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收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2787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充电桩收线装置,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电桩箱体;充电桩箱体内侧壁并排固定连接有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充电桩箱体一侧面通过导轨滑动连接有活动槽轮;第一层板转动连接有绕线轴和两个丝杆;第一层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绕线筒;绕线筒内表面滑动配合有绕线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绕线轴和绕线筒,通过绕线轴带动绕线盘上的第一转盘转动将电缆线缠绕在绕线筒内,解决了现有电缆线缠绕不规律,频繁弯曲易导致绝缘层破损,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同时,在电缆线拉出较短时,通过移动活动槽轮达到出线的目的,减少电缆线的频繁缠绕,进一步提高电缆线的使用寿命。

Charging pile take-up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桩收线装置
本技术属于充电桩
,特别是涉及充电桩收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也越来越齐全,目前市场上的直流充电枪电缆、三相交流充电枪电缆线径过粗,电缆过重,在使用过程中,都是在地上拖扯移动,易造成电缆的绝缘破损,引发触电危险;并且,大部分情况下电缆都直接摆在地上,电缆易污易脏易腐蚀,直接缩短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运营维护成本;同时,充电区域是人员走动密集区,电缆凌乱摆放,存在挂拌人员的安全隐患。现有的具有收线功能的充电桩多采用卷线轴转动缠绕电缆线的方式对电缆进行收纳,这种方式易导致电缆线缠绕不规律,且通过卷线轴拉动电缆线,电缆线频繁弯曲后也易导致绝缘层破损,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充电桩收线装置,通过设置绕线轴和绕线筒,通过绕线轴带动绕线盘上的第一转盘转动将电缆线缠绕在绕线筒内,解决了现有电缆线缠绕不规律,频繁弯曲易导致绝缘层破损,影响使用寿命的问题,同时,在电缆线拉出较短时,通过移动活动槽轮达到出线的目的,减少电缆线的频繁缠绕,进一步提高电缆线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充电桩收线装置,包括充电桩箱体;所述充电桩箱体一侧面开有出线孔;所述充电桩箱体内侧壁并排固定连接有第一层板和第二层板;所述充电桩箱体一侧面通过导轨滑动连接有活动槽轮;所述第一层板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绕线轴;所述第一层板上表面相对绕线轴固定连接有绕线筒,且绕线轴的回转中心与绕线筒轴线重合;>所述绕线轴一端与第二层板转动连接;所述绕线轴横截面形状为正多面体;所述绕线轴另一端贯穿第一层板,并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电机;所述绕线轴周侧面相对电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绕线筒周侧面相对轴线对称开有槽口;所述绕线筒内表面滑动配合有绕线盘;所述第一层板上表面相对槽口位置转动连接有丝杆;所述绕线盘一表面开有阶梯通孔;所述绕线盘周侧面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与丝杆相匹配的丝杆螺母;所述阶梯通孔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盘;所述连接板与槽口间隙配合;所述丝杆一端与第二层板转动连接;所述丝杆另一端贯穿第一层板,并固定连接有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第一转盘一表面开有与绕线轴相匹配的连接孔;所述第一转盘一表面开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内表转动连接有轴套。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箱体内侧面相对出线孔位置装设有限位槽轮组;所述限位槽轮组包括成上下并列设置的两限位槽轮。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槽轮通过安装座连接有相对导轨设置的滚珠丝杠机构;所述滚珠丝杠机构连接有丝杠电机;所述丝杠电机通过连接座与充电桩箱体一侧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丝杆相对槽口错位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层板相对第一转盘位置转动连接有第二转盘,且第二转盘与第一转盘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转盘与绕线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层板相对活动槽轮侧面开有矩形槽口;所述第二层板上表面相对矩形槽口位置设置有与限位槽轮组结构相同的固定槽轮组。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绕线轴和绕线筒,通过绕线轴带动绕线盘上的第一转盘,以及第二层板上的第二转盘转动将电缆线缠绕在绕线筒内,相对传统的卷线轴缠绕式收线方式,减少了对电缆线的拉扯作用,同时绕线盘可随电缆线的缠绕而移动,使电缆线的缠绕规律整齐,有效的提高了电缆线的使用寿命。2、本技术通过设置活动槽轮,通过活动槽轮的上下移动,达到对电缆线的收纳效果;当电缆线拉出距离较短时可通过移动活动槽轮来达到出线的效果,避免了绕线筒内的电缆线频繁缠绕易造成绝缘层破损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提高了电缆线的使用寿命。