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火帽、旋风混合式燃烧腔及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2654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火帽、旋风混合式燃烧腔及灶具,所述的压火帽包括圆形顶板和同轴心设置于所述的顶板下方的筒状支撑环,所述的支撑环上设置有环周均布的多个燃气进气孔,所述的支撑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的顶板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火帽,采用上下不同外径的设计形式,将其罩设与燃气进气管上方时,能有效对燃气进气管进行遮护,防止油水或残渣进入,所述的燃气进气孔的出气方向沿切向方向,或者燃烧室内的气流为旋风气流,通过支撑环上的燃气进气孔改变了气流方向,当气流旋转上升过程中,经过支撑环区域时空间被压缩,流速变大,进一步提升混合效果,有效保证燃气完全燃烧。

Pressure cap, whirlwind mixed combustion chamber and sto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火帽、旋风混合式燃烧腔及灶具
本技术属于灶具
,具体涉及一种压火帽、旋风混合式燃烧腔及灶具。
技术介绍
燃气灶头特别是大功率的商用燃气灶头,为提高燃烧效率需要努力使燃气与空气充分、均匀混合,而燃烧器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燃烧时间长而易于变形与发裂,减短使用寿命,同时液体、渣泥或渣杂容易堵住分火器出气口而加剧这一状况,且降低了火力。另一方面,灶台的清洗或误操作使液体灌满燃烧器及出气管道,常常使燃烧器内积液,使液流入燃气管道,从而带来燃烧不起来,并发生相应的腐蚀供气管道等问题。CN104456556公开了一种炉灶燃烧器,筒状的燃烧器设有夹层空气室,空气室通过许多细小的出风口与燃烧室相连通,燃烧室底部有燃气进管,燃气进气管设于燃烧器底板中心,且作为燃气喷射管竖直伸出底板一定高度,在燃气喷射管的上方设有放置于燃烧器底板且与燃烧器分离的分火器,分火器下部单面开口、且开口面向内形成凹腔,内侧面设有定位结构,外顶部为圆滑的球冠状,在分火器的底部设有一圈近乎切向的低于燃气喷射管口的窄小旋向出气口。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积液,其过分依赖燃气的切向排出进行风气混合,燃气本身分量就少,在上升的过程中切向速度会逐步变缓,导致不能充分燃烧,降低热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压火帽,有效提高了风气混合效果。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旋风混合式燃烧腔,其通过多步旋风混合,改善燃烧火焰形状。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灶具,具有很强的锅具适应性。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压火帽,包括圆形顶板和同轴心设置于所述的顶板下方的筒状支撑环,所述的支撑环上设置有环周均布的多个燃气进气孔,所述的支撑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的顶板的直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圆形顶板的上表面构造有凹槽。一种旋风混合式燃烧腔,包括形成有上开口腔体的燃烧室,以及所述的压火帽,所述的燃烧室与所述的压火帽对应的侧壁上构造有底部斜出风孔组以实现底部倾斜出风,所述的燃烧室于所述的顶板上方对应的侧壁上构成有上部斜出风孔组以实现上部倾斜出风,所述的底部倾斜出风和上部倾斜出风的倾斜方向不同或相反。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的上部斜出风孔组和底部斜出风孔组间还设置有中间出风孔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中间出风孔组位于顶板上方或者至少底部与顶板的上表面齐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燃烧室的底部上固定设置有点火器,所述的点火器位于顶板下方支撑环外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燃烧室的底板上设置有定位环凹槽,所述的支撑环匹配地嵌入所述的定位环凹槽中。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燃烧室还包括顶部的外法兰缘,所述的外法兰缘上形成有顶斜出风孔组,所述的顶斜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指向燃烧室轴向。一种灶具,包括炉头,灶膛,所述的燃烧腔,以及设置在燃烧腔上部的控火圈。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燃气管自底部穿过燃烧室进入支撑环内部并与顶板下表面保持间隔。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压火帽,采用上下不同外径的设计形式,将其罩设与燃气进气管上方时,能有效对燃气进气管进行遮护,防止油水或残渣进入,所述的燃气进气孔的出气方向沿切向方向,或者燃烧室内的气流为旋风气流,通过支撑环上的燃气进气孔改变了气流方向,当气流旋转上升过程中,经过支撑环区域时空间被压缩,流速变大,进一步提升混合效果,有效保证燃气完全燃烧。