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对接弯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3027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筋对接弯折装置,该钢筋对接弯折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上设有千斤顶,千斤顶的底端固定在支撑底座上;千斤顶的两侧分别设有立柱,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支撑底座上,立柱的上部设有钢筋容纳孔,钢筋容纳孔的侧面设有用于放入钢筋的开口,钢筋容纳孔内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用于容纳钢筋的凹槽;两根立柱上的钢筋容纳孔的孔口相对设置,且千斤顶的活塞杆完全缩入时,千斤顶的顶端位于放置在两根立柱上的钢筋的正下方。该钢筋对接弯折装置可辅助工人弯折钢筋,能够较为省力的对钢筋进行弯折,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在钢筋容纳孔的侧面设置开口,可将钢筋的端头抬起从立柱的侧面直接放入钢筋容纳孔中,操作方便。

Steel bar butt ben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筋对接弯折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钢筋对接弯折装置。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的桩基、框架柱等结构是一节节浇筑逐渐升高建造的,以框架柱为例,框架柱上新浇筑的部分的钢筋骨架需要与下方已经浇筑好的部分内部的钢筋骨架连接,然后再支模、浇筑混凝土。为了保证框架柱整体承受的力沿竖直方向,同时防止框架柱上出现横向剪切力,一般需要将框架柱上下不同浇筑段内的竖向钢筋的端头对应固定连接,并使竖向钢筋位于同一直线上。为了使框架柱内相连接的竖向钢筋在同一直线上,在实际操作中,第一种方式是直接将上下两段竖向钢筋的端面对接,然后进行焊接,这种连接方式的优点在于便于操作、工作量小,缺点在于焊点太短小,连接不牢固;第二种方式是采用一根套筒,将上下两段竖向钢筋的端头分别插入套筒中上下两部分,然后将钢筋与套筒焊接,这种方式连接较牢固,但是需要大量套筒成本较高;第三种方式是将上下两段竖向钢筋的端头弯折一个角度对接后焊接固定,这种方式成本较低且连接较牢固。上述第三种连接方式需要对钢筋的端头进行弯折,目前普遍是由工人借助简单工具进行人力弯折,由于桩基或框架柱内的钢筋较粗,弯折很费劲,且需要对多根钢筋进行弯折处理,工作量较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钢筋对接弯折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钢筋对接弯折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筋对接时弯折困难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钢筋对接弯折装置,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千斤顶的两侧分别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立柱的上部设有钢筋容纳孔,所述钢筋容纳孔的侧面设有用于放入钢筋的开口,所述钢筋容纳孔内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用于容纳钢筋的凹槽;两根所述立柱上的钢筋容纳孔的孔口相对设置,且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完全缩入时,所述千斤顶的顶端位于放置在两根所述立柱上的钢筋的正下方。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平行于两根所述立柱的排列方向设置。优选的,所述千斤顶为手摇式液压千斤顶或压杆式液压千斤顶。优选的,在两根所述立柱之间设有标杆,所述标杆的高度相对高于所述钢筋容纳孔的高度。优选的,所述立柱上位于所述钢筋容纳孔的上部设有至少两个标杆孔,所述标杆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标杆的端部安装在所述标杆孔中。优选的,所述立柱底部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与所述支撑底座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和立柱均由钢板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钢筋对接弯折装置可辅助工人弯折钢筋,能够较为省力的对钢筋进行弯折,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2.一般来说,用于绑扎钢筋笼的钢筋很长且较重,不方便将整根钢筋托起移动放置在立柱上的钢筋容纳孔中,而本技术通过在钢筋容纳孔的侧面设置开口,可将钢筋的端头抬起从立柱的侧面直接放入钢筋容纳孔中,操作方便;通过在钢筋容纳孔内顶部和底部设置用于容纳钢筋的凹槽,避免钢筋从钢筋容纳孔中滑落。3.通过设置标杆,便于各钢筋的弯折角度保持一致,方便后期对接时使上下两根钢筋能够位于同一直线上。4.本技术的支撑底座具有较强的抗形变能力,可用于工地上长期使用而不发生明显形变。附图说明图1为钢筋笼与框架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钢筋笼与框架柱上的钢筋的对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钢筋对接弯折装置实施例1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钢筋对接弯折装置实施例1的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钢筋对接弯折装置实施例2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钢筋对接弯折装置实施例2的左视图。