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踢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57212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17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踢被,其包括防踢被主体,该防踢被主体于其头部边缘处设置有U字形缺口,且U字形缺口底部还设有与人体颈部适配的弧形缺口,使防踢被主体的头部两侧均形成向前凸出的翼部,弧形缺口沿其底部朝防踢被主体尾部方向设有收口结构,使该防踢被主体中头部的中间部分向上隆起并收窄,且两侧的翼部均下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仅该弧形缺口边缘与颈部接触,其接触面积小,解决孩子们颈部处怕热的问题;在孩子们翻身后,由于U字形缺口相对弧形缺口较为突出,以此还可使U字形缺口边缘凸伸出肩部外,防止受凉,且收口结构使防踢被主体中头部的中间部分向上隆起并收窄,翼部下沉,以此使防踢被主体与人体接触更贴身,能够达到防踢被的功效。

A kind of kick proof quil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 kicking quilt, which includes an anti kicking quilt main body, the anti kicking quilt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U-shaped gap at the edge of its head, and the bottom of the U-shaped gap is also provided with an arc-shaped gap adapted to the neck of the human body, so that both sides of the head of the anti kicking quilt main body form forward protruding wings, and the arc-shaped gap is provided with a closing structure along the direction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ail of the anti kicking quilt main body, so that th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head in the main body bulges up and narrows the kick, and the wings on both sides sink. The utility model only contacts the edge of the arc-shaped notch with the neck, and the contact area is small,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eat fear at the neck of the children; after the children turn over, because the U-shaped notch is more prominent than the arc-shaped notch, the edge of the U-shaped notch can protrude out of the shoulder to prevent cold, and the closing structure makes the middle part of the head in the anti kicking main body bulge upward and narrow, The wing part sinks, so that the anti kicking quilt body contacts with the human body more closely, and the anti kicking quilt effect can be achie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踢被
:本技术涉及床上用品
,特指一种防踢被。
技术介绍
:在人们生活中,被子是不可或缺的休息保暖用品。然而,现有的被子结构过于简单,全部采用四边形保护面结构,虽能盖住人体,却也存在诸多不便。孩子晚上睡觉踢被子已经让很多家长头疼,试过很多儿童防踢被,要么孩子不肯穿,要么孩子穿上后,出现各种不舒服的问题,比如:穿着热、太束缚不自由等。另外,家长长时间的帮孩子盖被子,严重的影响睡眠质量,且这类问题多发生在1-7岁之间的儿童身上,这一阶段的孩子抵抗力差,稍不注意孩子就感冒生病,具体而言,在使用传统被子睡觉时,需要将被子的被头往人体颈部挤,使被子两端突出于肩部外,这样才能达到良好保温的功效,但是样子也会使被子的被头经过若干次折叠后才与人体颈部接触,导致人体颈部受压而感觉不舒服,且其接触极为密集,使人体颈部感觉非常热,这样会影响睡眠,还会出现在翻身踢被将身体(如肩颈)裸露在被子外而受凉(受了寒气)等情况,对人们造成极大的困扰。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踢被。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防踢被包括防踢被主体,所述防踢被主体于其头部边缘处设置有U字形缺口,且该U字形缺口底部还设置有与人体颈部适配的弧形缺口,使防踢被主体的头部两侧均形成向前凸出的翼部,所述弧形缺口沿其底部朝防踢被主体尾部方向设置有收口结构,使该防踢被主体中头部的中间部分向上隆起并收窄,且两侧的翼部均下沉。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踢被主体于其头部设置有供手臂穿出的第一袖口和第二袖口,且该第一袖口上设置有第一搭盖,该第二袖口上设置有第二搭盖。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袖口和第二袖口对称分布于收口结构两侧,且该第一袖口和第二袖口与水平线的夹角均为60°-8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袖口和第二袖口与水平线的夹角均为6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搭盖上端边缘与防踢被主体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搭盖上端边缘与防踢被主体表面固定连接。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搭盖一侧边缘与第一袖口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搭盖上端边缘与第二袖口的边缘固定连接。