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广红专利>正文

泡茶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723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泡茶杯,涉及日用品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泡茶杯在拆装茶叶滤网时需要用手直接接触茶叶滤网,不卫生的技术问题。该泡茶杯包括杯体、杯盖以及茶叶滤网,所述杯体用于容纳泡茶用水,所述茶叶滤网与所述杯盖相连接,所述杯盖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杯体的口部,且所述杯盖安装于所述杯体的口部时,所述茶叶滤网以及茶叶滤网上承载的茶叶能没入所述杯体内的泡茶用水之中,所述杯盖从所述杯体的口部拆卸后所述茶叶滤网能一并随所述杯盖脱离所述杯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卫生地拆装茶叶滤网,且可以泡制不同浓度的茶水。

Make tea cu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泡茶杯
本技术涉及日用品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泡茶杯。
技术介绍
中国有上千年的饮茶文化,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具有延缓衰老、美容护肤、提神醒脑、预防辐射、降脂助消化、抑制和抵抗病毒病菌等优点,使得饮茶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仍是非常普遍。茶杯是人们泡茶、饮茶的用具,现代人们为了外出饮茶携带方便,会将茶叶放入带有密封盖的杯中,倒入热水浸泡,因此泡茶杯也就应运而生。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泡茶杯,包括杯体、杯盖和茶叶滤网,所述茶叶滤网卡接在所述杯体的口部下方,所述杯盖与所述杯体可拆卸连接并能包覆所述杯体口部,人们在泡茶时先将茶叶滤网拆下将茶叶倒入杯体内,然后安装茶叶滤网,倒入热水,盖上杯盖进行浸泡。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现有技术提供的泡茶杯,需要用手直接接触茶叶滤网进行拆卸,很不卫生;2、现有技术提供的泡茶杯,使茶叶长期泡在水中,导致味道不佳;3、现有技术提供的泡茶杯,无法控制所泡茶水的浓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泡茶杯,以解决现有的泡茶杯在拆装茶叶滤网时需要用手直接接触茶叶滤网,不卫生的问题。本技术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泡茶杯,包括杯体、杯盖以及茶叶滤网,所述杯体用于容纳泡茶用水,所述茶叶滤网与所述杯盖相连接,所述杯盖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杯体的口部,且所述杯盖安装于所述杯体的口部时,所述茶叶滤网以及茶叶滤网上承载的茶叶能没入所述杯体内的泡茶用水之中,所述杯盖从所述杯体的口部拆卸后所述茶叶滤网能一并随所述杯盖脱离所述杯体。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泡茶杯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杯盖的上部相连通,且所述顶盖与所述杯盖的上部之间能形成泡茶室,所述泡茶杯倒置后,所述杯体内的泡茶用水能经过所述茶叶滤网进入所述泡茶室。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与所述杯盖的上部为可拆卸连接。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杯盖包括圈体以及内芯,所述内芯为管状且其内壁与所述圈体相连接,所述内芯的下部边沿与所述杯体的口部可拆卸连接,所述内芯的上部与所述顶盖可拆卸连接。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芯下部内侧与所述杯体的口部外侧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内芯的上部内侧与所述顶盖外侧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圈体为柔性材质,所述圈体外侧与所述内芯内侧设有相互配合的内芯卡槽和凸起将圈体安装于所述内芯内侧。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圈体内侧设有茶网卡槽,所述茶叶滤网外侧设有与所述茶叶滤网卡槽相配合的凸缘。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凸缘的外边沿厚度大于所述凸缘的厚度。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圈体为硅胶材质。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杯盖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设于所述内芯外部且所述外壳的刚度大于所述内芯的刚度。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为不锈钢材质。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外部顶端中心向内凹陷。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外部螺纹的上端一周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能在所述顶盖与所述内芯螺纹连接时起到止位作用,同时能在所述杯体倒置时与所述内芯抵接,使放置更加稳固。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茶叶滤网为筒状,且所述茶叶滤网至少侧面设有通孔。