开放部分。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收割机(联合收割机)具有机体架1、行驶装置2、设置于机体架1的上方的脱壳装置(脱粒机)3、设置于脱壳装置3的前侧的收割装置4、设置于脱粒装置3的侧部的谷物箱5以及设置于谷物箱5的前方的操纵部6等(图1)。本技术的收割机除了米麦的谷粒、荞麦的谷粒、大豆、绿豆或者豌豆(豌豆角)等豆类以外、还在种植在田地中的芝麻、菜种、向日葵等作物(油料谷类)的种子的收获时使用,虽然为了方便,以广义的谷粒包含这些种子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的结构并不受此限定。另外,为了容易理解,便利性地示出方向而进行了说明,但结构并不被这些方向所限定。将扒拢卷筒8A和割刀8B设置在轴安装有螺旋推运器7的螺旋推运器架8而构成收割装置4,将输送升降机9的前端安装在螺旋推运器架8上,输送升降机9的基部与脱粒装置3的脱粒室连接。如图2所示,在所述脱粒装置3的上部设置脱粒室11,该脱粒室11大致水平地轴安装有脱粒滚筒10,脱粒滚筒10的下方侧主要被脱粒网12包围,在脱粒网12的下方设置扬谷器15的扬谷器壳体16。在所述脱粒室11的下方形成分选室17,该分选室17能够通过所述扬谷器15的送风对谷粒(包含豆类、胡麻、菜籽的种子以及它们的荚)与异物进行风选,在分选室17内设置沿着扬谷器15的送风方向(前后方向)进行往复摆动的摆动分选搁板20。在摆动分选搁板20上形成有始端部(前端部)位于扬谷器15的上方的移送搁板部22。在移送搁板部22的移送方向下游侧设置筛子(也称作“第1分选部”)F。在筛子F处具有多个翅片(也称作“第1分选部件”)32。在分选室17中具有:逐稿器(也称作“第2分选部”)24,其设置于筛子F的下游侧;一次输送机25,其设置在摆动分选搁板20的下方规定位置;二次输送机26,其设置在一次输送机25的后侧;以及二次返回装置27,使二次筛选物返回到脱粒室11并进行再脱粒处理。在逐稿器24中具有多个齿条板(也称作“第2分选部件”)。在所述筛子F的上方设置粗选网(也称作“分选网”)30。粗选网30进行粗分选,使得绿豆的茎杆/枝(在是米麦的情况下是谷物杆的部分)不落到筛子F上。粗选网30是任意的结构,优选为使谷粒和它的荚下落但它们的茎杆/叶等夹杂物不下落的目数。另外,粗选网30可以由钢丝网、平网或冲孔板构成。因此,抑制了所收获(回收)的种子和荚以外的夹杂物的下落,促进绿豆的种子和荚的下落并提高了分选处理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粗选网30的前端位于移送搁板部22的后端,粗选网30的后端位于逐稿器24的前端上方(图2)。因此,从侧视观察时,粗选网30覆盖筛子F的前后方向的整个上方,抑制夹杂物向筛子F上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粒机,其具有:/n脱粒室(11),其具有对农作物进行脱粒的脱粒滚筒(10);以及/n分选室(17),其配置于所述脱粒室(11)的下方,/n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分选室(17)中具有:扬谷器(15),其产生分选风;以及/n摆动分选搁板(20),其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往复摆动,/n在所述摆动分选搁板(20)上具有:/n移送搁板部(22),其接住从脱粒室(11)落下的被处理物并将该被处理物向后方移送;/n第1分选部(F),其配置于所述移送搁板部(22)的后方,由多个第1分选部件前后隔开间隔配置而成;/n第2分选部(24),其配置于所述第1分选部(F)的后方,由多个第2分选部件左右隔开间隔配置而成;以及/n分选网(30),其配置于所述第1分选部(F)的上方,/n所述分选网(30)的后端部位于所述第2分选部(24)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30 JP 2017-209224;20180907 JP 2018-1679951.一种脱粒机,其具有:
脱粒室(11),其具有对农作物进行脱粒的脱粒滚筒(10);以及
分选室(17),其配置于所述脱粒室(11)的下方,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选室(17)中具有:扬谷器(15),其产生分选风;以及
摆动分选搁板(20),其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往复摆动,
在所述摆动分选搁板(20)上具有:
移送搁板部(22),其接住从脱粒室(11)落下的被处理物并将该被处理物向后方移送;
第1分选部(F),其配置于所述移送搁板部(22)的后方,由多个第1分选部件前后隔开间隔配置而成;
第2分选部(24),其配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原一志北川智志山本昌一渡部宽树二神伸栗原大器
申请(专利权)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