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儿童可坐输液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03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携式儿童可坐输液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输液架不方便移动同时不能坐人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立柱,立柱的下端圆周均布有四个下端向外侧倾斜的连杆,连杆的上端铰接在立柱上,连杆的下端铰接有一个万向轮,每个外向轮的内侧固定有一个水平的第一伸缩管,第一伸缩管上套有可使其向内复位的拉簧,四个第一伸缩的内端相互固定构成一个十字杆结构,立柱的上端铰接有一个可转动九十度后固定的竖杆,竖杆的左右两个各设有一组轴线与竖杆垂直的第二伸缩管,每组第二伸缩管包括上下布置有两个,每组两个第二伸缩管之间安装有一个可转动九十度后固定的平板,竖杆的上端铰接有一个T形杆。

A portable infusion stand for childr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儿童可坐输液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输液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便携式儿童可坐输液架。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众多医院科室中,儿科是一个相对较忙的科室,尤其是冬季流感高发期和秋季腹泻期,都是儿童住院输液的高频时段,儿科住院人数远超平时,此时儿科病房床位严重不足就连普通的输液椅也会显得非常紧张,但是病人在输液时不能长时间的站立必须要躺下或者坐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儿科病房通常会安排加床和加输液椅以减病患压力,但时增加病床和输液椅占用了过道和其他公共区域,这就使得医护人员在实施医疗服务时增加了难度,因此现阶段需要一种能够方便携带且不占太大地方同时又能满足儿童输液条件的输液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儿童可坐输液架,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输液架不方便移动同时不能坐人的问题。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一个竖向放置的立柱,立柱的下端圆周均布有四个下端向外侧倾斜的连杆,连杆的上端铰接在立柱上,连杆的下端铰接有一个万向轮,每个外向轮的内侧固定有一个水平的第一伸缩管,第一伸缩管上套有可使其向内复位的拉簧,四个第一伸缩的内端相互固定构成一个十字杆结构,立柱的上端铰接有一个可转动九十度后固定的竖杆,竖杆的左右两个各设有一组轴线与竖杆垂直的第二伸缩管,每组第二伸缩管包括上下布置有两个,每组两个第二伸缩管之间安装有一个可转动九十度后固定的平板,竖杆的上端铰接有一个T形杆。本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立柱、竖杆、T形杆与平板的配合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可呈现成一种方便移动的椅子状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输液架不方便移动同时不能坐人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平板平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主视图。图2本技术平板平面非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主视图。图3本技术呈椅子状后的右视图。图4本技术俯视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4可知,本技术包括一个竖向放置的立柱1,立柱1的下端圆周均布有四个下端向外侧倾斜的连杆2,连杆2的上端铰接在立柱1上,连杆2的下端铰接有一个万向轮3,每个外向轮的内侧固定有一个水平的第一伸缩管4,第一伸缩管4上套有可使其向内复位的拉簧5,四个第一伸缩的内端相互固定构成一个十字杆结构,立柱1的上端铰接有一个可转动九十度后固定的竖杆6,竖杆6的左右两个各设有一组轴线与竖杆6垂直的第二伸缩管7,每组第二伸缩管7包括上下布置有两个,每组两个第二伸缩管7之间安装有一个可转动九十度后固定的平板8,竖杆6的上端铰接有一个T形杆9。为了实现竖杆6转动九十度后可固定,所述竖杆6与立柱1铰接位置的转轴的右端伸出立柱1,且伸出位置设有一个十字形的第一通孔10,立柱1的右侧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块11,第一固定块11上贯穿有可与第一通孔10配合的第一销钉12,竖杆6的后侧铰接有一个支杆13,立柱1的后侧设有一个支撑槽14,竖杆6转动九十度呈水平状时支杆13的下端可置于安装槽内。