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投篮矫正辅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92073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篮球辅助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投篮矫正辅助系统,该系统包括:头带;多个护腕;头带佩戴于人体头部,护腕佩戴于人体手腕和手臂,投篮矫正辅助系统获取人体的当前投篮姿态,并判断当前投篮姿态是否满足预设的准确投篮姿态,若否,则通过控制第一震动模块和第二震动模块震动以提示用户矫正投篮姿态。由此,用户只需要将投篮矫正辅助系统的头带佩戴于人体头部,将投篮矫正辅助系统的护腕佩戴于人体的手腕以及臂膀上,便可由投篮矫正辅助系统判断用户的当前投篮姿势是否满足标准投篮姿势,当不满足的时候,则提示用户矫正投篮姿势。

A shooting correction assista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投篮矫正辅助系统
本技术实施方式涉及篮球辅助设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投篮矫正辅助系统。
技术介绍
篮球运动是一种普及度很高的运动,其中投篮得分是使用最普遍的得分方式,而投篮姿势是影响投篮命中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初学投篮者来说,加强投篮技术训练,建立正确的投篮姿势概念、形成良好的投篮姿势定型则非常重要。在进行篮球的投篮训练时,养成良好的、标准的投篮姿势是提升命中率的前提条件,目前矫正投篮姿势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教练在旁指导,进行投篮姿势学习的运动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按照教练的要求进行训练,保证其投篮姿势的准确性。但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随着运动量的加大,运动员的投篮姿势会无法始终保持不变,长此以往会养成不良的投篮姿势习惯,该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如果运动员每次进行投篮训练时都需要教练在一旁对其姿势进行修正,会给教练增加额外的劳动量,这种方式需要专业人员经常跟随指正,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方式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投篮矫正辅助系统,旨在解决目前技术中矫正用户投篮姿势耗时耗力耗人工的问题。第一方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投篮矫正辅助系统,包括:头带,其包括头带本体、第一距离探测器、第一陀螺仪、第一震动模块以及第一主控制器,所述第一距离探测器、所述第一陀螺仪、所述第一震动模块以及所述第一主控制器均设置于所述头带本体内,所述第一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距离探测器、所述第一陀螺仪以及所述第一震动模块连接;多个护腕,其包括护腕本体、第一距离感应器、第二陀螺仪、第二震动模块以及第二主控制器,所述第一距离感应器、所述第二陀螺仪、第二震动模块以及所述第二主控制器均设置于所述护腕本体内,所述第二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距离感应器、所述第二陀螺仪以及所述第二震动模块连接;其中,所述头带佩戴于人体头部,所述护腕佩戴于人体手腕和手臂,所述投篮矫正辅助系统通过所述第一距离探测器、所述第一距离感应器以及所述第一陀螺仪获取人体的当前投篮姿态,所述第一主控制器和所述第二主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当前投篮姿态并判断所述当前投篮姿态是否满足预设的准确投篮姿态,若否,则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震动模块和所述第二震动模块震动以提示用户矫正投篮姿态。可选的,所述头带还包括第一压电薄膜,所述第一压电薄膜设置于所述头带本体内,所述第一压电薄膜与所述第一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压电薄膜用于检测人体的生理参数。可选的,所述护腕还包括第二压电薄膜,所述第二压电薄膜设置与所述护腕本体内,所述第二压电薄膜与所述第二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压电薄膜用于检测人体的生理参数。可选的,所述头带包括四个所述第一震动模块,四个所述第一震动模块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头带本体上。可选的,所述护腕包括四个所述第二震动模块,四个所述第二震动模块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护腕本体上。可选的,所述头带还包括第一发声装置和第一发光装置,所述第一发声装置和所述第一发光装置设置于所述头带本体上,所述第一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发声装置和所述第一发光装置连接,所述第一主控制器还用于在当确定所述当前投篮姿态不满足预设的准确投篮姿态时,控制所述第一发声装置发声,以及所述第一发光装置发光,以提示用户矫正投篮姿态。可选的,所述护腕还包括第二发声装置和第二发光装置,所述第二发声装置和所述第二发光装置设置于所述护腕本体上,所述第二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二发声装置和所述第二发光装置连接,所述第二主控制器还用于在当确定所述当前投篮姿态不满足预设的准确投篮姿态时,控制所述第二发声装置发声,以及所述第二发光装置发光,以提示用户矫正投篮姿态。可选的,所述第一发声装置包括喇叭,所述第一发光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可选的,所述第二发声装置包括喇叭,所述第二发光装置包括发光二极管。