图中,各标号示意为:框架柱11、下竖筋111、钢筋笼12、上竖筋121、支撑底座21、加强筋211、千斤顶22、活塞杆221、杠杆孔222、立柱23、钢筋容纳孔231、开口2311、凹槽2312、连接板232、标杆24、标杆孔241、螺栓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建筑领域,许多情形下都需要将钢筋进行对接,为便于理解,以混凝土建筑的框架柱为例,如图1所示,下方的框架柱11内埋设的钢筋笼的下竖筋111的顶端伸出框架柱11浇筑的混凝土本体,以用于连接上部钢筋笼12的上竖筋121的下端头。如图2所示,在连接时,将下竖筋111的上端头和上竖筋121的下端头同时弯折,将下竖筋111和上竖筋121弯折处的表面贴合,并使下竖筋111和上竖筋121的主体在同一竖向直线上,然后将弯折处焊接,从而保证框架柱建成后为一个结构稳固的整体。实施例1:一种钢筋对接弯折装置,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筋对接弯折装置包括支撑底座21,支撑底座21为一块钢板,在支撑底座21的中间部位设有千斤顶22,千斤顶22的底端固定在支撑底座21上。在千斤顶22的两侧分别设有立柱23,本实施例中,立柱23为钢板制成,立柱23的下端固定在支撑底座21上,如图4所示,立柱23的上部设有钢筋容纳孔231,钢筋容纳孔231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在钢筋容纳孔231的侧面设有用于放入钢筋的开口2311,钢筋容纳孔231内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用于容纳钢筋的凹槽2312,在本实施例中,开口2311朝斜向上的方向设置,方便将钢筋的端头抬起后从立柱23的侧面直接落入开口2311中。两根立柱23上的钢筋容纳孔231的孔口相对设置,因此,一根钢筋可同时放入两个钢筋容纳孔231内,从而将钢筋的端头支撑在两根立柱23上。进一步的,千斤顶22的活塞杆221完全缩入时,千斤顶22的顶端位于放置在两根立柱23上的钢筋的正下方,也就是两根立柱23和千斤顶22沿同一直线排列设置,且活塞杆221的顶端高度相对低于钢筋容纳孔231的高度,从而千斤顶22的活塞杆221伸出时可将钢筋向上顶,直至钢筋弯曲一个角度。当千斤顶22的活塞杆221向上伸出顶弯钢筋时,会对支撑底座21施加一个向下的巨大的反向作用力,而该钢筋对接弯折装置需要对大量钢筋的端头进行弯折处理,对支撑底座21的强度要求较高,因此,在支撑底座21的底部设有加强筋211,加强筋211平行于两根立柱23的排列方向设置,以增强支撑底座21的强度,防止其发生明显形变。进一步的,在两根立柱23之间设有标杆24,标杆24的高度相对高于钢筋容纳孔231的高度。标杆24可以起到标记作用,在千斤顶22的活塞杆221向上顶弯钢筋时,当钢筋的弯曲点接触到标杆24下表面时,停止对钢筋进行弯折,如此能够使每一个钢筋端头弯折的角度相同,以便于后期对接。如图4所示,在立柱23上位于钢筋容纳孔231的上部设有两个与标杆24相对应的标杆孔241,标杆孔241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将标杆24的端部安装在不同高度的标杆孔241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筋对接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千斤顶的两侧分别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立柱的上部设有钢筋容纳孔,所述钢筋容纳孔的侧面设有用于放入钢筋的开口,所述钢筋容纳孔内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用于容纳钢筋的凹槽;两根所述立柱上的钢筋容纳孔的孔口相对设置,且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完全缩入时,所述千斤顶的顶端位于放置在两根所述立柱上的钢筋的正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对接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上设有千斤顶,所述千斤顶的底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千斤顶的两侧分别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支撑底座上,所述立柱的上部设有钢筋容纳孔,所述钢筋容纳孔的侧面设有用于放入钢筋的开口,所述钢筋容纳孔内顶部和底部均设有用于容纳钢筋的凹槽;两根所述立柱上的钢筋容纳孔的孔口相对设置,且所述千斤顶的活塞杆完全缩入时,所述千斤顶的顶端位于放置在两根所述立柱上的钢筋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对接弯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座的底部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平行于两根所述立柱的排列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对接弯折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水才宋新文李守坤郭强张国杰杨强赵明君蒋龙吕军李兴鹏杨柳张东王传立程升阳买浩
申请(专利权)人:泰宏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河南成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