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踝腕关节防护约束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197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踝腕关节防护约束带,包括承托带和承托带两侧的绑带,所述绑带的一端为与所述承托带固定连接固定端,另一端为游离端,还包括护垫袋、护垫和第一魔术贴;所述护垫袋设置在所述承托带一面的中部,所述护垫袋的袋口可拆卸地闭合;所述护垫内置于所述护垫袋中;所述第一魔术贴包括第一毛面和与第一毛面相匹配的第一钩面;所述第一毛面固定在承托带上且与所述护垫袋位于同一面;所述第一钩面固定在所述承托带的另一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护垫,可防止勒伤病人,护垫可以更换,并且绑缚时松紧调整方便,不易脱落。

A kind of Ankle Wrist joint protective restraint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踝腕关节防护约束带
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踝腕关节防护约束带。
技术介绍
约束带是一种医疗辅助用具,可以避免因病人的某些行为而导致个人或他人的伤害,例如非计划性拔管。约束带约束的部位常为人体的大的关节处,如腕部、踝部等,主要将病人的关节固定住限制活动,防止因病人的行为造成意外伤害。现有的约束带是一块承托带和两根绑带,整个约束带为纯棉制作,使用时将承托带绕病人的腕部、踝部,并通过绑带绑紧固定。但该约束带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约束带为纯棉制作,其质地较为紧致,在绑缚时无缓冲,容易勒伤病人,因此需要额外再加一个棉垫进行减压,由于棉垫是外加的,难以固定,容易脱落;此外,单纯依靠绑带来绑紧固定,其松紧度不易调节不能满足临床需求,不易固定,过松易脱出,致非计划性拔管等发生。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棉垫容易脱落、松紧不易调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踝腕关节防护约束带,其具有护垫,可防止勒伤病人,护垫可以更换,并且绑缚时松紧调整方便,不易脱落。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踝腕关节防护约束带,包括承托带和承托带两侧的绑带,所述绑带的一端为与所述承托带固定连接的固定端,另一端为游离端,还包括护垫袋、护垫和第一魔术贴;所述护垫袋设置在所述承托带一面的中部,所述护垫袋的袋口可拆卸地闭合;所述护垫内置于所述护垫袋中;所述第一魔术贴包括第一毛面和与第一毛面相匹配的第一钩面;所述第一毛面固定在承托带上且与所述护垫袋位于同一面;所述第一钩面固定在所述承托带的另一面。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护垫袋包括包覆片和第二魔术贴;所述包覆片的一边沿与所述承托带固定连接,其余边沿通过所述第二魔术贴与所述承托带可拆卸连接;所述包覆片与所述承托带之间形成与所述护垫相适应的容置空间。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魔术贴包括第二毛面和与第二毛面相匹配的第二钩面;所述第二毛面固定在所述包覆片的边沿;所述第二钩面对应所述第二毛面固定在所述承托带上。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毛面分布在所述护垫袋的两侧。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承托带与一所述绑带之间设有穿孔带,所述穿孔带上开设有一供所述承托带及绑带穿过的过孔。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承托带和绑带的材质为棉或涤纶或锦纶。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承托带和绑带由带弹性的面料制成。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护垫为棉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具有护垫,在使用时能够起到减压缓冲作用,避免勒伤病人;2.护垫放置在护垫袋中,不易脱落;3.护垫袋的袋口可拆卸,当护垫使用时间过长而变形老化或者被污染后,可通过护垫袋的开口取出,及时更换;4.在绑缚约束时通过第一魔术贴进行固定,方便调整松紧;并且还能够通过绑带进行二次固定,防止松脱。