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拉铆螺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272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稳定型拉铆螺栓,包括螺栓结构以及拉铆壳体,螺栓结构包括螺杆部、与螺杆部一端相连的螺帽部以及凸出于螺杆外表面的凸出筋条;拉铆壳体,拉铆壳体包括一端的变形部以及另一端的夹紧部,变形部的内表面设有与凸出筋条相适配的凹槽,螺杆部依次穿过变形部以及夹紧部,螺帽部抵持在变形部上。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螺栓结构与拉铆壳体配合使用,将螺栓结构套入拉铆壳体中,通过拉动螺杆部使变形部与夹紧部形成将螺杆部固定于待加工型材上的固定结构,通过在螺杆部的外表面设置凸出筋条与夹紧部的凹槽相适配,从而实现了螺栓结构与拉铆壳体之间的稳定连接,避免在拉铆后螺栓结构容易出现“跟转”的问题。

Stable riveting bo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稳定型拉铆螺栓
本专利技术属于拉铆螺栓的
,尤其涉及稳定型拉铆螺栓。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新型连接紧固件,拉铆类紧固件改变了在薄板、一定范围的厚板、封闭型材上安装零部件的连接方式。它不仅可以替代焊接、胶结等传统连接方式,而且可以用于易变形、不易攻丝、封闭截面等制造业的紧固领域。目前,拉铆紧固技术已广泛地使用在汽车、航空、铁道、制冷、电梯、开关、仪器、家具、装饰等机电和轻工产品的装配上。为解决金属薄板、薄管焊接紧固件易熔,加工螺纹困难等缺点而开发,具有连接效率高、使用方便、连接可靠等特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拉铆螺钉在加工过程中存在“跟转”现象,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稳定型拉铆螺栓,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螺钉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稳定型拉铆螺栓,包括:螺栓结构,所述螺栓结构包括螺杆部、与所述螺杆部一端相连的螺帽部以及凸出于所述螺杆外表面的凸出筋条;拉铆壳体,所述拉铆壳体包括一端的变形部以及另一端的夹紧部,所述变形部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凸出筋条相适配的凹槽,所述螺杆部依次穿过所述变形部以及所述夹紧部,所述螺帽部抵持在所述变形部上;所述拉铆壳体由待加工型材的拉铆孔插入使所述夹紧部抵持在所述待加工型材的外表面;所述螺栓结构插入所述拉铆壳体内使所述凸出筋条固定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螺杆部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待加工型材的外表面;所述螺杆部受到向所述待加工型材外表面方向延伸的力,使所述变形部受挤压变形并抵持于所述待加工型材的内表面与所述夹紧部形成螺栓固定结构。优选地,所述螺帽部包括前端面、后端面以及连接所述前端面与所述后端面的环形侧壁面,所述后端面与所述螺杆部相接触,所述后端面与所述环形侧壁面之间的连接处的夹角为90度垂直角。优选地,所述前端面与所述环形侧壁面之间通过弧形缓冲面相接,所述后端面与所述螺杆部的外表面之间通过弧形缓冲面相接。优选地,所述凸出筋条为长条形组件,多根所述长条形组件沿所述螺杆部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长条形组件延伸至所述后端面上,并均匀分布于所述螺杆部的外表面。优选地,所述螺杆部还包括外螺纹区,所述外螺纹区设置于所述螺杆部伸出所述待加工型材的外表面的另一端上。优选地,所述拉铆壳体还包括与所述待加工型材的拉铆孔相接触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变形部与所述夹紧部之间,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为非圆形表面,且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与所述拉铆孔的内表面完全重合。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厚度与所述待加工型材的厚度相同。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为正五边形或正六边形。优选地,所述变形部的外表面内切于所述连接部的外表面。优选地,所述凹槽贯通所述变形部的内表面、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以及所述夹紧部的内表面。从上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可知,本专利技术中的螺栓结构与拉铆壳体配合使用,将螺栓结构套入拉铆壳体中,通过拉动螺杆部使变形部与夹紧部形成将螺杆部固定于待加工型材上的固定结构,通过在螺杆部的外表面设置凸出筋条与夹紧部的凹槽相适配,从而实现了螺栓结构与拉铆壳体之间的稳定连接,避免在拉铆后螺栓结构容易出现“跟转”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稳定型拉铆螺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稳定型拉铆螺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稳定型拉铆螺栓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稳定型拉铆螺栓的拉铆过程局部模拟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稳定型拉铆螺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说明:1、螺栓结构;11、螺杆部;