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置多级除尘及除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212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内置多级除尘及除臭装置,包括除臭箱,除臭箱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且除臭箱内部的下方设有水箱,水箱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设有进水口,先经过生物填料的除臭,臭气浓度大大降低,再通过双层活性炭吸附,不仅效果极佳,也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特殊设计的“侧S型”风道,增加臭气的脱臭路径,大大延长了臭气的滞留时间,据计算,臭气滞留时间大于二十秒,保证了脱臭效果,目前大多数除臭塔是不考虑除尘的,造成的结果是管道通风量变小或者堵塞,不仅维修困难同时污染工作环境,水喷淋冲洗掉臭气中夹杂的大量粉尘,减少的堵塞的风险,同时水喷淋也对活性炭进行了清洗,一举两得。

A new built-in multi-stage dedusting and deodoriz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内置多级除尘及除臭装置
本技术涉及除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内置多级除尘及除臭装置,属于固废处理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餐饮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行业蓬勃发展的后面,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最直观的问题就是臭味。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的臭味无法完全消除,影响周围环境。一般的除臭塔因为结构简单性能单一、或者风道路径过短臭气滞留时间过短,不能过滤掉全部臭气,排放不达标。同时处理过程中产生较多粉尘,如果不进行除尘,很容易堵塞排气口,臭气无法顺利排出,致使设备处理机房臭气弥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内置多级除尘及除臭装置,解决了现有的设备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新型内置多级除尘及除臭装置,包括除臭箱,所述除臭箱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且所述除臭箱内部的下方设有水箱,所述水箱远离固定板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除臭箱内壁对应两侧之间且位于水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且所述第一隔板与除臭箱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生物填料层,且所述除臭箱内壁的顶部且位于生物填料层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喷嘴,且所述水泵的输出端通过排水管与喷嘴连接,所述除臭箱内壁的顶部且远离喷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两侧均与除臭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与除臭箱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活性炭层,所述第二隔板与除臭箱内壁之间且位于第一活性炭层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活性炭层,所述除臭箱的顶部且位于第二活性炭层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排气口,所述除臭箱靠近进水口的一侧且位于生物填料层下方设有进气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水箱的底部设有排水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除臭箱靠近水泵的一侧且位于生物填料层下方设有溢流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隔板的顶部与除臭箱内壁的顶部之间不接触,且所述第二隔板的底部与水箱的底部不接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隔板与第一隔板之间形成中间隔层。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传统的活性炭吸附效果较好,但因为活性炭吸附有饱和度,一旦臭气吸附饱和了,效果大大降低,先经过生物填料层的除臭,臭气浓度大大降低,再通过双层活性炭吸附,不仅效果极佳,也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特殊设计的“侧S型”风道,增加臭气的脱臭路径,大大延长了臭气的滞留时间,据计算,臭气滞留时间大于二十秒,保证了脱臭效果,目前大多数除臭塔是不考虑除尘的,造成的结果是管道通风量变小或者堵塞,不仅维修困难同时污染工作环境,水喷淋冲洗掉臭气中夹杂的大量粉尘,减少的堵塞的风险,同时水喷淋也对活性炭进行了清洗,一举两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图右视图。图中:1、除臭箱;2、排水口;3、溢流口;4、进气口;5、进水口;6、固定板;7、水泵;8、排水管;9、水箱;10、第一隔板;11、生物填料层;12、喷嘴;13、第二隔板;14、第一活性炭层;15、第二活性炭层;16、排气口;17、中间隔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内置多级除尘及除臭装置,包括除臭箱1,除臭箱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且固定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7,且除臭箱1内部的下方设有水箱9,水箱9远离固定板6的一端设有进水口5,除臭箱1内壁对应两侧之间且位于水箱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10,且第一隔板10与除臭箱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生物填料层11,且除臭箱1内壁的顶部且位于生物填料层11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喷嘴12,且水泵7的输出端通过排水管8与喷嘴12连接,除臭箱1内壁的顶部且远离喷嘴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13,第二隔板13两侧均与除臭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二隔板13与除臭箱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活性炭层14,第二隔板13与除臭箱1内壁之间且位于第一活性炭层14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活性炭层15,除臭箱1的顶部且位于第二活性炭层15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排气口16,除臭箱1靠近进水口5的一侧且位于生物填料层11下方设有进气口4。