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生专利>正文

一种大垄横排非等距播种农作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3826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垄横排非等距播种农作物的方法,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解决了复杂的播种方法与农作物适应性的矛盾和密植与通风透光之间的矛盾。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平整土地启大垄;2、选择农作物品种;3、采用专用播种机播种,将3‑6粒所述种子排列成横排,播种于所述大垄中央位置,株距为5‑8厘米,横排间距分别为15‑25厘米(简称:窄)和60‑70厘米(简称:宽),并且宽窄相间(简称:非等距),横排方向与垄向垂直,垄与垄上的横排全部对齐;4、田间管理,定期防病防虫和调节生长;5、专用收割机收获。所述方法作用是能够使密植的农作物对水份、肥料、空气、热量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A method of planting crops with large ridge and horizontal row and unequal d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垄横排非等距播种农作物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
,特别涉及一种大垄横排非等距播种农作物的方法。
技术介绍
农作物播种技术现状,农作物播种方法种类很多,在目前的栽培技术中,一般多是机械播种,如小垄(65厘米)条播或穴播,大垄(130厘米)单行或双行、条播或穴播。在追求产量和农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存在农作物种植密度过大,植株过度集中或分散,植株间的互相遮挡,造成农作物的中、下部叶片不能通风透光或通风透光差,光合效率差,形成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瓶颈。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实践中如何解决复杂的播种方法和植物适应性之间的矛盾,都无法克服密植与通风透光之间的矛盾,以及复杂的播种方法和植物对水份、肥料、空气、热量充分利用之间的矛盾,一直困扰着本领域技术人员,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本技术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垄横排非等距播种农作物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其包含以下步骤。第一步,深松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和土壤修复颗粒,整平耙细,开启大垄,垄距为120-130厘米,整平压实,达到适合播种状态。第二步,选择株型紧凑、叶片上冲、抗倒伏的农作物品种,播种前10天内,用种子激发器进行辐射处理。第三步,采用专用播种机播种,将3-6粒所述种子排列成横排,播种于所述大垄中央位置,株距为5-8厘米,横排间距分别为15-25厘米(简称:窄)和60-70厘米(简称:宽),并且宽窄相间(简称:非等距),横排方向与垄向垂直,垄与垄上的横排全部对齐。第四步,田间管理,封闭除草和出苗后除草相结合,定期防病防虫和调节生长。第五步,农作物成熟后,专用联合收割机或人工收获。本专利技术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所述一种大垄横排非等距播种农作物的方法,是依据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在种植实践中发现的“横排非等距结构原理”而专利技术的,解决了一直困扰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和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难题。“横排非等距结构原理”:即在农作物播种过程中,采用大垄,多粒种子横向排列成横排(横排方向与垄向垂直),横排间距宽、窄不等,并且宽、窄相间的特别株行空间结构进行播种,同时保证所有垄与垄上的横排植株全部对齐,在一条直线上,当结构比例适宜时,在同等种植条件下,产量和品质优于其它播种方式,以上原理简称“横排非等距结构原理”。一种大垄横排非等距播种农作物的方法,实现优质高产的基本理论基础如下:(1)大垄结构:为多粒种子横排播种提供前提条件,并有利于纵向双侧通风透光,同时保墒保肥。(2)横排结构:即多粒种子保持一定株距横向排列成横排,横排方向与垄向垂直,横排居垄中央位置,并且垄与垄上的横排全部对齐,在一条直线上,这就形成了3条横向通道,3条宽、窄、宽相间的通道,为横向来风和光照提供了条件,横向通风透光性能大幅度提高。保持一定株距的横向排列,接受阳光的表面积大,株与株之间保留一定株距,通透性好,风阻小,养份分配相对均衡,同等条件下,克服了“一穴(埯)多株”过度集中,造成过度竞争和株内遮挡(挡风、叶片交错遮光)的缺点。(3)非等距结构:横排间距分别设定为15-25厘米(窄)和60-70厘米(宽),而且是宽、窄相间,在作物逐渐长高时,横排植株会分割、构建出不均等而差异较大的株行空间结构,在阳光的照射下,因各个不同结构的空间受热不均等,会产生温差,温差会使小区域间的空气产生对流,加快空气流动(克服均匀等距离播种,区域温差小,热动力相抵消,很难形成对流)。