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充电桩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2的仰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绕线盘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一端”、“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为充电桩收线装置,如图1和2所示,包括充电桩箱体1;充电桩箱体1一侧面开有出线孔101,用于电缆线拉出的出口;其中,充电桩箱体1内侧面相对出线孔101位置装设有限位槽轮组104;限位槽轮组104包括成上下并列设置的两限位槽轮,电缆线进行限位,使电缆线能更好的从出线孔101进行收放;充电桩箱体1内侧壁并排固定连接有第一层板102和第二层板103,充电桩箱体1体积有限可将第一层板102和第二层板103焊接在充电桩箱体1的一个内侧壁上;充电桩箱体1一侧面通过导轨2滑动连接有活动槽轮3;第一层板102上表面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绕线轴4;第一层板102上表面相对绕线轴4焊接有绕线筒5,绕线轴4位于绕线筒5内部,且绕线轴4的回转中心与绕线筒5轴线重合,便于电缆线均匀整齐的围绕绕线轴4环绕在绕线筒5内部,作为优选的,绕线筒5内壁可涂覆绝缘层,减少对电缆线外层的磨损作用,同时当电缆线有破损时,具备一定的防护作用;绕线轴4一端与第二层板103转动连接;绕线轴4横截面形状为正多面体,优选为正五边形或正六边形;绕线轴4另一端贯穿第一层板102,并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电机401;绕线轴4周侧面相对电机401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402;电机401通过安装座与充电桩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绕线筒5周侧面相对轴线对称开有槽口501,槽口501沿绕线筒5轴向设置;绕线筒5内表面滑动配合有绕线盘6;第一层板102上表面相对槽口501位置转动连接有两丝杆7;其中,丝杆7相对槽口501错位设置,便于电缆线从槽口501位置接入绕线筒5内;绕线盘6一表面开有阶梯通孔601;绕线盘6周侧面通过连接板602固定连接有与丝杆7相匹配的丝杆螺母603,通过丝杆7转动可控制绕线盘6在绕线筒5内上下移动;阶梯通孔601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盘8;连接板602与槽口501间隙配合;丝杆7一端与第二层板103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丝杆7另一端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充电桩收线装置,包括充电桩箱体(1);所述充电桩箱体(1)一侧面开有出线孔(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箱体(1)内侧壁并排固定连接有第一层板(102)和第二层板(103);所述充电桩箱体(1)一侧面通过导轨(2)滑动连接有活动槽轮(3);/n所述第一层板(102)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绕线轴(4);所述第一层板(102)上表面相对绕线轴(4)固定连接有绕线筒(5),且绕线轴(4)的回转中心与绕线筒(5)轴线重合;/n所述绕线轴(4)一端与第二层板(103)转动连接;所述绕线轴(4)横截面形状为正多面体;所述绕线轴(4)另一端贯穿第一层板(102),并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电机(401);所述绕线轴(4)周侧面相对电机(401)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402);/n所述绕线筒(5)周侧面相对轴线对称开有槽口(501);所述绕线筒(5)内表面滑动配合有绕线盘(6);所述第一层板(102)上表面相对槽口(501)位置转动连接有丝杆(7);/n所述绕线盘(6)一表面开有阶梯通孔(601);所述绕线盘(6)周侧面通过连接板(602)固定连接有与丝杆(7)相匹配的丝杆螺母(603);所述阶梯通孔(601)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盘(8);所述连接板(602)与槽口(501)间隙配合;/n所述丝杆(7)一端与第二层板(103)转动连接;所述丝杆(7)另一端贯穿第一层板(102),并固定连接有与主动齿轮(402)相啮合的从动齿轮(701);/n所述第一转盘(8)一表面开有与绕线轴(4)相匹配的连接孔(801);所述第一转盘(8)一表面开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内表转动连接有轴套(802)。/n...

【技术特征摘要】
1.充电桩收线装置,包括充电桩箱体(1);所述充电桩箱体(1)一侧面开有出线孔(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箱体(1)内侧壁并排固定连接有第一层板(102)和第二层板(103);所述充电桩箱体(1)一侧面通过导轨(2)滑动连接有活动槽轮(3);
所述第一层板(102)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绕线轴(4);所述第一层板(102)上表面相对绕线轴(4)固定连接有绕线筒(5),且绕线轴(4)的回转中心与绕线筒(5)轴线重合;
所述绕线轴(4)一端与第二层板(103)转动连接;所述绕线轴(4)横截面形状为正多面体;所述绕线轴(4)另一端贯穿第一层板(102),并通过联轴器连接有电机(401);所述绕线轴(4)周侧面相对电机(401)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402);
所述绕线筒(5)周侧面相对轴线对称开有槽口(501);所述绕线筒(5)内表面滑动配合有绕线盘(6);所述第一层板(102)上表面相对槽口(501)位置转动连接有丝杆(7);
所述绕线盘(6)一表面开有阶梯通孔(601);所述绕线盘(6)周侧面通过连接板(602)固定连接有与丝杆(7)相匹配的丝杆螺母(603);所述阶梯通孔(601)内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盘(8);所述连接板(602)与槽口(501)间隙配合;
所述丝杆(7)一端与第二层板(103)转动连接;所述丝杆(7)另一端贯穿第一层板(102),并固定连接有与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杨思伟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禾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