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类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066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类垃圾桶,属于垃圾桶技术领域,为实现既可以对垃圾进行良好的分类存放,又能够避免垃圾投放错误的目的。该分类垃圾桶包括桶体、桶盖和袋口控制模块;所述袋口控制模块包括设置在桶体顶部两组以上的袋口固定装置,每组袋口固定装置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袋口安置条,袋口安置条横跨开口,袋口安置条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开口相对的一边的轨道上;袋口安置条在轨道上沿着垂直于袋口安置条的方向运动;垃圾袋的袋口套在袋口固定装置的两个袋口安置条上,通过袋口安置条的运动,控制垃圾袋袋口的打开大小。实现既可以对垃圾进行良好的分类存放,又能够避免垃圾投放错误的目的。

A sort of garbage c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类垃圾桶
本专利技术是属于垃圾桶
,具体为一种分类垃圾桶。
技术介绍
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行,现有家庭使用的垃圾桶就不太适合垃圾分类的要求,除非是设置多个垃圾桶分别用于容纳不同类型的垃圾。这样就会造成住户家里垃圾桶过多,而现在家庭的住房面积又非常紧张。现在也有一个垃圾桶中放置多个容纳垃圾空间的垃圾桶,但是这样的垃圾桶的不同垃圾的容纳槽都是固定的,在投放垃圾时,容易将垃圾投到错误的垃圾容纳槽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分类垃圾桶,实现既可以对垃圾进行良好的分类存放,又能够避免垃圾投放错误的目的。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如图所示,一种分类垃圾桶,该分类垃圾桶包括桶体、桶盖和袋口控制模块;所述桶体的顶部设有开口,其侧面和底部密闭,中心设有容纳垃圾袋的容纳槽,所述桶体顶部开口的周缘设有环形的轨道;所述桶盖的一边与桶体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袋口控制模块包括设置在桶体顶部两组以上的袋口固定装置,每组袋口固定装置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袋口安置条,袋口安置条横跨开口,袋口安置条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开口相对的一边的轨道上;袋口安置条在轨道上沿着垂直于袋口安置条的方向运动;垃圾袋的袋口套在袋口固定装置的两个袋口安置条上,通过袋口安置条的运动,控制垃圾袋袋口的打开大小。可选的,所述桶体上还设有传动模块,所述传动模块包括设置在桶体底部的踏板和设置在桶体上的传动杆,所述踏板的中部与桶体通过转轴铰接,踏板的一端伸出到桶体外部,踏板的另一端与传动杆的一端铰接,传动杆远离踏板的一端与桶盖铰接。可选的,所述传动杆设置在桶体的侧壁内部。可选的,所述袋口安置条包括与桶体连接的子条和套在子条上部的安装盒盖,安装盒盖的下部设有容纳凹槽,子条的顶部插入容纳凹槽内。可选的,所述袋口固定装置的两根相互平行的袋口安置条还可以分别为一个可在桶体顶部移动的袋口活动安置条和一个固定设置在桶体顶部的袋口固定安置条,袋口固定安置条和袋口活动安置条都跨过开口,袋口固定安置条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开口相对的一边的轨道上,袋口活动安置条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开口相对的一边的轨道上;袋口活动安置条在轨道上沿着垂直于袋口活动安置条的方向运动。可选的,所述袋口活动安置条上设有运动电机,运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主动轮,主动轮与桶体的顶部沿口接触。可选的,所述桶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通气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实现既可以对垃圾进行良好的分类存放,又能够避免垃圾投放错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分类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分类垃圾桶的桶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分类垃圾桶的传动模块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分类垃圾桶的传动模块的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分类垃圾桶的袋口安置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实施例1:如图所示,一种分类垃圾桶,该分类垃圾桶包括桶体1、桶盖2和袋口控制模块。袋口控制模块用于控制设置在桶体1内的垃圾袋的袋口的张开的大小。所述桶体1的顶部设有开口,其侧面和底部密闭,中心设有容纳垃圾袋的容纳槽。所述桶体1顶部开口的周缘设有环形的轨道11。所述桶盖2的一边与桶体1顶部通过铰链连接,桶盖2可以绕铰链转动,进而可以打开桶体1顶部的开口和关闭桶体1顶部的开口。