可选的,所述头带还包括第一通信模块,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主控制器连接;所述护腕还包括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二主控制器连接;所述头带和所述护腕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进行信息交互。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在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投篮矫正辅助系统包括:头带,其包括头带本体、第一距离探测器、第一陀螺仪、第一震动模块以及第一主控制器,所述第一距离探测器、所述第一陀螺仪、所述第一震动模块以及所述第一主控制器均设置于所述头带本体内,所述第一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距离探测器、所述第一陀螺仪以及所述第一震动模块连接;多个护腕,其包括护腕本体、第一距离感应器、第二陀螺仪、第二震动模块以及第二主控制器,所述第一距离感应器、所述第二陀螺仪、第二震动模块以及所述第二主控制器均设置于所述护腕本体内,所述第二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距离感应器、所述第二陀螺仪以及所述第二震动模块连接;其中,所述头带佩戴于人体头部,所述护腕佩戴于人体手腕和手臂,所述投篮矫正辅助系统通过所述第一距离探测器、所述第一距离感应器以及所述第一陀螺仪获取人体的当前投篮姿态,所述第一主控制器和所述第二主控制器用于接收所述当前投篮姿态并判断所述当前投篮姿态是否满足预设的准确投篮姿态,若否,则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震动模块和所述第二震动模块震动以提示用户矫正投篮姿态。由此,用户只需要将所述投篮矫正辅助系统的头带佩戴于人体头部,将所述投篮矫正辅助系统的护腕佩戴于人体的手腕以及臂膀上,便可由投篮矫正辅助系统判断用户的当前投篮姿势是否满足标准投篮姿势,当不满足的时候,则提示用户矫正投篮姿势,降低了人力成本。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方式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一投篮矫正辅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一投篮矫正辅助系统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一投篮矫正辅助系统的结构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二投篮矫正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投篮矫正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头带,其包括头带本体、第一距离探测器、第一陀螺仪、第一震动模块以及第一主控制器,所述第一距离探测器、所述第一陀螺仪、所述第一震动模块以及所述第一主控制器均设置于所述头带本体内,所述第一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距离探测器、所述第一陀螺仪以及所述第一震动模块连接;/n多个护腕,其包括护腕本体、第一距离感应器、第二陀螺仪、第二震动模块以及第二主控制器,所述第一距离感应器、所述第二陀螺仪、第二震动模块以及所述第二主控制器均设置于所述护腕本体内,所述第二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距离感应器、所述第二陀螺仪以及所述第二震动模块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篮矫正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头带,其包括头带本体、第一距离探测器、第一陀螺仪、第一震动模块以及第一主控制器,所述第一距离探测器、所述第一陀螺仪、所述第一震动模块以及所述第一主控制器均设置于所述头带本体内,所述第一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距离探测器、所述第一陀螺仪以及所述第一震动模块连接;
多个护腕,其包括护腕本体、第一距离感应器、第二陀螺仪、第二震动模块以及第二主控制器,所述第一距离感应器、所述第二陀螺仪、第二震动模块以及所述第二主控制器均设置于所述护腕本体内,所述第二主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距离感应器、所述第二陀螺仪以及所述第二震动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带还包括第一压电薄膜,所述第一压电薄膜设置于所述头带本体内,所述第一压电薄膜与所述第一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压电薄膜用于检测人体的生理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腕还包括第二压电薄膜,所述第二压电薄膜设置与所述护腕本体内,所述第二压电薄膜与所述第二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二压电薄膜用于检测人体的生理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头带包括四个所述第一震动模块,四个所述第一震动模块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头带本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护腕包括四个所述第二震动模块,四个所述第二震动模块均匀间隔设置于所述护腕本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启明罗国发林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和而泰数据资源与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