其中,所述的燃气进气孔开设在支撑环上使最终燃气进气孔离燃烧室底部有预定距离,有效避免残渣等对其造成的堵塞。本技术有效实现后混技术超越预混技术节能率并做到了预混技术的静音效果,不会出现预混技术的叫锅现象,利用压火帽和燃烧腔之间的缝隙进行燃气充分混合,有效实现主火,只调气阀实现大小火任意调节而不会出现中小火状态燃烧不净有燃气味的缺陷,经燃气报警仪器测试,大中小火均为零的数值,不会出现预混技术因燃气变化导致配比不合理、燃烧不充分的问题,可适应所有的燃气种类,解决预混技术不能使用煤气的难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压火帽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旋风混合式燃烧腔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灶具的结构示意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一种压火帽1,优选铸铁制成,包括圆形顶板11和同轴心设置于所述的顶板下方的筒状支撑环12,所述的支撑环上设置有多个环周均布的燃气进气孔13,所述的支撑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的顶板的直径。所述的燃气进气孔优选开设在支撑环顶部环周,或者,在支撑环侧上部以提高其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压火帽,采用上下不同外径的设计形式,将其罩设与燃气进气管上方时,能有效对燃气进气管进行遮护,防止油水或残渣进入,所述的燃气进气孔的出气方向为垂直于轴向或沿切向方向,燃烧室内的气流为旋风气流,通过支撑环上的燃气进气孔改变了气流方向,当气流旋转上升过程中,经过支撑环区域时空间被压缩,流速变大,进一步提升混合效果,有效保证燃气完全燃烧。其中,所述的燃气进气孔开设在支撑环上使最终燃气进气孔离燃烧室底部有预定距离,有效避免残渣等对其造成的堵塞。其中,所述的圆形顶板的上表面构造有凹槽14。采用凹槽设计,凹槽的形状为圆环或者凹球形或者方形灯或者凹槽侧壁具有锯齿形凹槽等,其能承接部分落入灶具内的油、水或食物残渣等,在燃烧时高温去除,有效提高内部整洁,延长使用寿命。而且,进一步地,为减少板体的重量和成本,所述的顶板的下表面于支撑环外侧设置有减重槽,减重槽可采用环形或者间隔分布的圆孔等设计。其中,所述的顶板并不限于为板体,如可以为具有底面的圆筒同样可以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实施例二本技术的一种旋风混合式燃烧腔,包括形成有上开口腔体的燃烧室2,以及所述的压火帽1,所述的燃烧室与所述的压火帽对应的侧壁上构造有底部斜出风孔组21以实现底部倾斜出风,所述的燃烧室于所述的顶板上方对应的侧壁上构成有上部斜出风孔组22以实现上部倾斜出风,所述的底部倾斜出风和上部倾斜出风的倾斜方向不同或相反。无论是不同还是相反,其主要目的是利用不同出风角度的两股风实现充分混合,提高燃烧效果。所述的底部倾斜出风孔组可与压火帽的顶板对应,或与支撑筒对应,或者分别同时对应等。即压火帽和燃烧室之间窄缝内倾斜出风。所述的压火帽居中放置在燃烧室内并与其侧壁保持设定间隔以作为出气通道;所述的底部斜出风孔组和上部斜出风孔组分别指环周均布在燃烧室侧壁上的多个斜孔,该斜孔可呈一圈分布,或者上下多圈交错分布等,每组斜出风的斜孔的出风角度可采用相同角度或者分为多个角度,以实现较佳的混合效果为宜,各斜孔的孔径以及间距等可针对不同大小的燃烧室设定和火焰需求而设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火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顶板和同轴心设置于所述的顶板下方的筒状支撑环,所述的支撑环上设置有环周均布的多个燃气进气孔,所述的支撑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的顶板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火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顶板和同轴心设置于所述的顶板下方的筒状支撑环,所述的支撑环上设置有环周均布的多个燃气进气孔,所述的支撑环的外径小于所述的顶板的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火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顶板的上表面构造有凹槽。


3.一种旋风混合式燃烧腔,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有上开口腔体的燃烧室,以及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火帽,所述的燃烧室与所述的压火帽对应的侧壁上构造有底部斜出风孔组以实现底部倾斜出风,所述的燃烧室于所述的顶板上方对应的侧壁上构成有上部斜出风孔组以实现上部倾斜出风,所述的底部倾斜出风和上部倾斜出风的倾斜方向不同或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风混合式燃烧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部斜出风孔组和底部斜出风孔组间还设置有中间出风孔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旋风混合式燃烧腔,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升阳厨具租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