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池镇庚专利>正文

黄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714 阅读:3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黄油机,主要在黄油机的底部设一打油座,打油座顶部组设有黄油桶,使黄油落入打油座的储油槽内,而在打油座另端设有马达,马达可由减速机构带动一偏心轮,偏心轮的偏心轴可带动一曲柄并使设于打油座内的活塞杆呈前、后直线运动将储油槽内的黄油吸入储油管内,再由活塞杆推入一吸油管内经末端的打油枪喷出,另在黄油桶内设一压板使稠状黄油均匀地落入打油座内,不会使空气进入输油管内。(*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黄油机,尤指一种可将黄油喷注入机器内,而获得润滑效果的黄油机。机器设备里有许多经常性运转及高速运转的构件,都需要注入黄油润滑,以减少两两构件之间因运转摩擦而产生高温、及磨损,同时使运转更为通畅,而一般用以喷注黄油于机器内的设备为如图8所示的黄油机,其是将开口朝上的黄油桶80置于台车81上,黄油桶80内填充有稠状黄油,另在黄油桶80外罩设一盖桶82,以防止灰尘、杂质进入黄油桶80内,并在盖桶82顶面中间设一唧筒泵浦83,唧筒泵浦83底端并设有伸入黄油桶80内的吸油管84,启动唧筒泵浦83可使吸油管84将黄油吸入管内,并往上输送,经由连接唧筒泵浦83的输油管85,从打油枪86喷出,以喷注在机器设备内。上述为一般黄油机,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当使用过一段时间以后,桶内尚有黄油,却喷不出油来,并将空气吸入吸油管84及输油管85内,这是因为黄油为稠状,当吸油管84将周围的黄油吸完以后,其他部份的黄油往往来不及下降,而形成如图8所示的凹陷状,致使吸油管84吸不到黄油,而使空气进入吸油管84内,待黄油渐渐降至吸油管周围,或是以外力摇晃黄油桶80以后,才能再度喷出黄油,故在使用过程中即会产生时断时续的现象,更会影响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现有黄油桶80为底部密封的桶体,使用后无法再作他途,而予以丢弃,造成无谓的浪费及难以处理的垃圾。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油机,其在黄油桶底部组设一打油座,黄油桶内的黄油可进入打油座的储油槽内,并由一马达驱动活塞杆,将黄油推入输油管内,再经由打油枪喷出,且本技术在黄油桶内置一可推黄油的压板,使黄油持续不断地落入打油座内,不会产生注油过程中时断时续的现象。此外,当黄油桶使用完毕,经过清洗,可废物利用,避免制造垃圾,而达到环保效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於提供一种黄油机,其具有一填充黄油的黄油桶,黄油桶与输油管及打油枪连接,其特征在于黄油桶底部接设于一打油座顶面,该打油座具有储油槽及驱动槽,储油槽顶面组设有黄油桶,并在打油座另侧设有马达,马达底端并突设传动轮,传动轮与设于打油座底部的减速机构相联,该减速机构具有伸入打油座驱动槽的偏心轮,偏心轮顶面并突伸一偏心轴,以枢接曲柄,曲柄未端并接设一活塞杆,另在储油槽及驱动槽之间,以及储油槽的周壁上同轴设一通道,其中,设于两槽之间的通道靠近储油槽该端组设一储油管,该突出于储油槽内的储油管周壁并设数道贯穿槽,而设于储油槽周壁的通道朝外的一端则设一输油管接头,活塞杆即穿置于储油管及输油管接头内,而在输油管接头朝外的一端接设输油管,输油管末端接设打油枪,活塞杆接近曲柄该端设有球关节,而另端中心至活塞杆中段内设有输油道,输油道内由一固定销固定弹性体的一端,而弹性体另端并接固一塞于输油道端口的锥形塞体,形成单向阀的型态,另外,设于储油管内的活塞杆外周壁设一环外径较大的突缘,突缘上并轴向贯设数个泄孔,另在突缘及球关节之间的活塞杆周壁设以贯穿输油道的导入槽,而突缘另侧则设有一环可活动的挡片,及卡设于活塞杆外周壁的限止片,限止片及挡片并由一弹性体抵撑。前述的黄油机,其特征在于组设于打油座储油槽上方的黄油桶为一开口朝上的中空桶体,其底板中间并贯设一结合孔,而桶体上、下两端可分别由顶盖及底盖盖住,其中底盖中间并设有朝向黄油桶的结合突缘,以套合于黄油桶底板中间的结合孔内,另于结合突缘中间贯设有连通黄油桶与打油座的通孔,黄油桶内,在黄油顶面置一外径略小于黄油桶内径的压板,另于顶盖的底面水平设有内外相通的进气道。前述的黄油机,其特征在于罩设于黄油桶底、顶面的底盖及顶盖周缘相对向外突设有数个突耳,在突耳上并相对设有结合孔,以供结合杆的两端穿置固定,将黄油桶固定于底盖及顶盖之间,而其中有两结合杆的底端突设有螺杆,螺杆可穿出底盖与底部的轮座的支杆螺固,而该轮座的支杆底端是垂直固接于一轮轴,轮轴的两端并枢设轮子,另在底盖相对于固设轮座的另端设一突耳,其并设有贯穿的螺孔,以与一辅助轮的轮轴螺固,另在顶盖顶面固接延伸一拉把。