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护垫袋闭合时的前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护垫袋展开时的前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护垫袋闭合时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承托带的一端穿过穿孔带的过孔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承托带;2-绑带;3-护垫袋;31-包覆片;32-第二魔术贴;321-第二毛面;322-第二钩面;4-护垫;5-第一魔术贴;51-第一毛面;52-第一钩面;6-穿孔带;61-过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附图中各处使用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技术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技术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参照图1至图3,一种踝腕关节防护约束带,包括承托带1、承托带1两侧的绑带2、护垫袋3、护垫4和第一魔术贴5。承托带1和绑带2为带弹性的面料制成,或所述承托带1和绑带2的材质为棉或涤纶或锦纶;承托带1裁剪为矩形,长18cm,宽12cm;绑带2为细长的条形,长为103cm,宽为5cm;护垫4为棉垫。绑带2的一端为与承托带1固定连接的固定端,绑带2的另一端为游离端;承托带1与一绑带2之间设有穿孔带6,穿孔带6上开设有一供承托带1及绑带2穿过的过孔61,方便进行绑缚固定。通过绑带2可以将本踝腕关节防护约束带绑紧固定在病人的手腕或脚踝上。其中,参照图1,护垫袋3设置在承托带1一面的中部,护垫袋3的袋口可拆卸地闭合;护垫4内置于护垫袋3中。护垫袋3的袋口可拆卸,当护垫4使用时间过长而变形老化或者被污染后,可通过护垫袋3的开口取出,及时更换。具体地,如图2所示,护垫袋3包括包覆片31和第二魔术贴32;包覆片31的一边沿与承托带1固定连接,其余边沿通过第二魔术贴32与承托带1可拆卸连接;包覆片31与承托带1之间形成与护垫4相适应的容置空间。优选地,第二魔术贴32包括第二毛面321和与第二毛面321相匹配的第二钩面322;第二毛面321固定在包覆片31的边沿;第二钩面322对应第二毛面321固定在承托带1上。护垫4放置在容置空间中,当护垫4变形或被污染了,可将第二魔术贴32的第二毛面321和第二钩面322拆分离开,取出护垫4进行更换。其中,参照图1和图3,第一魔术贴5包括第一毛面51和与第一毛面51相匹配的第一钩面52;第一毛面51固定在承托带1上且与护垫袋3位于同一面;第一钩面52固定在承托带1的另一面。具体地,第一毛面51分布在护垫袋3的两侧;第一毛面51将承托带1的另一面覆盖,在围绕病人的手腕或脚踝时能够完成第一毛面51和第一毛面51的搭扣固定。基于上述的结构,本踝腕关节防护约束带在使用时,如图4,护垫袋3所在的一面为内面,与病人的皮肤之间接触;第一钩面52所在的一面为外面,不与病人的皮肤接触。固定时,将承托带1绕病人的手腕或脚踝一圈,使内面的第一毛面51与外面的第一钩面52重合并搭扣在一起,进行初步的固定,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方便地调整松紧度;初步固定后,将通过两条绑带2进行缠绕并进行二次固定,防止松脱。本技术所述的踝腕关节防护约束带的其它内容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踝腕关节防护约束带,包括承托带和承托带两侧的绑带,所述绑带的一端为与所述承托带固定连接的固定端,另一端为游离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垫袋、护垫和第一魔术贴;/n所述护垫袋设置在所述承托带一面的中部,所述护垫袋的袋口可拆卸地闭合;/n所述护垫内置于所述护垫袋中;/n所述第一魔术贴包括第一毛面和与第一毛面相匹配的第一钩面;所述第一毛面固定在承托带上且与所述护垫袋位于同一面;所述第一钩面固定在所述承托带的另一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踝腕关节防护约束带,包括承托带和承托带两侧的绑带,所述绑带的一端为与所述承托带固定连接的固定端,另一端为游离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垫袋、护垫和第一魔术贴;
所述护垫袋设置在所述承托带一面的中部,所述护垫袋的袋口可拆卸地闭合;
所述护垫内置于所述护垫袋中;
所述第一魔术贴包括第一毛面和与第一毛面相匹配的第一钩面;所述第一毛面固定在承托带上且与所述护垫袋位于同一面;所述第一钩面固定在所述承托带的另一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踝腕关节防护约束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垫袋包括包覆片和第二魔术贴;所述包覆片的一边沿与所述承托带固定连接,其余边沿通过所述第二魔术贴与所述承托带可拆卸连接;所述包覆片与所述承托带之间形成与所述护垫相适应的容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踝腕关节防护约束带,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淑玲席智颖林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