12、螺帽部;13、凸出筋条;2、拉铆壳体;21、变形部;22、连接部;23、夹紧部;24、凹槽;3、待加工型材;31、拉铆孔;121、前端面;122、后端面;123、环形侧壁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稳定型拉铆螺栓,包括:螺栓结构1,螺栓结构1包括螺杆部11、与螺杆部11一端相连的螺帽部12以及凸出于螺杆外表面的凸出筋条13;拉铆壳体2,拉铆壳体2包括一端的变形部21以及另一端的夹紧部23,变形部21的内表面设有与凸出筋条13相适配的凹槽24,螺杆部11依次穿过变形部21以及夹紧部23,螺帽部12抵持在变形部21上;拉铆壳体2由待加工型材3的拉铆孔31插入使夹紧部23抵持在待加工型材3的外表面;螺栓结构1插入拉铆壳体2内使凸出筋条13固定于凹槽24内,螺杆部11的另一端伸出待加工型材3的外表面;螺杆部11受到向待加工型材3外表面方向延伸的力,使变形部21受挤压变形并抵持于待加工型材3的内表面与夹紧部23形成螺栓固定结构。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中的螺栓结构1与拉铆壳体2配合使用,将螺栓结构1套入拉铆壳体2中,通过拉动螺杆部11使变形部21与夹紧部23形成将螺杆部11固定于待加工型材3上的固定结构,通过在螺杆部11的外表面设置凸出筋条13与夹紧部23的凹槽24相适配,从而实现了螺栓结构1与拉铆壳体2之间的稳定连接,避免在拉铆后螺栓结构1容易出现“跟转”的问题。现有的中空的管道型材的中空间距不到10mm的情况下,一般的拉铆螺栓不能置入,所以在安装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外设的辅助支架安装。而本专利技术中的拉铆螺栓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可适用于中空间距很小的管道形型材,具体如图5所示。螺栓结构1的整体外径以及变形部的外径均小于管道型材的拉铆孔内径,从而可以将套设为整体的拉铆螺栓从管道型材的外表面伸入拉铆孔内,使螺栓结构1从管道型材的内表面向外伸出,拉铆变形部21成型于管道型材的内表面,在内表面中变形部21包裹螺帽部12,换言之,管道型材的内表面凸出部分只有螺帽厚度加挤压变形的变形部21部分厚度,实际操作过程中,拉铆前的螺帽部12与变形部21的总厚度只有6mm左右的长度,可以尽量节省拉铆螺栓在管道内的占用面积,实现窄间距管道型材的拉铆螺栓安装。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所指的管道型材并非仅限于管道型材,只要是需要安装拉铆螺栓的结构,其安装空间小于10mm的型材组合结构,均可以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拉铆螺栓进行安装。请进一步参阅图4,图4为通过DEFORM工艺仿真系统在模拟仿真分析过程中截取的拉铆过程中的变形部21受力方向指示图,在本实施例中,螺帽部12包括前端面121、后端面122以及连接前端面121与后端面122的环形侧壁面123,后端面122与螺杆部11相接触,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稳定型拉铆螺栓,其特征在于,包括:/n螺栓结构,所述螺栓结构包括螺杆部、与所述螺杆部一端相连的螺帽部以及凸出于所述螺杆外表面的凸出筋条;/n拉铆壳体,所述拉铆壳体包括一端的变形部以及另一端的夹紧部,所述变形部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凸出筋条相适配的凹槽,所述螺杆部依次穿过所述变形部以及所述夹紧部,所述螺帽部抵持在所述变形部上;/n所述拉铆壳体由待加工型材的拉铆孔插入使所述夹紧部抵持在所述待加工型材的外表面;所述螺栓结构插入所述拉铆壳体内使所述凸出筋条固定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螺杆部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待加工型材的外表面;所述螺杆部受到向所述待加工型材外表面方向延伸的力,使所述变形部受挤压变形并抵持于所述待加工型材的内表面与所述夹紧部形成螺栓固定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稳定型拉铆螺栓,其特征在于,包括:
螺栓结构,所述螺栓结构包括螺杆部、与所述螺杆部一端相连的螺帽部以及凸出于所述螺杆外表面的凸出筋条;
拉铆壳体,所述拉铆壳体包括一端的变形部以及另一端的夹紧部,所述变形部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凸出筋条相适配的凹槽,所述螺杆部依次穿过所述变形部以及所述夹紧部,所述螺帽部抵持在所述变形部上;
所述拉铆壳体由待加工型材的拉铆孔插入使所述夹紧部抵持在所述待加工型材的外表面;所述螺栓结构插入所述拉铆壳体内使所述凸出筋条固定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螺杆部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待加工型材的外表面;所述螺杆部受到向所述待加工型材外表面方向延伸的力,使所述变形部受挤压变形并抵持于所述待加工型材的内表面与所述夹紧部形成螺栓固定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型拉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部包括前端面、后端面以及连接所述前端面与所述后端面的环形侧壁面,所述后端面与所述螺杆部相接触,所述后端面与所述环形侧壁面之间的连接处的夹角为90度垂直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型拉铆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面与所述环形侧壁面之间通过弧形缓冲面相接,所述后端面与所述螺杆部的外表面之间通过弧形缓冲面相接。


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朝奎
申请(专利权)人:盈锋志诚嘉精密五金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