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了一种粘着带,其特征在于,为在基材1的单面或两面具有粘着剂层的粘着带,在基材1的单面具有粘着剂层的情况下的粘着剂层、或在基材1的两面具有粘着剂层的情况下的该两个粘着剂层中的至少1个粘着剂层具有与基材1相接的第1粘着剂层2以及与第1粘着剂层2相接且位于粘着带的表面侧的第2粘着剂区域3,第1粘着剂层2的储能模量G’比第2粘着剂区域3的储能模量G’高。该粘着带容易进行粘贴时的位置调整、空气去除,且粘贴后的防水性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粘着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易进行粘贴时的位置调整、空气去除、且粘贴后的防水性优异的粘着带。
技术介绍
粘着带广泛用于包装用、办公用、建材用等各种产业用途。尤其是近年来,粘着带还在智能手机、手机等便携电子设备中用于显示器的保护面板与框体的贴合、其他各部件和模块的固定。而且,对于便携电子设备和其他用途中使用的粘着带而言,大多要求有防水性。另一方面,对于部件固定用途中使用的粘着带而言,高的粘着力是必要的。可是,如果粘着力高则存在难以进行被粘着物上粘着带的位置调整、或者在粘贴时空气容易被封入粘着带与被粘着物之间的情况。因此,提出了局部具有粘着面的粘着带、在粘着剂层表面设有凹凸的粘着带。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粘着片,在粘着剂层的表面,局部层叠有非粘着性层,将非粘着性层的表面作为空气的通路,从而提高空气去除性。可是,该粘着片中,如果增加粘着剂层所占比例则难以进行空气去除,如果增加非粘着性层所占比例则粘着力和防水性下降。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使用在表面具有凸起的压花图案的剥离衬垫在粘接片的粘接剂层的表面形成槽、由此提高粘接片的空气去除性的方法。可是,该粘接片中,即使在粘贴后,也会在粘接剂层的表面残留有凹凸,因而防水性差。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加压粘接型粘着部件,其在粘着剂层上设有由具有特定剪切粘接力的凝聚性粒子的集合体形成的凸部。而且阐明了,该粘着部件容易进行位置调整,且粘贴时由凝聚性粒子的集合体形成的凸部由于加压而向粘着剂层的内部移动,因而粘接性优异。但也阐明了,如果凸部向粘着剂层的内部移动,则凸部与粘着剂层之间有时会形成一些间隙(第[0032]段)。因此,该粘着部件防水性差。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通过在粘着剂层的表面局部地设置低粘着性的凸部而使得容易进行位置调整的粘着带。可是,该凸部的弹性模量比粘着剂层的弹性模量高(即凸部比粘着剂层硬),因而认为,与专利文献3的粘着部件同样地,如果凸部由于加压而向粘着剂层的内部移动,则凸部与粘着剂层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该粘着带防水性差。专利文献5记载了通过在发泡基材上局部地设置粘着部而提高空气去除性的粘着带。可是,该粘着带中,与专利文献1的粘着片同样地,如果增加粘着部所占比例则变得难以进行空气去除,如果增加非粘着部所占比例则粘着力和防水性下降。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6011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070273号公报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6/143731号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7/065275号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8-0027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以上那样的现有技术的课题做出的。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进行粘贴时的位置调整、空气去除、且粘贴后的防水性优异的粘着带。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具有高的储能模量G’的第1粘着剂层上设置具有低的储能模量G’的第2粘着剂区域是非常有效的,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粘着带,其特征在于,为在基材的单面或两面具有粘着剂层的粘着带,在前述基材的单面具有粘着剂层的情况下的该粘着剂层、或在前述基材的两面具有粘着剂层的情况下的该两个粘着剂层中的至少1个粘着剂层具有与前述基材相接的第1粘着剂层以及与该第1粘着剂层相接且位于粘着带的表面侧的第2粘着剂区域,前述第1粘着剂层的储能模量G’比前述第2粘着剂区域的储能模量G’高。专利技术的效果就本专利技术的粘着带而言,第2粘着剂区域的储能模量G’比第1粘着剂层的储能模量G’低,因而如果将粘着带压接于被粘着物,则第2粘着剂区域压瘪,粘着面基本形成平面。因此,粘贴后的防水性优异。此外,压瘪的第2粘着剂区域的粘着剂优选在第1粘着剂层的表面局部地存在,或者与第1粘着剂层的表面部分的粘着剂混合存在,在粘着剂层的表面不存在阻碍粘着性的部分。因此,也能充分确保粘着力。此外,在第2粘着剂区域侧的粘着剂层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方式中,容易进行粘贴时的位置调整、空气去除。附图说明[图1]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粘着带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粘着带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为显示实施例1、4和5中的第2粘着剂区域表面的凹凸形状图案的示意性平面图。