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广红专利>正文

一种泡茶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187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泡茶杯,涉及茶具技术领域,解决了泡茶时茶水与塑料接触对茶水造成污染的技术问题。该泡茶杯包括杯本体、杯盖、滤网,所述滤网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杯盖底部,所述杯盖与所述杯本体的杯口上沿接触部分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杯盖的内壁端面处设置有隔离层。如此设置,将塑料杯盖与茶水隔离开,防止塑料对茶水造成污染,提高了用户饮茶时的体验,并且更加健康。

A tea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泡茶杯
本技术涉及茶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泡茶杯。
技术介绍
中国自古饮茶就需要泡茶壶来泡茶和茶杯来饮茶,而泡茶杯就是一个集泡茶壶和茶杯于一体的现代饮茶器具。相关技术中,普通的泡茶杯一般采用玻璃杯体,内置滤网,防止喝茶时茶叶进入口中,由于玻璃易碎的特点,使用金属材料的杯盖,在拧紧杯盖时很容易将杯体挤碎,因此,为了保证茶杯的密封性及安全性,一般采用塑料材质的杯盖与杯体螺纹配合,这就导致了在泡茶时,茶水不可避免的与塑料发生接触,容易使有害物质进入茶水中,对茶水造成污染。因此,如何解决泡茶时茶水与塑料接触对茶水造成污染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茶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泡茶时茶水与塑料接触对茶水造成污染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泡茶杯,包括杯本体、杯盖、滤网,所述滤网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杯盖底部,所述杯盖与所述杯本体的杯口上沿接触部分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杯盖的内壁端面处设置有隔离层。优选地,所述杯盖包括上盖、下盖,所述下盖为筒状结构,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可拆卸连接,所述滤网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下盖上。优选地,所述下盖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卡槽,所述滤网卡接在所述卡槽内。优选地,所述环形卡槽的外表面包覆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优选地,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所述杯本体与所述杯盖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所述下盖上端与所述上盖连接部分设置为外螺纹,所述下盖下端与所述杯本体连接部分设置为内螺纹。优选地,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的上沿接触部分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优选地,所述隔离层包括第一隔离层、第二隔离层,所述第一隔离层由所述卡槽处沿所述下盖内壁延伸至所述外螺纹上方,所述第二隔离层设置在所述上盖内部端面处,且所述第二密封圈环绕所述第二隔离层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离层、所述第二隔离层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卡槽与所述第一隔离层位于水平方向上的接触部分之间设置有封水圈。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采用隔离层将杯盖与杯本体的内腔隔离开,茶水不会接触到塑料材质,并且设置有密封圈,不仅有密封效果,还避免了塑料材质的螺纹与茶杯内的水接触,有效解决了泡茶时茶水与塑料接触,并且杯盖设计为分体结构,分为上盖、下盖,滤网设置在下盖底部,泡茶时将茶叶放入滤网内,泡好后将杯盖打开,茶水与茶叶分离,不会喝到茶叶,提高了人们喝茶时的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泡茶杯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片;2、上盖;3、第二密封圈;4、第二隔离层;5、第一隔离层;6、第一密封圈;7、封水圈;8、滤网;9、下盖;10、杯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泡茶杯,将塑料杯盖与茶水隔离开,防止塑料对茶水造成污染,影响茶水的口感和人们的身体健康。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参照图1,本技术提供的泡茶杯,包括杯本体10、杯盖、滤网8,杯本体10为常见的玻璃材质,杯盖采用塑料材料制成,滤网8与杯盖可拆卸连接,使用时用户可将茶叶放入滤网8内,再将滤网8安装在杯盖底部,泡好后打开杯盖,茶叶随杯盖与茶水分离,方便用户喝水,杯盖与杯本体10的杯口上沿接触部分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杯盖的内壁端面处设置有隔离层,隔离层将杯盖塑料材质部分与水隔离起来,产生的水蒸气也不会接触到塑料,有效防止塑料对茶水造成污染,泡出的茶水更加健康、安全。具体的,杯盖为分体结构,包括上盖2、下盖9,上盖2为普通的盖子形状,下盖9为筒状结构,上盖2与下盖9可拆卸连接,滤网8与下盖9可拆卸连接,使得滤网8的位置相对靠下,更容易接触到杯子内的水,下盖9内壁设置有环形卡槽,滤网8卡接在所述卡槽内,卡槽使得滤网8只能从杯盖上方放入或取出,可有效防止滤网8掉落入杯本体10中。第一密封圈6包覆在卡槽的外表面上,当下盖9与杯本体10处于拧紧状态时,杯本体10的杯口上沿与第一密封圈6紧密接触,防止漏水漏气。需要说明的是,上盖2与下盖9、杯本体10与杯盖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并且下盖9上端与上盖2连接部分设置为外螺纹,下盖9下端与杯本体10连接部分设置为内螺纹,即下盖9的上端为外螺纹,下端为内螺纹,泡茶杯的所有螺纹均为塑料材质,由于第一密封圈6的存在,可有效防止水通过杯口流至杯盖的螺纹处,避免对茶水造成污染。同样的,上盖2与下盖9的上沿接触部分设置有第二密封圈3,第二密封圈3与第一密封圈6的作用相同,同样起到了密封和防止螺纹处的塑料对茶水造成污染的作用。隔离层包括第一隔离层5、第二隔离层4,第一隔离层5由卡槽处沿下盖9内壁延伸至所述外螺纹上方,将下盖9从卡槽以上的部分与水隔离开,卡槽以下的部分由于是内螺纹结构以及第一密封圈6的作用下与水隔离,使得下盖9整体被隔离开,不会与水发生接触,第二隔离层4设置在上盖2内部端面处,且第二密封圈3环绕第二隔离层4设置,上盖2在第一密封圈6及第二密封圈3的共同作用下起到隔离的作用,杯盖整体都被隔离开,避免了泡茶水与塑料发生接触,防止了茶水被污染。具体的,第一隔离层5、第二隔离层4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第一密封圈6、第二密封圈3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所使用的不锈钢及硅胶均为食品级,以保证不会对茶水造成污染。优化的,卡槽与第一隔离层5位于水平方向上的接触部分之间还设置有封水圈7,可防止茶水从第一隔离层5与下盖9之间漏出,导致用户体验降低。杯盖内部还设置有钢芯,可增强杯盖的整体强度,杯盖的上端面设置有不锈钢顶片1,更加耐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泡茶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本体(10)、杯盖、滤网(8),所述滤网(8)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杯盖底部,所述杯盖与所述杯本体(10)的杯口上沿接触部分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所述杯盖的内壁端面处设置有隔离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茶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本体(10)、杯盖、滤网(8),所述滤网(8)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杯盖底部,所述杯盖与所述杯本体(10)的杯口上沿接触部分设置有第一密封圈(6),所述杯盖的内壁端面处设置有隔离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包括上盖(2)、下盖(9),所述下盖(9)为筒状结构,所述上盖(2)与所述下盖(9)可拆卸连接,所述滤网(8)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下盖(9)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9)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卡槽,所述滤网(8)卡接在所述卡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卡槽的外表面包覆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圈(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与所述下盖(9)、所述杯本体(10)与所述杯盖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所述下盖(9)上端与所述上盖(2)连接部分设置为外螺纹,所述下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广红
申请(专利权)人:徐广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