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thefirstlawofthermodynamics)就是不同形式的能量在传递与转换过程中守恒的定律,表述形式:热量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也可以与机械能或其他能量互相转换,但是在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总值保持不变。因此相同的均等的株行空间结构,接受和转化的太阳热能量值是基本相同的,其转化的机械能也是基本相同的,即热动力很容易达到平衡,不容易产生空气对流的推动力,只有株行空间结构不均等,而且差异较大时,接受和转化的太阳热能量值是不相同的,热动力就很难平衡,热动力的不平衡,便产生了推动空气对流的动力,从而形成空气对流。(4)横排间距(窄)结构:横排间距较窄的两排植株,构建一个独立空间结构,与周边空间结构产生较大差异,两排植株之间狭窄通道会形成风口,风口原理,加速空气流动,同时与区域周围空间的空气形成空气涡旋,从而加大通风量。(5)纵横交错结构:大垄纵向通道和横排的横向通道,纵横交错,形成了较大面积的空地,不同角度的光线都能射入,能接受更多光照而提高地温,同时,地面反射光加大,农作物的中、下部叶片能够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提高光合效率。综上所诉,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的解决农作物密植与通风透光之间的矛盾,解决了水份、肥料、空气和热量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提高了农作物抗逆性,与现有播种技术方法相比较,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亩产提高20%左右、干物质积累提高20%左右、自然水分降低30%左右、农产品质量提高1个等级),并且可全程智能化作业、机械化作业、节本增效,可大规模复制推广。名词解释,本专利技术说明书所述名词分别解释如下:(1)垄向:是指大垄的纵向延伸方向;(2)非等距结构:是指横排间距是宽、窄不等的,而且宽、窄相间;(3)风口原理:是指气流通过狭窄通道时,流速加快,形成风;(4)横排间距:两个横排植株之间的距离(宽、窄);(5)横排:是指在大垄中央位置,多粒种子按照一定株距排列成一横排,并方向与垄向垂直,垄与垄上的横排全部对齐,在一条直线上。(6)株行空间结构:是指由地面状况、植株株型、垄型垄向、植株排列、株距行距等所构成的区域立体空间结构。具体实施例为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2019年在黑龙江省克山县,种植玉米,面积为2000亩,三等地,第4积温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大垄横排非等距播种玉米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骤。第一步,深松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和土壤修复颗粒,整平耙细,开启大垄,垄宽为130厘米,整平压实达到适合播种状态。第二步,选择蒙审内早6号玉米品种,播前3天用种子激发器(中科黑农牌)辐射所述种子。第三步,采用专用播种机播种,使3粒玉米种子横向排列成横排,横排方向与垄向垂直,横排居垄中央位置,一次同时下种3粒,株距为8厘米,间隔20厘米(窄),再重复下种1次(粒数株距同上),间隔60-70厘米(宽),再重复下种1次(株距和粒数同上),间隔20厘米,再重复下种1次(株距和粒数同上),保持横排间距宽窄相间)(非等距),循环往复播种,垄与垄上的横排植株全部对齐,在一条直线上。第四步,田间管理,封闭除草和出苗后除草相结合,定期防病防虫及调节生长。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第五步,玉米成熟后,采用专用收割机收割。实收产量1015公斤/亩,与传统窄行密植对照具有优点和积极效果(抗逆性大幅提高,产量增加26%,自然水分下降28%,质量提高1个等级)。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大垄横排非等距播种玉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垄横排非等距播种农作物的方法,包括步骤(1)整地启大垄、(2)处理农作物种子、(3)播种和(4)田间管理及收获,其特征在于步骤(3)播种是将3-6粒所述种子排列成横排,播种于所述大垄中央位置,株距为5-8厘米,横排间距分别为15-25厘米(窄)和60-70厘米(宽),并且宽窄相间(非等距),横排方向与垄向垂直,垄与垄上的横排全部对齐;所述的大垄,垄宽为120-130厘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垄横排非等距播种农作物的方法,包括步骤(1)整地启大垄、(2)处理农作物种子、(3)播种和(4)田间管理及收获,其特征在于步骤(3)播种是将3-6粒所述种子排列成横排,播种于所述大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健宋生善丛宋霄楠张艳南博
申请(专利权)人:宋生哈尔滨金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