前述的黄油机,其特征在于打油座底部可设一固定底盘,固定底盘具有数根往上突伸的支柱,支柱内并设有穿孔,以供螺栓穿置锁固于打油座底面,固定底盘并可直接固定于地面。本技术的效果是可源源不断喷注黄油,不会产生时断时续的现象,更勿需停顿摇晃黄油桶,故可提高其工作效率,此外,当黄油桶使用完毕,经过清洗,可将黄油桶翻过来使底部朝上,并将压板置于顶面,当做板凳使用;另一方面,由于本技术的黄油桶底部设有供黄油进入打油座的通孔,待使用完毕,更可置一网板于通孔上,以做花盆使用,栽种盆栽,故可废物利用,避免制造垃圾,而达到环境保护的效果,故极具实用性。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平面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打油座的俯视平面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打油座的俯视平面动作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打油座底部配用固定座的实施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黄油桶作板凳使用的实施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黄油桶作盆栽使用的实施示意图。图8是传统黄油机的平面组合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黄油机底部设有一打油座10,打油座10的储油槽11顶面组设有黄油桶20,并于打油座10另侧设有马达30,马达30底端突设传动轮31,以驱动设于打油座10底部的减速机构40,减速机构40具有伸入打油座10驱动槽12的偏心轮41,其突伸的偏心轴411可带动一活塞杆43作水平前、后直线运动,以将储油槽11内的黄油推入输油管60内,再经由打油枪61喷出。上述为本技术的大致构件及驱动方式,而其各构件的详细结构则叙述如下设于底部的打油座10具朝上开口的储油槽11及驱动槽12,以分别组设黄油桶20及减速机构40的偏心轮41,另于两槽之间及储油槽11的周壁上同轴设一通道13、15,以供活塞杆43穿置,其中,通道13朝向储油槽11该端并组设一储油管14,该突出于储油槽11内的储油管14周壁并设数道贯穿槽141,而另一通道15朝外的一端则设一输油管接头60,活塞杆43即穿置于储油管14及输油管接头60内,而于输油管接头60朝外的一端接设一输油管600,另于打油座10顶面设数个穿孔101,以供螺栓穿置结合于黄油桶20的底盖21底面,另自打油座10设有驱动槽12该端周壁向外延伸一定位座102,以供可提供动力源的马达30固定,而马达30向下突出的传动轮31可穿出定位座102的底部,而与减速机构40相啮合;组设于打油座10储油槽11上方的黄油桶20为一开口朝上的中空桶体,其底板中间贯设一结合孔201,而桶体上、下两端可分别利用顶盖22及底盖21盖住,其中,底盖21底面相对于打油座10顶面的穿孔101设有数个螺孔213,以供螺栓螺固于打油座10顶面,而底盖21中间设有朝向黄油桶20的结合突缘211,以套合于黄油桶20底板中间的结合孔201内,另于结合突缘211中间设有贯穿的通孔212,以供填置于黄油桶20内的黄油可经由底盖21的通孔212流入打油座10的储油槽11内,而底盖21及顶盖22的周缘相对向外突设有数个突耳214、221,于突耳214、221上相对设有结合孔215、222,以供结合杆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油机,其具有一填充黄油的黄油桶,黄油桶与输油管及打油枪相联通,其特征在于:黄油桶底部接设于一打油座顶面,该打油座具有储油槽及驱动槽,储油槽顶面组设有黄油桶,并在打油座另侧设有马达,马达底端并突设传动轮,传动轮与设于打油座底部的减速 机构相联,该减速机构具有伸入打油座驱动槽的偏心轮,偏心轮顶面并突伸一偏心轴,以枢接曲柄,曲柄末端并接设一活塞杆,另在储油槽及驱动槽之间,以及储油槽的周壁上同轴设一通道,其中,设于两槽之间的通道靠近储油槽该端组设一储油管,该突出于储油槽内的储油管周壁并设数道贯穿槽,而设于储油槽周壁的通道朝外的一端则设一输油管接头,活塞杆即穿置于储油管及输油管接头内,而在输油管接头朝外的一端接设输油管,输油管末端接设打油枪,活塞杆接近曲柄该端设有球关节,而另端中心至活塞杆中段内设有输油道,输 油道内由一固定销固定弹性体的一端,而弹性体另端并接固一塞于输油道端口的锥形塞体,形成单向阀的型态,另外,设于储油管内的活塞杆外周壁设一环外径较大的突缘,突缘上并轴向贯设数个泄孔,另在突缘及球关节之间的活塞杆周壁设以贯穿输油道的导入槽,而突缘侧则设有一环可活动的挡片,及卡设于活塞杆外周壁的限止片,限止片及挡片并由一弹性体抵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镇庚
申请(专利权)人:池镇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