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踢被主体四个角部均设置有子母扣或绑带或拉链,并通过该子母扣或绑带或拉链连接另一张被子。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防踢被主体于头部、中部、尾部均设置有子母扣或绑带或拉链,并通过该子母扣或绑带或拉链连接另一张被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于防踢被主体的头部边缘处设置有U字形缺口及位于U字形缺口底部的弧形缺口,在使用时,使用者的颈部置于该弧形缺口中,而翼部突出于颈部或头部外,以使防踢被主体达到密闭保暖效果,且仅该弧形缺口边缘与颈部接触,其接触面积小,解决孩子们颈部处怕热的问题,且更透气,可提高睡眠质量,再者,在孩子们翻身后,由于U字形缺口相对弧形缺口较为突出,以此还可使U字形缺口边缘凸伸出肩部外,防止肩部裸露在防踢被主体外而受凉(受了寒气)等情况,还有就是,所述弧形缺口沿其底部朝防踢被主体尾部方向设置有收口结构,使该防踢被主体中头部的中间部分向上隆起并收窄,且两侧的翼部均下沉,以此使防踢被主体与人体接触更好,更加贴身,并且能够达到防踢被的功效,且因上半身活动幅度小,而且肚子处需要保暖,所以这样贴身设计能达到更好的保暖效果,令本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半成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2所示,为一种防踢被,其包括防踢被主体1,所述防踢被主体1于其头部边缘处设置有U字形缺口11,且该U字形缺口11底部还设置有与人体颈部适配的弧形缺口12,使防踢被主体1的头部两侧均形成向前凸出的翼部13,所述弧形缺口12沿其底部朝防踢被主体1尾部方向设置有收口结构14,使该防踢被主体1中头部的中间部分向上隆起并收窄,且两侧的翼部13均下沉。本技术于防踢被主体1的头部边缘处设置有U字形缺口11及位于U字形缺口11底部的弧形缺口12,在使用时,使用者的颈部置于该弧形缺口12中,而翼部13突出于颈部或头部外,以使防踢被主体1达到密闭保暖效果,且仅该弧形缺口12边缘与颈部接触,其接触面积小,解决孩子们颈部处怕热的问题,且更透气,可提高睡眠质量,再者,在孩子们翻身后,由于U字形缺口11相对弧形缺口12较为突出,以此还可使U字形缺口11边缘凸伸出肩部外,防止肩部裸露在防踢被主体1外而受凉(受了寒气)等情况,还有就是,所述弧形缺口12沿其底部朝防踢被主体1尾部方向设置有收口结构14,使该防踢被主体1中头部的中间部分向上隆起并收窄,且两侧的翼部13均下沉,以此使防踢被主体1与人体接触更好,更加贴身,并且能够达到防踢被的功效,且因上半身活动幅度小,而且肚子处需要保暖,所以这样贴身设计能达到更好的保暖效果,令本技术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所述收口结构14具体结构为:与所述弧形缺口12沿其底部朝防踢被主体1尾部方向设置有上大下小的三角形缺口141,并入再将三角形缺口141两条边缝制在一起,以达到收口变窄的效果。所述防踢被主体1于其头部设置有供手臂穿出的第一袖口101和第二袖口102,且该第一袖口101上设置有第一搭盖103,该第二袖口102上设置有第二搭盖104。孩子睡觉的时候,双手穿过第一袖口101和第二袖口102后就可以解放双手,自由活动。因为手本身是属于怕热的区域,这样设计使孩子在使用时,舒适感更好,可提高睡眠质量!第一搭盖103和第二搭盖104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暖效果。所述第一袖口101和第二袖口102对称分布于收口结构14两侧,且该第一袖口101和第二袖口102与水平线的夹角均为60°-80°。具体而言,所述第一袖口101和第二袖口102与水平线的夹角均为69°,此角度的第一袖口101和第二袖口102能够使穿过第一袖口101和第二袖口102的双手感觉最为舒适,舒适度最佳。所述第一搭盖103上端边缘与防踢被主体1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搭盖104上端边缘与防踢被主体1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搭盖103一侧边缘与第一袖口101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搭盖104上端边缘与第二袖口102的边缘固定连接,其结构更加稳定。在防踢被主体1的头部两边设置子母扣,当盖上这个防踢被主体1时,这个区域会自然而然的搭在人体的后背处,因为只固定1-2个点,所以是开放式的,能起到适当的保暖散热的功能。所述防踢被主体1四个角部均设置有子母扣或绑带或拉链,并通过该子母扣或绑带或拉链连接另一张被子。或者是,所述防踢被主体1于头部、中部、尾部均设置有子母扣或绑带或拉链,并通过该子母扣或绑带或拉链连接另一张被子,以此可调节厚薄度,操作简便,且使用起来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踢被,其包括防踢被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踢被主体(1)于其头部边缘处设置有U字形缺口(11),且该U字形缺口(11)底部还设置有与人体颈部适配的弧形缺口(12),使防踢被主体(1)的头部两侧均形成向前凸出的翼部(13),所述弧形缺口(12)沿其底部朝防踢被主体(1)尾部方向设置有收口结构(14),使该防踢被主体(1)中头部的中间部分向上隆起并收窄,且两侧的翼部(13)均下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踢被,其包括防踢被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踢被主体(1)于其头部边缘处设置有U字形缺口(11),且该U字形缺口(11)底部还设置有与人体颈部适配的弧形缺口(12),使防踢被主体(1)的头部两侧均形成向前凸出的翼部(13),所述弧形缺口(12)沿其底部朝防踢被主体(1)尾部方向设置有收口结构(14),使该防踢被主体(1)中头部的中间部分向上隆起并收窄,且两侧的翼部(13)均下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踢被,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踢被主体(1)于其头部设置有供手臂穿出的第一袖口(101)和第二袖口(102),且该第一袖口(101)上设置有第一搭盖(103),该第二袖口(102)上设置有第二搭盖(1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踢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袖口(101)和第二袖口(102)对称分布于收口结构(14)两侧,且该第一袖口(101)和第二袖口(102)与水平线的夹角均为60°-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名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