[图4]为显示实施例2中的第2粘着剂区域表面的凹凸形状图案的示意性平面图。[图5]为显示实施例3中的第2粘着剂区域表面的凹凸形状图案的示意性平面图。[图6]为用于说明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弯矩测定方法的示意性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显示本专利技术粘着带的实施方式的示意性截面图。该粘着带在基材1的单面设有粘着剂层。粘着剂层具有与基材1相接的第1粘着剂层2以及与第1粘着剂层2相接且位于粘着带的表面侧的第2粘着剂区域3。此外,该粘着剂层中,第2粘着剂区域侧的粘着剂层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该凹凸形状是通过在第1粘着剂层2上空有间隔地、局部地设置有第2粘着剂区域3而形成的。凹凸形状的图案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圆形岛状的凸部排列而成的图案,也可以是方形岛状的凸部排列而成的图案,还可以是竖条纹状的凸部排列而成的图案。优选使凸部有规则地排列而成的图案,但无规则地混合存在也无妨。作为凸部的其他形状,可列举例如三角形、多边形。凸部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5~5.0mm。凸部的间隙(即凹部的宽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1~3.0mm。这样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的第2粘着剂区域3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形成:通过凹版印刷在经脱模处理的膜上形成期望图案的第2粘着剂区域3,将其转印到第1粘着剂层2上。图1所示实施方式是优选的,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下述构成:如图2所示以覆盖第1粘着剂层2的整个表面的方式设置第2粘着剂区域3,且第2粘着剂区域3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图1和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在基材1的单面设有粘着剂层,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基材1的两面设有粘着剂层。这种情况下,设于基材1两面的两个粘着剂层中的至少1个粘着剂层具有第1粘着剂层2和第2粘着剂区域3即可。图1和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第2粘着剂区域侧的粘着剂层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因而在粘贴时的位置调整、空气去除这两点上是优选的,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此。例如认为,即使第2粘着剂区域侧的粘着剂层的表面为平面,如果使第2粘着剂区域3的粘着力比较低,则粘贴时的位置调整、空气去除也是容易的,而且,如果将粘着带压接于被粘着物,则第2粘着剂区域3压瘪,与第1粘着剂层2的表面部分的粘着剂混合存在,能够充分确保粘着力。[基材]基材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已知能够用于粘着带的各种基材。特别优选发泡树脂基材、树脂膜基材。作为树脂膜基材的具体例子,可列举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等聚烯烃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对苯二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粘着带,其特征在于,为在基材的单面或两面具有粘着剂层的粘着带,/n在所述基材的单面具有粘着剂层的情况下的该粘着剂层、或在所述基材的两面具有粘着剂层的情况下的该两个粘着剂层中的至少1个粘着剂层具有与所述基材相接的第1粘着剂层以及与该第1粘着剂层相接且位于粘着带的表面侧的第2粘着剂区域,/n所述第1粘着剂层的储能模量G’比所述第2粘着剂区域的储能模量G’高。/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6 JP 2018-0784801.一种粘着带,其特征在于,为在基材的单面或两面具有粘着剂层的粘着带,
在所述基材的单面具有粘着剂层的情况下的该粘着剂层、或在所述基材的两面具有粘着剂层的情况下的该两个粘着剂层中的至少1个粘着剂层具有与所述基材相接的第1粘着剂层以及与该第1粘着剂层相接且位于粘着带的表面侧的第2粘着剂区域,
所述第1粘着剂层的储能模量G’比所述第2粘着剂区域的储能模量G’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带,第2粘着剂区域侧的粘着剂层的表面具有凹凸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带,第1粘着剂层的凝胶分率比第2粘着剂区域的凝胶分率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着带,第2粘着剂区域的25%压缩时的压缩强度(JISK7181)为0.01~1MPa。
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丹羽理,石川和树,土屋靖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寺冈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