水箱9的底部设有排水口2,便于将水箱9内的水排出,除臭箱1靠近水泵7的一侧且位于生物填料层11下方设有溢流口3,便于将多余水进行排出,第一隔板10的顶部与除臭箱1内壁的顶部之间不接触,且第二隔板13的底部与水箱9的底部不接触,增加臭气的脱臭路径,大大延长了臭气的滞留时间,第二隔板13与第一隔板10之间形成中间隔层17,便于气体的流通。具体的,在使用时,垃圾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臭气,用引风机吸入进气口4进入除臭箱1内,让臭气往上走,臭气经过生物填料层11进行生物除臭,同时通过水泵7和排水管8使喷嘴12进行伞状喷水,将气体中夹杂的粉状颗粒物冲洗掉,进过初步脱臭除尘的气体通过生物填料层11顶端的开口进入中间隔层17,气体走往从上往下,到底端后进入第一活性炭层14,气体再往上走,经过第二活性炭层15的吸附,最后从排气口16排出。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传统的活性炭吸附效果较好,但因为活性炭吸附有饱和度,一旦臭气吸附饱和了,效果大大降低,先经过生物填料的除臭,臭气浓度大大降低,再通过双层活性炭吸附,不仅效果极佳,也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特殊设计的“侧S型”风道,增加臭气的脱臭路径,大大延长了臭气的滞留时间,据计算,臭气滞留时间大于二十秒,保证了脱臭效果,目前大多数除臭塔是不考虑除尘的,造成的结果是管道通风量变小或者堵塞,不仅维修困难同时污染工作环境,水喷淋冲洗掉臭气中夹杂的大量粉尘,减少的堵塞的风险,同时水喷淋也对活性炭进行了清洗,一举两得。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内置多级除尘及除臭装置,包括除臭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箱(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且所述固定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7),且所述除臭箱(1)内部的下方设有水箱(9),所述水箱(9)远离固定板(6)的一端设有进水口(5),所述除臭箱(1)内壁对应两侧之间且位于水箱(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10),且所述第一隔板(10)与除臭箱(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生物填料层(11),且所述除臭箱(1)内壁的顶部且位于生物填料层(11)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喷嘴(12),且所述水泵(7)的输出端通过排水管(8)与喷嘴(12)连接,所述除臭箱(1)内壁的顶部且远离喷嘴(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13),所述第二隔板(13)两侧均与除臭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13)与除臭箱(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活性炭层(14),所述第二隔板(13)与除臭箱(1)内壁之间且位于第一活性炭层(14)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活性炭层(15),所述除臭箱(1)的顶部且位于第二活性炭层(15)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排气口(16),所述除臭箱(1)靠近进水口(5)的一侧且位于生物填料层(11)下方设有进气口(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内置多级除尘及除臭装置,包括除臭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臭箱(1)外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且所述固定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水泵(7),且所述除臭箱(1)内部的下方设有水箱(9),所述水箱(9)远离固定板(6)的一端设有进水口(5),所述除臭箱(1)内壁对应两侧之间且位于水箱(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10),且所述第一隔板(10)与除臭箱(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生物填料层(11),且所述除臭箱(1)内壁的顶部且位于生物填料层(11)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喷嘴(12),且所述水泵(7)的输出端通过排水管(8)与喷嘴(12)连接,所述除臭箱(1)内壁的顶部且远离喷嘴(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13),所述第二隔板(13)两侧均与除臭箱(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隔板(13)与除臭箱(1)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活性炭层(14),所述第二隔板(13)与除臭箱(1)内壁之间且位于第一活性炭层(14)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欢范俊潘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友环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