为了实现T形杆9在竖杆6转动九十度后T形杆9仍保持竖直,所述竖杆6与T形杆9铰接位置的转轴的右端伸出竖杆6,且伸出位置设有一个十字形的第二通孔15,T形杆9的右侧设有一个第二固定块16,第二固定块16上贯穿有可与第二通孔15配合的第二销钉17。为了实现平板8转动九十度后可固定,所述每个平板8的端面的外端面上设有一个贯穿平板8的定位销钉18,竖杆6上设有与定位销钉18相配合的定位孔19。所述第一伸缩管4个第二伸缩管7均有多个空心圆管套接而成,且两个相邻的空心圆管可相对滑动但不能相互脱离。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是:本装置在不需要坐时可通过转动竖杆6和T形杆9使得立柱1、竖杆6和T形杆9保持同轴状态,转动竖杆6和T形杆9的时候需要拔出相对应的第一销钉12和第二销钉17,使得第一销钉12脱离第一通孔10,第二销钉17脱离第二通孔15,并在立柱1、竖杆6和T形杆9保持同轴状态后将第一销钉12和第二销钉17插入此时位置状态下的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5内实现竖杆6和T形杆9的定位,此状态下本装置是一个简单的可移动的输液架。当床位紧张需要使用本装置坐儿童时,通过拔出相对应的第一销钉12和第二销钉17,使得第一销钉12脱离第一通孔10,第二销钉17脱离第二通孔15,使得竖杆6进而T形杆9可围绕铰接位置转动,并使得转动后的立柱1,竖杆6和T形杆9呈Z字状,并通过第一销钉12和第二销钉17将竖杆6和T形杆9固定,同时使得支杆13的下端置于支撑槽14内并实现其辅助支撑作用,同时拉出两组第二伸缩管7,并转动平板8九十度,使得两个平板8的板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此时通过定位销钉18和定位孔19的配合实现平板8的固定,此时本装置呈现为一个椅子状,并可将儿童置于两个平板8上方便儿童完成输液。本装置的显著好处:本装置在不坐人时立柱1,竖杆6和T形杆9呈竖直状,此时输液架本身承载的只有其自身重力和输液瓶重量,万向轮3上铰接的第一伸缩管4在拉簧5的作用下向内收缩,使得本装置由多个第一伸缩杆构成的十字形结构变小从而减少占地面积,当本装置需要坐人时,在人重力作用下由多个第一伸缩杆构成的十字形结构变大,从而使得本装置在坐上人以后重心降低且支撑面积更大从而更加稳定。本装置在不坐人时两个平板8平行放置同时第二伸缩管7收缩有效的减少了两个平板8所构成的座体在不用时的体积使得本装置更加节省空间。本技术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立柱、竖杆、T形杆与平板的配合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可呈现成一种方便移动的椅子状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输液架不方便移动同时不能坐人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儿童可坐输液架,包括一个竖向放置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下端圆周均布有四个下端向外侧倾斜的连杆(2),连杆(2)的上端铰接在立柱(1)上,连杆(2)的下端铰接有一个万向轮(3),每个外向轮的内侧固定有一个水平的第一伸缩管(4),第一伸缩管(4)上套有可使其向内复位的拉簧(5),四个第一伸缩的内端相互固定构成一个十字杆结构,立柱(1)的上端铰接有一个可转动九十度后固定的竖杆(6),竖杆(6)的左右两个各设有一组轴线与竖杆(6)垂直的第二伸缩管(7),每组第二伸缩管(7)包括上下布置有两个,每组两个第二伸缩管(7)之间安装有一个可转动九十 度后固定的平板(8),竖杆(6)的上端铰接有一个T形杆(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儿童可坐输液架,包括一个竖向放置的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下端圆周均布有四个下端向外侧倾斜的连杆(2),连杆(2)的上端铰接在立柱(1)上,连杆(2)的下端铰接有一个万向轮(3),每个外向轮的内侧固定有一个水平的第一伸缩管(4),第一伸缩管(4)上套有可使其向内复位的拉簧(5),四个第一伸缩的内端相互固定构成一个十字杆结构,立柱(1)的上端铰接有一个可转动九十度后固定的竖杆(6),竖杆(6)的左右两个各设有一组轴线与竖杆(6)垂直的第二伸缩管(7),每组第二伸缩管(7)包括上下布置有两个,每组两个第二伸缩管(7)之间安装有一个可转动九十度后固定的平板(8),竖杆(6)的上端铰接有一个T形杆(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儿童可坐输液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6)与立柱(1)铰接位置的转轴的右端伸出立柱(1),且伸出位置设有一个十字形的第一通孔(10),立柱(1)的右侧设有一个第一固定块(11),第一固定块(11)上贯穿有可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可王晓李茜梅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