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器、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53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位寄存器、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该移位寄存器包括复位模块,复位模块的第一控制端与第一复位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复位模块的第二控制端与第二复位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复位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复位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复位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扫描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在第三阶段,第一节点的电位为第二电平,复位模块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的电位与复位模块的输入端的电位均为第二电平,因此复位模块的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电位相等,从而可以避免复位模块产生漏电流,进而降低了移位寄存器的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位寄存器、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移位寄存器、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面板通常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设置于两者之间的液晶。阵列基板包括用于向液晶提供扫描信号的多个移位寄存器,当移位寄存器存在漏电流时,会使得移位寄存器的功耗增加,从而增加了液晶显示面板的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位寄存器、栅极驱动电路和显示面板,以减小移位寄存器的漏电流,进而降低了移位寄存器的功耗。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一电位信号输入端、第二电位信号输入端、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时钟信号输入端、第一复位信号输入端、第二复位信号输入端、扫描信号输出端、第一节点控制模块、分压模块、输出模块、第二节点控制模块、存储模块和复位模块;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二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位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位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其第一控制端输入的信号控制其第一输入端与其输出端连通或根据其第二控制端输入的信号控制其第二输入端与其输出端连通;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控制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控制为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一电源信号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二电源信号的分压;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时钟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扫描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输出所述时钟信号输入端的信号,或根据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输出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的信号;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输入端、输出端;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控制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控制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所述存储模块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存储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扫描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用于保持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扫描信号输出端的电位稳定;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扫描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扫描信号输出端复位。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栅极驱动电路,包括级联的本专利技术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移位寄存器;第一级的移位寄存器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的起始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上一级的移位寄存器的扫描信号输出端与下一级的移位寄存器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下一级的移位寄存器的扫描信号输出端与上一级的移位寄存器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本专利技术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栅极驱动电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移位寄存器中设置复位模块,并且复位模块的第一控制端与第一复位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复位模块的第二控制端与第二复位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复位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复位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节点电连接,复位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扫描信号输出端电连接;复位模块用于对第一节点和扫描信号输出端复位。在第三阶段,第一节点的电位为第二电平,与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的第二电平信号电位相等,复位模块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的电位与复位模块的输入端的电位相等,均为第二电平,因此复位模块在第三阶段时,复位模块的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的电位相等,从而可以避免复位模块产生漏电流,进而降低了移位寄存器的功耗。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位寄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示意图;图6为图5示例的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示意图对应的一种时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栅极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示例的栅极驱动电路对应的一种时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1为一种移位寄存器的电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移位寄存器包括复位晶体管M1,复位晶体管M1的栅极和第一极与复位信号输入端reset1电连接,第二极与第一输出晶体管M2和节点控制晶体管M3的栅极电连接,第一输出晶体管M2和节点控制晶体管M3的第一极与低电平信号输入端VGL1电连接,第一输出晶体管M2的第二极与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GOUT1电连接,节点控制晶体管M3的第二极与第二输出晶体管M4的栅极电连接。在复位阶段,复位信号输入端reset1输入高电平,复位晶体管M1导通,控制第一输出晶体管M2和节点控制晶体管M3导通,第一输出晶体管M2将低电平信号输入端VGL1输入的低电平信号输出至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GOUT1,从而实现对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GOUT1复位。同时节点控制晶体管M3将电平信号输入端VGL1输入的低电平信号输出至第二输出晶体管M4的栅极,从而实现对第二输出晶体管M4的栅极复位。在移位寄存器工作过程中,复位阶段的时间比较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一电位信号输入端、第二电位信号输入端、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时钟信号输入端、第一复位信号输入端、第二复位信号输入端、扫描信号输出端、第一节点控制模块、分压模块、输出模块、第二节点控制模块、存储模块和复位模块;/n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位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位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其第一控制端输入的信号控制其第一输入端与其输出端连通或根据其第二控制端输入的信号控制其第二输入端与其输出端连通;/n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控制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控制为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一电源信号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二电源信号的分压;/n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时钟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扫描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输出所述时钟信号输入端的信号,或根据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输出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的信号;/n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输入端、输出端;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控制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控制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n所述存储模块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存储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扫描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用于保持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扫描信号输出端的电位稳定;/n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扫描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扫描信号输出端复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第一电位信号输入端、第二电位信号输入端、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时钟信号输入端、第一复位信号输入端、第二复位信号输入端、扫描信号输出端、第一节点控制模块、分压模块、输出模块、第二节点控制模块、存储模块和复位模块;
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位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位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其第一控制端输入的信号控制其第一输入端与其输出端连通或根据其第二控制端输入的信号控制其第二输入端与其输出端连通;
所述分压模块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控制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分压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节点的电压控制为所述第一电源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一电源信号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二电源信号的分压;
所述输出模块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时钟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扫描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输出所述时钟信号输入端的信号,或根据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输出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的信号;
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端、输入端、输出端;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控制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节点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节点的电位控制所述第一节点的电位;
所述存储模块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存储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扫描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存储模块用于保持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扫描信号输出端的电位稳定;
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一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复位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二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复位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节点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扫描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复位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扫描信号输出端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模块包括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作为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作为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极作为所述复位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作为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作为所述复位模块的第二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复位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复位信号输入端为同一复位信号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
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的第一控制端,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作为所述第一节点控制模块的第二控制端,所述第三晶体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慧俊秦丹丹简守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