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甫贤专利>正文

一种穿戴型逃震被子及床上用品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186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4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戴型逃震被子及床上用品套件,涉及家居用品领域。一种穿戴型逃震被子,其主要包括被体。通常来说,被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被边、第二被边、第三被边和第四被边。为了提高被子的利用率,使被子不仅仅能够在床上使用,还让被子能够穿戴在用户身上,用户可以随意走动。因此,第一被边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三被边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配合。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和拆卸,可以实现被子在用户身上的穿脱。若用户睡觉时该被子也保持穿戴的状态,则在地震发生时,用户可以直接出逃,为用户争取到了宝贵的逃离时间。一种床上用品套件,包括上述被子,其能提高床上用品套件的应用价值。

A suit of wear type shock escape quilt and bed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戴型逃震被子及床上用品套件
本技术涉及家居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穿戴型逃震被子及床上用品套件。
技术介绍
被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居用品,目前,被子一般仅限于床上使用,用作垫子增加床的柔软度,或者用于人们遮盖身体进行取暖,因此,被子的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戴型逃震被子,其具有多种用途,被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床上用品套件,其利用率较高。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穿戴型逃震被子,包括被体,被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被边、第二被边、第三被边和第四被边。第一被边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三被边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配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纽扣、第二纽扣和第三纽扣。第二连接件包括分别与第一纽扣、第二纽扣和第三纽扣匹配的第一扣眼、第二扣眼和第三扣眼。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纽扣与第二纽扣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纽扣与第三纽扣之间的距离。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纽扣位于第一被边靠近第二被边的一端,第二纽扣和第三纽扣均位于第一被边靠近第四被边的一端。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被边设置有第四纽扣以及与第四纽扣适配的第四扣眼。第四纽扣靠近第一纽扣,第四扣眼靠近第一扣眼。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还包括第一腰带,第二连接件还包括第二腰带。第一腰带的一端和第二腰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第一腰带的另一端和第二腰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第一腰带和第二腰带均位于第一纽扣和第二纽扣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被边还设置有固定带,固定带一端固定连接至第二被边,另一端自由延伸。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带包括第一支带和第二支带,第一支带和第二支带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被体还包括储物袋,储物袋底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求救哨的收纳包。一种床上用品套件,包括上述任意一种穿戴型逃震被子。本技术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型逃震被子,其主要包括被体。通常来说,被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被边、第二被边、第三被边和第四被边。为了提高被子的利用率,使被子不仅仅能够在床上使用,还让被子能够穿戴在用户身上,用户可以随意走动。因此,第一被边设置有第一连接件,第三被边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配合。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连接和拆卸,可以实现被子在用户身上的穿脱。很多用户有时候很喜欢将棉被裹在身上,但是往往由于棉被不具有较好的穿戴功能,因此用户很难将棉被稳定地裹在身上,需要用户不停地调整包裹位置和包裹姿势,给用户造成较大的困扰。另外,目前各地出现较多次的地震灾害,若用户在睡觉时发生了地震,则用户可以放心地裹上本实施例提供的被子跑出去,因为该被子具有较好的穿戴功能,不仅可以蔽体、可以抵御风寒,还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轻掉落物体对用户身体的伤害。若用户睡觉时该被子也保持穿戴的状态,则在地震发生时,用户惊醒后可以直接出逃,为用户争取到了宝贵的逃离时间。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床上用品套件,包括上述穿戴型逃震被子,其能提高床上用品套件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穿戴型逃震被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被子穿戴在人体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被体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穿戴型逃震被子;110-被体;112-第一被边;114-第二被边;116-第三被边;118-第四被边;120-第一纽扣;122-第二纽扣;124-第三纽扣;126-第一扣眼;128-第二扣眼;130-第三扣眼;132-第四纽扣;134-第四扣眼;136-第一腰带;138-第二腰带;140-固定带;142-储物袋;144-收纳包。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请参照图1,图1所示为穿戴型逃震被子10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穿戴型逃震被子100,其具有更多不同于传统被子的用途,使得穿戴型逃震被子100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当然,穿戴型逃震被子100可以是各种材质,例如可以是棉被、蚕丝被、羽绒被、羊毛被等,本实施例不对穿戴型逃震被子100的材质进行限定。穿戴型逃震被子100包括被体110,被体110一般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被边112、第二被边114、第三被边116和第四被边118。被体110可以理解为具有传统被子的四边形的结构。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四个被边也可以像传统被子一样不具有明显的、划分的特定区域,而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描述,将四个被边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穿戴型逃震被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被体,所述被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被边、第二被边、第三被边和第四被边,所述第一被边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三被边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型逃震被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被体,所述被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被边、第二被边、第三被边和第四被边,所述第一被边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三被边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拆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型逃震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纽扣、第二纽扣和第三纽扣,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纽扣、所述第二纽扣和所述第三纽扣匹配的第一扣眼、第二扣眼和第三扣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型逃震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纽扣与所述第二纽扣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纽扣与所述第三纽扣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型逃震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纽扣位于所述第一被边靠近所述第二被边的一端,所述第二纽扣和所述第三纽扣均位于所述第一被边靠近所述第四被边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戴型逃震被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被边设置有第四纽扣以及与所述第四纽扣适配的第四扣眼,所述第四纽扣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甫贤魏泰山
申请(专利权)人:魏甫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