所述袋口控制模块包括设置在桶体1顶部两组以上的袋口固定装置,每组袋口固定装置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袋口安置条5,袋口安置条5横跨开口,袋口安置条5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开口相对的一边的轨道11上。袋口安置条5在轨道11上沿着垂直于袋口安置条5的方向运动;垃圾袋的袋口套在袋口固定装置的两个袋口安置条5上,通过袋口安置条5的运动,控制垃圾袋袋口的打开大小。所述袋口固定装置的两根相互平行的袋口安置条5还可以分别为一个可在桶体1顶部移动的袋口活动安置条4和一个固定设置在桶体1顶部的袋口固定安置条3,袋口固定安置条3和袋口活动安置条4都跨过开口,袋口固定安置条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开口相对的一边的轨道11上,袋口活动安置条4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开口相对的一边的轨道11上;袋口活动安置条4在轨道11上沿着垂直于袋口活动安置条4的方向运动。所述袋口活动安置条4上设有运动电机41,运动电机41的输出轴上设有主动轮,主动轮与桶体1的顶部沿口接触。运动电机41驱动主动轮转动,进而带动袋口活动安置条4在桶体1的顶部运动。为了控制桶盖2的运动,所述桶体1上还设有传动模块,所述传动模块包括设置在桶体1底部的踏板6和设置在桶体1上的传动杆7,所述踏板6的中部与桶体1通过转轴铰接,踏板6的一端伸出到桶体1外部,踏板6的另一端与传动杆7的一端铰接,传动杆7远离踏板6的一端与桶盖2铰接。踩下踏板6,传动杆7上升,传动杆7的上端推动桶盖2展开。为了美观和避免干扰桶体1内部的垃圾袋,所述传动杆7设置在桶体1的侧壁内部。所述袋口安置条5包括与桶体1连接的子条51和套在子条51上部的安装盒盖52,安装盒盖52的下部设有容纳凹槽,子条51的顶部插入容纳凹槽内。垃圾袋的开口处安装到子条51上,通过安装盒盖52安装到子条51上使得垃圾袋固定。为了保证垃圾袋的固定牢固,所述子条51的顶部设有若干凸起,安装盒盖52的内部的顶部设有与凸起配合的沉孔。由于桶体1内部是多个垃圾袋相互并列设置,在张开袋口的过程中,袋口会基本等于桶体1顶部开口的大小,为了充分利用空间,所述垃圾袋从袋口到底部分为两个部分,袋口部分为锥形结构,下部为圆柱形结构,锥形结构与圆柱形结构的上部连接,锥形结构位于袋口部分的直径大于其下部的直径,锥形结构下部的直径等于圆柱形结构的直径。这样既方便袋口的张开。相邻的垃圾袋的下方相互之间不会干扰。为了进一步便于垃圾袋的张开,便于垃圾袋与桶体1之间的空气的流通,方便放下垃圾袋和提取垃圾袋,所述桶体1的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通气孔。通气孔用于空气的流通。袋口固定安置条3和袋口活动安置条4成对设置,同一对的袋口固定安置条3和袋口活动安置条4相邻设置,同一个垃圾袋的袋口分别固定在同一对的袋口固定安置条3和袋口活动安置条4上,通过袋口活动安置条4的运动,控制垃圾袋袋口的打开大小。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该分类垃圾桶包括桶体(1)、桶盖(2)和袋口控制模块;/n所述桶体(1)的顶部设有开口,其侧面和底部密闭,中心设有容纳垃圾袋的容纳槽,所述桶体(1)顶部开口的周缘设有环形的轨道(11);/n所述桶盖(2)的一边与桶体(1)顶部通过铰链连接;/n所述袋口控制模块包括设置在桶体(1)顶部两组以上的袋口固定装置,每组袋口固定装置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袋口安置条(5),袋口安置条(5)横跨开口,袋口安置条(5)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开口相对的一边的轨道(11)上;袋口安置条(5)在轨道(11)上沿着垂直于袋口安置条(5)的方向运动;垃圾袋的袋口套在袋口固定装置的两个袋口安置条(5)上,通过袋口安置条(5)的运动,控制垃圾袋袋口的打开大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该分类垃圾桶包括桶体(1)、桶盖(2)和袋口控制模块;
所述桶体(1)的顶部设有开口,其侧面和底部密闭,中心设有容纳垃圾袋的容纳槽,所述桶体(1)顶部开口的周缘设有环形的轨道(11);
所述桶盖(2)的一边与桶体(1)顶部通过铰链连接;
所述袋口控制模块包括设置在桶体(1)顶部两组以上的袋口固定装置,每组袋口固定装置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袋口安置条(5),袋口安置条(5)横跨开口,袋口安置条(5)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开口相对的一边的轨道(11)上;袋口安置条(5)在轨道(11)上沿着垂直于袋口安置条(5)的方向运动;垃圾袋的袋口套在袋口固定装置的两个袋口安置条(5)上,通过袋口安置条(5)的运动,控制垃圾袋袋口的打开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类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上还设有传动模块,所述传动模块包括设置在桶体(1)底部的踏板(6)和设置在桶体(1)上的传动杆(7),所述踏板(6)的中部与桶体(1)通过转轴铰接,踏板(6)的一端伸出到桶体(1)外部,踏板(6)的另一端与传动杆(7)的一端铰接,传动杆(7)远离踏板(6)的一端与桶盖(2)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类垃圾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凌枫杨少捷余静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