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泡茶杯,包括杯体、杯盖以及茶叶滤网,所述杯体用于容纳泡茶用水,所述茶叶滤网与所述杯盖相连接,所述杯盖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杯体的口部,且所述杯盖安装于所述杯体的口部时,所述茶叶滤网以及茶叶滤网上承载的茶叶能没入所述杯体内的泡茶用水之中,对茶叶进行浸泡,所述杯盖从所述杯体的口部拆卸后所述茶叶滤网能一并随所述杯盖脱离所述杯体,无需人手直接接触茶叶滤网进行拆卸。本技术中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1、本技术的茶叶滤网安装于杯盖上,可通过拆装杯盖完成茶叶滤网的拆装,方便卫生;2、本技术将茶叶放置在杯体上部的茶叶滤网中,当杯中水位低于茶叶滤网时即可将茶叶与泡茶用水分离;3、本技术可通过将杯体倒置或正放使茶叶与泡茶用水接触或分离,泡出浓淡不同的茶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泡茶杯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泡茶杯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茶叶滤网与圈体连接示意图。图中,1、杯体;2、杯盖;21、圈体;211、内芯卡槽;212、茶网卡槽;22、内芯;221、凸起;23、外壳;3、茶叶滤网;31、凸缘;32、通孔;4、顶盖;41、泡茶室;42、定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物保鲜的泡茶杯。下面结合图1~图3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泡茶杯包括杯体1、杯盖2以及茶叶滤网3,杯体1用于容纳泡茶用水,茶叶滤网3与杯盖2相连接,杯盖2可拆卸安装于杯体1的口部,且杯盖2安装于杯体1的口部时,茶叶滤网3以及茶叶滤网3上承载的茶叶能没入杯体1内的泡茶用水之中,对茶叶进行浸泡,杯盖2从杯体1的口部拆卸后茶叶滤网3能一并随杯盖2脱离杯体1,无需人手直接接触茶叶滤网3进行拆卸。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泡茶杯还包括顶盖4,顶盖4与杯盖2的上部相连通,且顶盖4与杯盖2的上部之间能形成泡茶室41,泡茶杯倒置后,杯体1内的泡茶用水能经过茶叶滤网3进入泡茶室41。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顶盖4与杯盖2的上部为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杯盖2包括圈体21以及内芯22,内芯22为管状且其内壁与圈体21相连接,内芯22的下部边沿与杯体1的口部可拆卸连接,内芯22的上部与顶盖4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内芯22下部内侧与杯体1的口部外侧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内芯22的上部内侧与顶盖4外侧设有相互配合的螺纹。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圈体21为柔性材质,圈体21外侧与内芯22内侧设有相互配合的内芯卡槽211和凸起221将圈体21安装于内芯22内侧。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圈体21内侧设有茶网卡槽212,茶叶滤网3外侧设有与茶网卡槽212相配合的凸缘31。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凸缘31的外边沿厚度大于凸缘31的厚度,能够使茶叶滤网3与圈体21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固。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圈体21为硅胶材质。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杯盖2还包括外壳23,外壳23设于内芯22外部且外壳23的刚度大于内芯22的刚度。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杯包括杯体、杯盖以及茶叶滤网,所述杯体用于容纳泡茶用水,所述茶叶滤网与所述杯盖相连接,所述杯盖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杯体的口部,且所述杯盖安装于所述杯体的口部时,所述茶叶滤网以及茶叶滤网上承载的茶叶能没入所述杯体内的泡茶用水之中,所述杯盖从所述杯体的口部拆卸后所述茶叶滤网能一并随所述杯盖脱离所述杯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杯包括杯体、杯盖以及茶叶滤网,所述杯体用于容纳泡茶用水,所述茶叶滤网与所述杯盖相连接,所述杯盖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杯体的口部,且所述杯盖安装于所述杯体的口部时,所述茶叶滤网以及茶叶滤网上承载的茶叶能没入所述杯体内的泡茶用水之中,所述杯盖从所述杯体的口部拆卸后所述茶叶滤网能一并随所述杯盖脱离所述杯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泡茶杯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杯盖的上部相连通,且所述顶盖与所述杯盖的上部之间能形成泡茶室,所述泡茶杯倒置后,所述杯体内的泡茶用水能经过所述茶叶滤网进入所述泡茶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与所述杯盖的上部为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包括圈体以及内芯,所述内芯为管状且其内壁与所述圈体相连接,所述内芯的下部边沿与所述杯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广红
申请(专利权)人:徐广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