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饲草大麦高效生产青贮或干贮种植模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8337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5: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饲草大麦高效生产青贮或干贮的种植模式,其特征为:在大麦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药剂处理,在大麦三叶期及时浇水灌溉,结合浇头水追施尿素,在大麦拔节孕穗期进行第二次浇水,在大麦开花灌浆期进行第三次浇水,大麦进入灌浆中期,收割全株进行青贮,或晴天收割后晾晒3天后,将整株大麦打捆、储藏干贮。有益效果:提供了大麦的优化栽培模式,大麦青贮或干贮饲料的制作方法,确保饲草大麦品种和产量的双丰收,拓宽了大麦饲用途径,为养殖业提供了优质饲料,降低种养殖投入,实现大麦的种养结合、就地利用,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缓解畜牧业饲料不足的矛盾,节本增效,推动农牧业绿色发展和畜牧业品牌培育及产业升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饲草大麦高效生产青贮或干贮种植模式
本专利技术涉及种植业领域,具体是提供一种饲草大麦高效生产青贮或干贮的种植模式。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食品结构发生了变化,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消费逐年增加,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充足优质的饲料供应则是畜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过去,我国的饲料来源主要是天然草场,远远满足不了畜牧业发展需求。为此,国家出台了粮改饲的政策,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实现“种养一体化”。这一政策首先在玉米产区得到了落实,玉米青贮、干贮技术迅速普及。可是,玉米生长期较长,对土壤以及水肥条件要求较高,种植成本较高,急需加快培育替代品种,优化饲料品种结构,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大麦是集啤用、饲用、食用于一体的功能性特色作物,具有早熟、抗旱、耐盐、耐迟播、耐瘠薄、适应性广的特性,在我国适种面积很大。在国际上,大麦作为主要饲料,应用消费比例高达55%。我国大麦用于饲料的占比仅为16%,且多以籽粒饲料利用为主,全株利用率不高。并且,在畜牧业发达的内蒙古自治区,受季节等条件限制,现有技术一年只能种一茬大麦,资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饲草大麦高效生产青贮或干贮种植模式,包括大麦种子处理、播期、播量、施肥、田间管理及适时收割加工,其特征在于:在大麦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药剂处理,在大麦三叶期浇水灌溉,结合浇头水追施尿素,在大麦拔节孕穗期进行第二次浇水,在大麦开花灌浆期进行第三次浇水,大麦进入灌浆中期,即乳熟末期,收割全株经压实密封进行青贮,或晴天收割后晾晒3天后,将整株大麦打捆、储藏干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饲草大麦高效生产青贮或干贮种植模式,包括大麦种子处理、播期、播量、施肥、田间管理及适时收割加工,其特征在于:在大麦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药剂处理,在大麦三叶期浇水灌溉,结合浇头水追施尿素,在大麦拔节孕穗期进行第二次浇水,在大麦开花灌浆期进行第三次浇水,大麦进入灌浆中期,即乳熟末期,收割全株经压实密封进行青贮,或晴天收割后晾晒3天后,将整株大麦打捆、储藏干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饲草大麦高效生产青贮或干贮种植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青贮或干贮种植模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种子处理:选择籽粒饱满、大小均匀、无霉变、无杂质、无病虫、发芽率高的种子播种,播种前选用种衣剂拌种,拌种后闷种10~12小时;
(2)播期:内蒙古西部区3月中旬~3月下旬播种,中部区4月上旬~4月中旬播种;
(3)播种量:多棱大麦:水地16~18kg/亩,旱地18~20公斤/亩,亩保苗35~39万株,行距10~15cm;二棱大麦:水地17~19公斤/亩,旱地19~21公斤/亩,亩保苗36~40万株,行距10~15cm;
(4)施肥:除使用农家肥外,化肥以磷酸二铵17~20公斤/亩+尿素5.0公斤/亩作基肥,三叶期结合浇头水追尿素10~15公斤/亩;
(5)田间管理:在2叶1心或3叶1心时浇头水,结合浇头水追施尿素,全生育期结合土壤情况浇2~3次水,即分蘖水、孕穗水、灌浆水,在头水后二水前中耕锄草1次,或喷施72%2.4D-丁酯30ml/667m2+20%苯磺隆粉剂8g/667m2+有机硅2ml/667m2,每667m2兑水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萍巴图郭呈宇吕二锁徐广祥徐寿军姜晓平潘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